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延虎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認知障礙的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共90例,將其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3)。對照組給予康復訓練和基本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上給予多奈哌齊治療,對比兩組的療效。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5.067,P=0.024)。 結論 早期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進程,提高患者的MMSE、ADL評分,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臨床效果。
[關鍵詞] 多奈哌齊;康復訓練;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a)-0073-03
現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加劇,加之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使腦卒中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腦卒中發生過程雖然兇險,但是若能及時進行治療再通,有大部分患者能夠存活[1]。然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腦卒中發生后,約有2/3的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約有1/3的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發展成為癡呆,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的負擔[2]。如何預防、減少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發生、發展,已經成為現今神經內科和康復醫學科研究的熱點。為了探討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效果,本研究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3年5月本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診斷標準[3],且簡易精神狀況檢查表(MMSE)評分均<27分,HIS評分>7分,并均能配合治療。將其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3);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齡60~87歲,平均(64.7±4.4)歲。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齡62~88歲,平均(65.3±3.7)歲。所有患者均已排除伴有嚴重的心、肺等各個器官系統的重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和其他一般基礎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按時進行相同的康復訓練,其中包括步行、站立訓練等肢體訓練、穿衣、進食等ADL訓練和撿木釘等作業訓練。康復訓練的重點在于認知功能的訓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定向力的訓練: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對患者進行有關于時間、人物、地點等具體的定向力的訓練;②注意力的訓練:通過各種視覺追蹤的游戲來訓練患者集中注意力;③計算力的訓練:逐漸增加計算的難度,從而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計算能力的訓練;④記憶力的訓練:通過講故事,運用卡片等輔助工具來加深患者的印象,提高其記憶能力;⑤訓練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以上訓練1次/d,30 min/次,5次/周,連續進行4周。同時,兩組患者均應用常規的基本藥物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多奈哌齊[H20050978,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進行治療,5 mg/d,連續4周。
1.3 療效評定[4]
隨訪觀察并記錄治療前、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其中MMSE評分是針對患者的定向能力、記憶能力、注意力、計算能力、回憶能力和語言,共30題,每題1分,共30分。ADL主要是調查人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動的能力:吃飯、穿衣、小便、大便、用廁、修飾、上下樓梯、洗澡、轉移、活動,共100分。顯效:MMSE得分增加>20%,ADL評分亦增加>20%;有效:MMSE得分增加在12%~20%,ADL評分亦增加在12%~20%;無效:MMSE得分增加<12%,ADL評分亦增加<1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MMSE評分均有所改善,觀察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ADL評分均明顯改善,觀察組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87%,對照組為81.40%,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5.067,P=0.024)(表3)。
3 討論
目前,癡呆已成為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第四大致死因素,具有耗時較長、不能治愈、花費多、治療進展緩慢等特點,其治療一直以來都為社會和家庭造成極大的困擾[5-6]。癡呆一般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而迄今為止,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遠高于血管性癡呆[7]。臨床上,血管性癡呆多由血管性認知障礙發展而來,血管性認知障礙一般由各種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或者腦血管疾病所引起,是囊括了一切從輕微的認知功能的損害到最終癡呆的一大類綜合征,據國外文獻報道,血管性癡呆如果在早期給予干預治療,是唯一的一類可以提前預防的癡呆性疾病,具有可逆性[8]。
從本質上來講,血管性癡呆是神經退行性病變的一種,其病理變化的發生是由于中樞神經細胞功能的退化,尤其是位于大腦皮質、海馬等功能區域的細胞退化,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出現障礙,臨床表現多樣,尤其以性格改變、記憶力減退、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反應遲緩等為最常見的表現[9]。同時,諸多外部因素也能夠影響該疾病的轉歸,如受教育程度、平時的生活方式等。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很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內部乙酰膽堿活性的降低密切相關,因而,對于其治療,可以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來抑制腦內膽堿酯酶的生物活性,從而增加乙酰膽堿遞質的水平,減輕癥狀,進而延緩其進展[10]。鹽酸多奈哌齊屬于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的一種。其作為一種具有高選擇性、可逆的二代的膽堿酯酶抑制劑,最常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由于本藥對于外周的作用較弱,因此可以明顯降低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時所發生的不良反應。近年來國外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應用多奈哌齊治療半年后,血管性癡呆患者的MMSE、ADL評分都明顯提高,說明多奈哌齊確實能夠改善輕中度的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臨床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11]。
綜上所述,對于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患者來說,在早期給予康復訓練配合多奈哌齊進行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進程,提高患者的MMSE、ADL評分,改善其預后,提高臨床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具有極大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飛,鮑曉.康復訓練聯合神經功能重建治療儀對腦卒中后運動障礙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5):114-116.
