孫淑蘭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 特點,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想象,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縱向探究,深入事物的發展變化。橫向拓展,培養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使學生的思維觸角伸向更寬廣的未知領域。求異標新,培養思維的獨特性。獨到的見解屬于創造性思維,創造的實質就是求異標新。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探究;拓展;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383-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按照知識——能力——創造這樣一個程序進行,還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
那么,如何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呢?我認為,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是啟發想象,培養思維的探求性。創造性想象是一種不依據他人現成的描述而獨立的創造出關于某個新事物的心理過程。小學生正處在由無意想象向有意想象的過渡,由再造想象往創造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好時機。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低年級可以多安排一些再造想象的練習,如:看圖說話、復述課文,讀文畫畫等。也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創造性想象。在教學《小小的船》后,我讓學生駕著“船兒”去想象太空的情景。隨著年級的升高,智力的發展,應該逐漸增加創造性想象的比重,讓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想象活動。結合課文啟發學生想象,如:《草地夜行》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抬起頭來,透過無邊的風雨,透過無邊的黑暗,仿佛看見一條光明大道,這條大路一直通向遙遠的陜北。”在讓學生弄懂這“風雨”、“黑暗”以后,可啟發他們想象這條“光明大道”指的是什么,沿著這條路走將來會迎來什么樣的前景。還可以利用課文中耐人尋味的、和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啟發學生想象。這樣利用教材的各種內容進行合理想象,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發展了他們的探求精神。
其次,縱向探究,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縱向探究,就是啟發他們在學習中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深入事物的發展變化。這樣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深刻,他們的思維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向縱深發展。再次,橫向拓展是培養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從多方面尋求答案,使學生的思維觸角伸向更寬廣的未知領域。靈敏迅速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找出最佳的思維結果,將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思維方法,縝密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流暢性。如:《挑山工》寫泰山上的挑山工負重登山,雖然他們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由于他們前行不止,速度卻比游人快。說明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文章是以具體事例說明哲理的。告訴同學們,假設仍用這個題目,卻要改變角度去寫,可以寫哪些內容呢?學生經啟發,想出不少中心和題材;如:為表現他們的勤勞樸實,可寫他們勞動、生活情況;為表現他們業余生活豐富多彩,可寫他們下棋、攝影、繪畫、釣魚等場面;也可以單寫挑山工的外貌。
最后,求異標新是培養思維的獨特性。獨到的見解屬于創造性思維,創造的實質是求異標新。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他們“別出心裁”,用目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之間的差異,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是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的有效方法。如:我教學《刻舟求劍》一文時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能替那個丟劍的人想想辦法,把劍撈上來嗎?”大多數同學認為應該把船滑到當時掉劍的河面上去,但個別同學的辦法卻頗具新意:一位同學說:“我想把一塊吸鐵石拴在繩子上,然后放入水中把劍吸住拉上來。”還有一位同學講:“想辦法把河水改道,讓劍自己露出來。”雖然這兩種辦法不是太好,但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我認為這其中就閃耀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對于孩子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和獲得的創造性成果,教師應及時鼓勵,那怕是一點點的閃光點,也應不遺余力地捕捉,給予充分肯定,這樣,學生就可以獲得創造的心理體驗,體味創造的甘苦,激發出更高的創造情感和動機,以更大的意志努力進行新的創造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