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峰 丁軍 陳松 鄧明
摘 要 針對目前的機械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還不能完全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問題,從增強學生創新型能力出發,瞄準國內外需求,發揮高校教師科研優勢,通過組建實驗班,探索導師制的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從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導師團隊建設、培養環境構建等方面闡明具體舉措以及實現方法,為培養高素質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條新路。
關鍵詞 導師制 拔尖創新型人才 培養模式 機械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推動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是當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①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大力培養各個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實現經濟科技發展和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②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專業的“象牙塔尖”,目標是培養少而精的“復合型、精英型、創新型” 人才,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更強的科研及擇業競爭能力。③
以傳統產業為背景的傳統工科專業的改革必須適應和體現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機械工程是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制造、安裝、運用和修理各種機械中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又面臨用高新技術加以改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緊迫要求。重慶理工大學是一所以機械工程專業為背景發展起來的理工科大學,有著相當厚重的專業發展底蘊。為此,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學校發展實際情況,提出對機械工程專業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探索總結出一條適合工科院校傳統專業提質升級的新路子。
1 存在的問題
重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在加強大學生全面素質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創新,諸如采用“3+1”、“2.5+1+0.5”和“1.5+1+1.5”三種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等等。但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表現一定的局限性。針對出現的問題,能夠推進機械學科積極穩健發展的唯一途徑就是:總結既有成果,發現問題,大膽引入新思維、新方法、新體系,積極開展機械專業教學改革,建立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一條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學科發展之路。
在這一背景下,推動高等工程教育回歸到工程的本質,瞄準國內外需求,開展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就尤為重要。無論從人才需求的儲備角度、高等工程教育觀念的轉變,還是彰顯學科發展特色,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都有迫切性和戰略意義。
2 現有基礎
(1)辦學悠久,為人才培養奠定深厚底蘊。重慶理工大學有著近70年的辦學歷史,長期隸屬國家兵器工業部,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所普通兵工院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學校已成為重慶市汽摩和裝備制造業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在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2005年的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評估結論為優秀,成為重慶市率先獲此殊榮的市屬高校。
(2)優勢學科,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堅實基礎。機械工程學科2005年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械工程和車輛工程為工程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車輛工程專業、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重慶市特色專業;車輛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2012年批準為我校高考招生第一批次錄取專業。
(3)平臺豐富,為人才培養提供優良保障。機械工程學科結合學科發展需要,注重教學及科研平臺建設,為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提供有力保障。重慶市2011高端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將依托機械工程專業,著力構建學校與企業院所聯合培養工程創新人才新機制,屆時將成為高端裝備領域人才培養的國家級創新基地。此外,還有汽車零部件制造及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機械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等數十個國家級、省部級的教學科研平臺。
(4)師資雄厚,為人才培養提供人力資源。機械工程專業擁有專兼職教師200余人,其中“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以及數十名市級學術帶頭人和技術專家。而且有60%的教師曾在研究所、設計院及大型企業等擔任主任設計師、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等職,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5)德國元素,為人才培養注入嶄新活力。目前,學校機械工程學院與同濟大學中德學院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德國著名高等學府慕尼黑工業大學、波鴻魯爾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分別參與了中德學院三個學部的全面建設。中德學院可以在課程建設、教學模式、對外交流和資源平臺為機械工程類拔尖創新型人才提供強大支持。
3 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措施
(1)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組建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實驗班 從入學新生中選拔1個班(30人)作為實驗班,按照“3+1”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即分三個階段完成大學本科階段學習和一套由導師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三個階段包括:第一階段對應大學一、二年級,主要任務是夯實基礎,尤其是在英語、數理、計算機以及專業基礎;第二階段對應于大學三年級,屬于專業培養階段,系統學習專業課程,開展生產實踐訓練;第三階段對應大學四年級,主要任務是專業提高深造、交流強化。一套培養方案是指實驗班中每個學生均指派一名專業指導教師,在學生完成第一階段的學習后,由導師將根據學生的特點、感興趣的方向以及自身的科研學術情況,在學生的專業提高強化、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為學生量身制訂一套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進行1對1的培養。
(2)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兩個方面展開。教學內容上,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交叉,把本地區行業發展最前沿的技術反映在教學內容中,滿足裝備制造產業經濟發展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同時,引進或編譯國外高校優秀機械專業教材(如圖1),開設雙語教學,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課程體系的設置上,遵循“夯實專業技術基礎,凸顯專業方向特色,強化制造信息化知識體系”,以現代先進制造技術為核心構建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熟練編制控機床加工程序及操作數控機床和特種加工機床的能力,如開設現代數控機床結構與設計、智能控制以及綜合性特色課程先進制造技術等,構建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如圖2。加大了個性化課程比例,把以專業選修課學習提高到課程總學分的25%~30% ,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3)在導師團隊的建設方面。實行導師制,即是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采用雙向選擇的方式,導師根據學生個人特點制訂個人學習計劃,從選拔到畢業進行全程指導和負責。導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指導學生結合研究項目發表科技論文和申報專利等;以導師自身的科研項目為背景,安排學生在參加各種大學生科技競賽。此外,擬聘請一些國內外知名大學的教授來上課,聘請兩院院士、知名學者開設講座,使學生及時汲取新的學科知識,開闊視野,了解各學科的發展現狀;發揮協同創新平臺的匯聚作用,聘請本地區龍頭骨干企業的技術負責人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送有潛力的青年教師到國外知名大學進修學習,做好導師團隊梯隊建設。
(4)在拔尖人才培養環境構建方面。一是制定《拔尖人才選拔辦法》(簡稱《辦法》),《辦法》明確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原則、選拔程序、準入準出機制以及政策保障等;成立專家組,通過選拔筆試、面試考查學生在個人特長、專業發展潛質等綜合素質。二是建立靈活多樣的管理機制。由于進入實驗班進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學生較少,需要教學管理從統一化向多樣化發展。因此,在選課、學籍檔案管理等方面建立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對進入拔尖創新人才體系的學生優先提供參加科學研究實踐的機會,優先開放實驗室,優先考慮錄取為本專業研究生以及優先參加各種國內外人才交流計劃項目。三是建立多元化激勵考評體系,考評體系既要側重對學生應用知識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核,又要改革傳統的測評方法,充分發揮社會、單位、學校的不同職能,綜合全面衡量人才培養質量,及時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調整和完善。
4 結語
培養機械工程專業拔尖創新型人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實現經濟科技發展和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采用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讓學生增加實踐經歷,更多地參與到導師的科研工作以及自身的科技創新工作中,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個性化發展,是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打造專業品牌,鑄就學科亮點,能夠起到標桿示范作用。
資助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CQGJ13B411)
注釋
① 周濟.實施“質量工程”貫徹“2號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7(3):4-8.
② 鄒曉東,李銘霞,陸國棟.從混合班到竺可楨學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64-85.
③ 張秀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大學教育創新[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6(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