[2] 孫宏春.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35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5):58-60.
[3] 陳建,李宗友,許輝,等.尼莫地平對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防治[J].安徽醫學,2013,34(2):209-211.
[4] 唐強,朱路文,王艷,等.針刺配合康復訓練干預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8):566-567.
[5] 李芙英.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治療與康復新進展[J].中國康復,2012,27(5):379-381.
[6] 馮德琳,孫遠征,武文鵬,等.針藥并用治療非癡呆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3):31-33.
[7] 馬潔,張云云.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9):1111-1112.
[8] 陳嶠鸚,朱美紅,徐學青,等.早期頭皮針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 21(1):97-98.
[9] 郝豫萍.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9):154-155.
[10] 許岱昀.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6):896-898.
[11] 許金霞,閆松霞,朱其秀,等.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5):460-463,467.
(收稿日期:2014-08-05 本文編輯:許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認知障礙的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共90例,將其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3)。對照組給予康復訓練和基本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上給予多奈哌齊治療,對比兩組的療效。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5.067,P=0.024)。 結論 早期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進程,提高患者的MMSE、ADL評分,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臨床效果。
[關鍵詞] 多奈哌齊;康復訓練;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a)-0073-03
現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加劇,加之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使腦卒中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腦卒中發生過程雖然兇險,但是若能及時進行治療再通,有大部分患者能夠存活[1]。然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腦卒中發生后,約有2/3的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約有1/3的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發展成為癡呆,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的負擔[2]。如何預防、減少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發生、發展,已經成為現今神經內科和康復醫學科研究的熱點。為了探討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效果,本研究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3年5月本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診斷標準[3],且簡易精神狀況檢查表(MMSE)評分均<27分,HIS評分>7分,并均能配合治療。將其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3);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齡60~87歲,平均(64.7±4.4)歲。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齡62~88歲,平均(65.3±3.7)歲。所有患者均已排除伴有嚴重的心、肺等各個器官系統的重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和其他一般基礎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按時進行相同的康復訓練,其中包括步行、站立訓練等肢體訓練、穿衣、進食等ADL訓練和撿木釘等作業訓練。康復訓練的重點在于認知功能的訓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定向力的訓練: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對患者進行有關于時間、人物、地點等具體的定向力的訓練;②注意力的訓練:通過各種視覺追蹤的游戲來訓練患者集中注意力;③計算力的訓練:逐漸增加計算的難度,從而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計算能力的訓練;④記憶力的訓練:通過講故事,運用卡片等輔助工具來加深患者的印象,提高其記憶能力;⑤訓練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以上訓練1次/d,30 min/次,5次/周,連續進行4周。同時,兩組患者均應用常規的基本藥物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多奈哌齊[H20050978,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進行治療,5 mg/d,連續4周。
1.3 療效評定[4]
隨訪觀察并記錄治療前、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其中MMSE評分是針對患者的定向能力、記憶能力、注意力、計算能力、回憶能力和語言,共30題,每題1分,共30分。ADL主要是調查人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動的能力:吃飯、穿衣、小便、大便、用廁、修飾、上下樓梯、洗澡、轉移、活動,共100分。顯效:MMSE得分增加>20%,ADL評分亦增加>20%;有效:MMSE得分增加在12%~20%,ADL評分亦增加在12%~20%;無效:MMSE得分增加<12%,ADL評分亦增加<1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MMSE評分均有所改善,觀察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ADL評分均明顯改善,觀察組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87%,對照組為81.40%,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5.067,P=0.024)(表3)。
3 討論
目前,癡呆已成為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第四大致死因素,具有耗時較長、不能治愈、花費多、治療進展緩慢等特點,其治療一直以來都為社會和家庭造成極大的困擾[5-6]。癡呆一般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而迄今為止,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遠高于血管性癡呆[7]。臨床上,血管性癡呆多由血管性認知障礙發展而來,血管性認知障礙一般由各種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或者腦血管疾病所引起,是囊括了一切從輕微的認知功能的損害到最終癡呆的一大類綜合征,據國外文獻報道,血管性癡呆如果在早期給予干預治療,是唯一的一類可以提前預防的癡呆性疾病,具有可逆性[8]。
