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汝高 唐蓉
摘 要 針對合成氨裝置換熱器泄漏,分析氨進入循環水系統的危害,調整氨泄漏情況下的循環水優化運行方案,采取不同的殺菌方案,確保合成氨生產安全、穩定運行。
關鍵詞 循環水 漏氨 危害 辦法
中圖分類號:TQ113.25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貴州開陽化工有限公司是兗礦投資的年產量50萬噸的合成氨項目,該項目循環水系統循環水Ⅱ為采用敞開式循環冷卻水工藝,主要是滿足氣化、變換、氨合成壓縮、氨回收等工段的循環冷卻,循環水水質處理采用中性方案,濃縮倍數為4.0~6.0,PH值控制在8.0~8.4,殺菌滅藻劑以投加次氯酸鈉、殺菌增效劑Ferrocid 8581、生物分散劑Turbidispin D87C為主,以非氧化性殺菌劑Ferrocid 8583和氧化性殺菌劑Ferrocid 4601交替配合每月定期投加為輔,經過1年半的運行,打開換熱器發現腐蝕很嚴重。
2 原因分析
自2013年8月起,循環水pH不斷下降,最初判斷是加酸過量造成的,系統開始停止加酸,但經過幾天的觀察,循環水pH仍在繼續下降,并且下降幅度也在不斷增加,最低下降至6.7,同時循環水中微生物會大量繁殖,藻類快速滋生,這直接導致循環水散發出腥臭的味道,顏色也會變深成黃褐色或深褐色。經取樣分析,循環水中氨氮的含量逐漸上升,從7月份的0.2mg/l左右上升到9月份30mg/l以上(具體數據見表1~表3)。崗位記錄部分數據對比表分析。
3 漏氨危害
當氨泄漏到循環水系統中,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PH值發生變化。氨剛漏入循環水系統時,會造成系統PH值上升, 總堿度增加,接著硝化菌群會大量繁殖,導致氨態氮被不斷地轉化成亞硝酸根和硝酸根等酸性物質,亞硝酸根還能將部分殺菌劑氯轉化成氯根, 水中NH3-N、NO2和NO3離子濃度增高,最終導致循環水系統PH值、堿度顯著下降。(2)細菌總數與粘泥量。正常情況下,循環水系統細菌總數一般在1?05Col/mL以內,生物膜含量在15g/cm2。但氨泄漏到循環水系統時, 由于氨氮是微生物生長的營養物質,充足的氨氮會使細菌大量滋生,如分析值遠遠大于該指標,說明細菌獲得了充足的營養,細菌繁殖活躍,存在氨泄漏的可能。(3)循環水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勢必造成粘泥量增加,粘泥粘附在金屬表面,降低換熱效率,甚至堵塞設備,同時,粘泥量的增加勢必阻礙循環水緩蝕阻垢劑達到金屬表面,降低藥劑效果。①(4)總鐵與濁度。微生物的滋生不僅帶來粘泥的沉積,最重要的是它會帶來金屬的腐蝕。粘泥的沉積會破壞金屬的保護膜,構成局部腐蝕。金屬腐蝕加重,循環水中的總鐵就會大幅上升,濁度也會上升。
4 應對措施
4.1 應消除氨泄漏來源
循環水發生氨泄漏后,必須盡快查找出泄漏點,并將泄漏設備立即從系統中切出進行維修,如確實無法切出,應將循環回水就地排放,以盡可能降低其整個循環水系統的氨氮濃度,減少對設備的影響。
4.2 調整水處理緩蝕阻垢方案
由原來的中性方案調整到堿性方案,提高了系統的緩蝕能力,增加了分散劑的投加濃度,減少了由于泄漏造成的沉積現象,通過投加堿及時調整系統的pH值,使系統維持較好的pH和堿度,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耐沖擊能力,從而保證系統穩定的緩蝕效果。
4.3 優化殺菌方案
采用次氯酸鈉和有機溴同時投加的復合殺菌方案,發生氨泄漏時,氨和次氯酸鈉反應而降低其殺菌效果,而投加的有機溴和次氯酸鈉反應,生成次溴酸能夠增強系統的殺菌能力 ;同時一定要加大殺菌劑的投加頻率和投加數量,可采取沖擊性大量加入氧化性殺菌劑,直至殘余氯到0.5ppm達3小時以上;再者,為了達到更好的殺菌效果,投加粘泥剝離劑和非氧化殺菌劑,由于非氧化性殺菌劑不受氨氮濃度的影響,可以在和粘泥剝離劑的配合作用下達到更好的剝離和殺菌作用,如果氨氮濃度較高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兩者的投加頻率將達到更好的殺菌效果。
4.4 加強現場的運行管理
增加水質分析項目,便于快捷地了解系統狀況,為下一步決策提供科學的判斷依據;系統發生泄漏嚴重時,為了盡量降低微生物粘泥在循環水中的濃度,減輕水質惡化對換熱器的腐蝕,應及時增大排污水量,加大補水水量。加強現場的跟蹤手段,在線監測儀表對現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定期跟蹤在線pH計、在線電導率儀和在線余氯監測等儀表,以提高在線結果的準確性,更好地指導現場的工作。
5 效果
通過采取以上應對辦法,循環水水質未出現大的波動,水質沒有出現惡化的現象,對循環水的效果監測掛片腐蝕率數據看,碳鋼掛片腐蝕率維持在較好的控制范圍內,循環水水質得到保證,滿足了主裝置高負荷、安全穩定運行的需要,減少了非計劃的停車,也為本廠減少了由于氨泄漏造成的損失。
6 結語
合成氨項目氨泄漏是難以避免的,但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漏氨對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影響,必須采取以下綜合應對辦法來加以控制:①盡快查找泄漏源,從源頭入手,以減少對系統的影響。②調整水處理方案,根據系統的特點以及以往的經驗,尋求適合系統的切實可行的水處理方案,來增強其抗沖擊能力,降低漏氨對系統造成的腐蝕和沉積危害。③優化殺菌方案,采用次氯酸鈉和有機溴復合的氧化性殺菌方案,同時配合針對性強的粘泥剝離和非氧化性殺菌方案,加大殺菌劑的投加量和投加頻率。④加強現場的運行管理,增強現場分析頻率和監測手段,了解泄漏趨勢,以及時采取措施,這是確保循環水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總之,只要嚴格現場管理,調整水處理方案,優化殺菌,就一定能使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漏氨情況下的處理取得良好效果。
注釋
① 周本省.工業水處理技術(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