從本質上來講,血管性癡呆是神經退行性病變的一種,其病理變化的發生是由于中樞神經細胞功能的退化,尤其是位于大腦皮質、海馬等功能區域的細胞退化,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出現障礙,臨床表現多樣,尤其以性格改變、記憶力減退、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反應遲緩等為最常見的表現[9]。同時,諸多外部因素也能夠影響該疾病的轉歸,如受教育程度、平時的生活方式等。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很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內部乙酰膽堿活性的降低密切相關,因而,對于其治療,可以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來抑制腦內膽堿酯酶的生物活性,從而增加乙酰膽堿遞質的水平,減輕癥狀,進而延緩其進展[10]。鹽酸多奈哌齊屬于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的一種。其作為一種具有高選擇性、可逆的二代的膽堿酯酶抑制劑,最常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由于本藥對于外周的作用較弱,因此可以明顯降低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時所發生的不良反應。近年來國外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應用多奈哌齊治療半年后,血管性癡呆患者的MMSE、ADL評分都明顯提高,說明多奈哌齊確實能夠改善輕中度的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臨床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11]。
綜上所述,對于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患者來說,在早期給予康復訓練配合多奈哌齊進行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進程,提高患者的MMSE、ADL評分,改善其預后,提高臨床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具有極大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飛,鮑曉.康復訓練聯合神經功能重建治療儀對腦卒中后運動障礙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5):114-116.
[2] 孫宏春.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35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5):58-60.
[3] 陳建,李宗友,許輝,等.尼莫地平對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防治[J].安徽醫學,2013,34(2):209-211.
[4] 唐強,朱路文,王艷,等.針刺配合康復訓練干預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8):566-567.
[5] 李芙英.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治療與康復新進展[J].中國康復,2012,27(5):379-381.
[6] 馮德琳,孫遠征,武文鵬,等.針藥并用治療非癡呆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3):31-33.
[7] 馬潔,張云云.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9):1111-1112.
[8] 陳嶠鸚,朱美紅,徐學青,等.早期頭皮針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 21(1):97-98.
[9] 郝豫萍.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9):154-155.
[10] 許岱昀.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6):896-898.
[11] 許金霞,閆松霞,朱其秀,等.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5):460-463,467.
(收稿日期:2014-08-05 本文編輯:許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認知障礙的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共90例,將其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3)。對照組給予康復訓練和基本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上給予多奈哌齊治療,對比兩組的療效。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5.067,P=0.024)。 結論 早期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進程,提高患者的MMSE、ADL評分,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臨床效果。
[關鍵詞] 多奈哌齊;康復訓練;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a)-0073-03
現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加劇,加之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使腦卒中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腦卒中發生過程雖然兇險,但是若能及時進行治療再通,有大部分患者能夠存活[1]。然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腦卒中發生后,約有2/3的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約有1/3的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發展成為癡呆,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的負擔[2]。如何預防、減少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發生、發展,已經成為現今神經內科和康復醫學科研究的熱點。為了探討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效果,本研究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3年5月本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診斷標準[3],且簡易精神狀況檢查表(MMSE)評分均<27分,HIS評分>7分,并均能配合治療。將其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3);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齡60~87歲,平均(64.7±4.4)歲。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齡62~88歲,平均(65.3±3.7)歲。所有患者均已排除伴有嚴重的心、肺等各個器官系統的重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和其他一般基礎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按時進行相同的康復訓練,其中包括步行、站立訓練等肢體訓練、穿衣、進食等ADL訓練和撿木釘等作業訓練。康復訓練的重點在于認知功能的訓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定向力的訓練: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對患者進行有關于時間、人物、地點等具體的定向力的訓練;②注意力的訓練:通過各種視覺追蹤的游戲來訓練患者集中注意力;③計算力的訓練:逐漸增加計算的難度,從而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計算能力的訓練;④記憶力的訓練:通過講故事,運用卡片等輔助工具來加深患者的印象,提高其記憶能力;⑤訓練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以上訓練1次/d,30 min/次,5次/周,連續進行4周。同時,兩組患者均應用常規的基本藥物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多奈哌齊[H20050978,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進行治療,5 mg/d,連續4周。
1.3 療效評定[4]
隨訪觀察并記錄治療前、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其中MMSE評分是針對患者的定向能力、記憶能力、注意力、計算能力、回憶能力和語言,共30題,每題1分,共30分。ADL主要是調查人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動的能力:吃飯、穿衣、小便、大便、用廁、修飾、上下樓梯、洗澡、轉移、活動,共100分。顯效:MMSE得分增加>20%,ADL評分亦增加>20%;有效:MMSE得分增加在12%~20%,ADL評分亦增加在12%~20%;無效:MMSE得分增加<12%,ADL評分亦增加<1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MMSE評分均有所改善,觀察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ADL評分均明顯改善,觀察組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2.459,P=0.016)(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87%,對照組為81.40%,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5.067,P=0.024)(表3)。
3 討論
目前,癡呆已成為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第四大致死因素,具有耗時較長、不能治愈、花費多、治療進展緩慢等特點,其治療一直以來都為社會和家庭造成極大的困擾[5-6]。癡呆一般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而迄今為止,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遠高于血管性癡呆[7]。臨床上,血管性癡呆多由血管性認知障礙發展而來,血管性認知障礙一般由各種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或者腦血管疾病所引起,是囊括了一切從輕微的認知功能的損害到最終癡呆的一大類綜合征,據國外文獻報道,血管性癡呆如果在早期給予干預治療,是唯一的一類可以提前預防的癡呆性疾病,具有可逆性[8]。
從本質上來講,血管性癡呆是神經退行性病變的一種,其病理變化的發生是由于中樞神經細胞功能的退化,尤其是位于大腦皮質、海馬等功能區域的細胞退化,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出現障礙,臨床表現多樣,尤其以性格改變、記憶力減退、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反應遲緩等為最常見的表現[9]。同時,諸多外部因素也能夠影響該疾病的轉歸,如受教育程度、平時的生活方式等。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很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內部乙酰膽堿活性的降低密切相關,因而,對于其治療,可以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來抑制腦內膽堿酯酶的生物活性,從而增加乙酰膽堿遞質的水平,減輕癥狀,進而延緩其進展[10]。鹽酸多奈哌齊屬于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的一種。其作為一種具有高選擇性、可逆的二代的膽堿酯酶抑制劑,最常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由于本藥對于外周的作用較弱,因此可以明顯降低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時所發生的不良反應。近年來國外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應用多奈哌齊治療半年后,血管性癡呆患者的MMSE、ADL評分都明顯提高,說明多奈哌齊確實能夠改善輕中度的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臨床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11]。
綜上所述,對于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患者來說,在早期給予康復訓練配合多奈哌齊進行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進程,提高患者的MMSE、ADL評分,改善其預后,提高臨床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具有極大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飛,鮑曉.康復訓練聯合神經功能重建治療儀對腦卒中后運動障礙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5):114-116.
[2] 孫宏春.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35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5):58-60.
[3] 陳建,李宗友,許輝,等.尼莫地平對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防治[J].安徽醫學,2013,34(2):209-211.
[4] 唐強,朱路文,王艷,等.針刺配合康復訓練干預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8):566-567.
[5] 李芙英.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治療與康復新進展[J].中國康復,2012,27(5):379-381.
[6] 馮德琳,孫遠征,武文鵬,等.針藥并用治療非癡呆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3):31-33.
[7] 馬潔,張云云.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9):1111-1112.
[8] 陳嶠鸚,朱美紅,徐學青,等.早期頭皮針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 21(1):97-98.
[9] 郝豫萍.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9):154-155.
[10] 許岱昀.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6):896-898.
[11] 許金霞,閆松霞,朱其秀,等.多奈哌齊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5):460-463,467.
(收稿日期:2014-08-05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