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輝 何軍 趙玲
[摘要] 在臨床教學中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是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培養渠道,為滿足呼吸科臨床的需要,對全科醫生進行轉崗呼吸專科前教學是呼吸臨床所面臨的重要任務。總結多年臨床教學經驗發現,在全科醫生轉崗呼吸專科臨床教學過程中貫徹全科醫學理念、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多樣化等措施,可提高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呼吸專業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呼吸專科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a)-0152-03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2000人擁有一名全科醫生才能滿足新世紀的健康需求。我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全科醫生,以滿足《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的要求,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是目前最有效的培養方式之一[1]。本院是國家認定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啟動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呼吸內科專業是內科學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醫生應該重點掌握的基礎課程。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的要求,本科臨床帶教醫生對轉崗全科醫生進行針對性培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現總結如下。
1 體現全科醫學理念與特色,明確呼吸系統專業培訓的要求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主要是針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按需進行1~2年的轉崗培訓,以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主。全科醫生的服務范圍主要是社區和家庭,主要職能是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級醫療保健,包括基本醫療、預防、康復及公共衛生服務。根據全科醫師的工作特性,要求他們對醫療專業掌握應該是廣,而不是專。所以作為培訓老師,應該充分貫徹全科醫學的理念與特色,明確教學目的,結合實際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臨床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主,提高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2]。就呼吸內科專業而言,體現的就更為明顯。因為呼吸道系統疾病涉及的病種多,常見易發病也多。根據全科醫生“寬、淺“的原則[3],對培訓內容作了統一要求。①培訓內容應緊扣《大綱》要求:對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帶教老師對其內容要講透、講清,要求學生對此內容要融會貫通,并能運用于實踐。對要求熟悉的重點內容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對此內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對要求學會的基本技能,要求學生熟練其操作方法、步驟,并指導學生進行操作。通過呼吸內科的培訓,掌握呼吸系統常見病的診斷和處理原則;掌握吸痰術、胸腔穿刺術等操作的適應證;熟悉呼吸系統常見病的處理流程;了解胸部X線、肺功能、血氣分析等檢查的適應證;通過對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掌握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的方法,胸部X線、常用臨床檢驗及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具有正確評估及處理重癥呼吸系統疾病的能力,識別疾病的不穩定狀態及高危狀態,掌握轉診指征,并能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給予及時、正確的急救與轉診[4]。②對培訓的內容進行擴展和延伸:轉崗培訓時間短,涉及內容多,轉崗全科醫生基礎水平差異較大,對不同地區服務需求不完全一樣,大綱培訓內容很難進行針對性的考慮,與實際工作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對一的“導師制”,一個指導老師只帶教一名學生,根據全科醫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不相同的教學計劃,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進行針對性教學[5]。如全科醫生來自的地區肺癌發病率很高,帶教老師即在肺癌的發病、流行病學、診斷、治療及預防方面給予重點培訓,增加肺癌診治的新進展尤其介入診治、靶向治療等方面的相關內容。如果來自礦區的全科醫生,帶教老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塵肺等與粉塵關系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進行重點培訓,讓學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進展,尤其是預防和治療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簡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裝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鍛煉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對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篩選、預防和指導。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幫老百姓看好常見病、多發病,做好預防保健工作,真正發揮全科醫生的職能。
2 多種教學方式靈活結合
轉崗培訓的全科醫師多來自城市社區和鄉鎮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知識不夠全面,經驗不夠豐富,社區服務技能缺乏,服務意識淡薄,存在學歷低、職稱低和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6]。據統計[7],來本院培訓的全科醫生的學歷和基礎參差不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為73.6%,中專學歷為26.4%,工作3年以上約為52.1%,3年以下為47.9%。為了獲得好的教學效果,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全科醫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靈活結合,具體方式如下。
2.1 臨床具體病例講解
全科醫生參與病房病例管理,選取合適病例,實行負責制,參與討論,帶教老師對每個病例進行診治要點、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的講解,包括該種疾病臨床注意事項、風險及預后評估,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員對疾病有較明確的認識,并且與其他系統疾病相聯系,分清異同,不過分強調專業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體現出全科醫學的理念及思維模式[8]。如胸腔積液的病因,要讓學員了解多種系統的疾病均可能導致胸腔積液,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結合胸腔積液的性質、輔助檢查,初步判斷最可能的病因,作相應的處理。
2.2 多媒體教學
通過多媒體視頻,能更直觀地了解呼吸系統專業的有關內容,除了呼吸系統體格檢查、胸腔穿刺、血氣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視頻外,還包括胸腔鏡、纖維支氣管鏡等更專業的學習[9]。另外呼吸系統最重要的影像學檢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學習和比較。讓他們掌握檢查和操作的適應證、禁忌證,了解患者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檢查。對呼吸系統基本操作,多次看視頻,熟悉操作程序,在標準模型上進行反復練習,最后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患者實際操作。
2.3 門診教學
全科醫學的本質和宗旨決定了門診服務是其醫療重點,轉崗全科醫生將來主要面臨的是門診患者,所以門診教學也相應成為全科教學的重中之重[10]。在培訓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全科醫師的門診輪轉時間。每周2~3個半天,主要以觀摩學習的形式,適當病例可以簡單問診和查體,最后和帶教老師共同診治。學員主要學習老師的診治方法和診斷思維,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endprint
2.4 其他培訓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難病例討論,每周1次的業務學習,定期的社區實踐、義診、健康宣教等,都是學習的好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學員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臨床診斷思維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教學體制
培訓從兩方面進行考核。①對師資力量的考核:帶教前進行培訓,掌握培訓重點內容,帶教老師為每個學員制訂針對性個體化的培訓計劃,科室質控小組對培訓計劃的合理性和培訓質量進行考核,定期開展座談會,聽取學員的意見,不斷完善教學體制;②對學員的考核:按照制訂的培訓標準對學員定期進行考核,了解學員對呼吸專業常見病診療技術的掌握情況,根據考核結果對學員進行再培訓,提高培訓質量。
總的來說,2年的培訓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看到了不足,還有需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如培訓時間短,培訓內容比較粗糙;學員實踐機會較少等。全科醫生培訓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關系到醫療改革的成敗,新形勢下全科醫生培養的模式和實踐路徑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改進,一定會建立相對完善的全科醫生培訓體系。
[參考文獻]
[1] 吳野,張東華,薄紅.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現狀的分析和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3):298-301.
[2] 彭曉瓊,劉麗萍.淺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超聲醫學教學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20):3175-3176.
[3] 劉海波.全科醫學轉崗培訓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J].實用全科醫學,2005,3(1):1-2.
[4] 王莉.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規范化培養-呼吸內科培養要求(一)[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3,20(7):25-27.
[5] 吳濤,黃亞芳,陳銳,等.北京市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學員狀況及培訓需求調查[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2,33(2):246-251.
[6] 趙光斌,林敏,朱艷.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制度實踐分析[J].華西醫學,2014,29(5):803-805.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實施意見(試行)[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3,11(2):121-122.
[8] 線福華,路孝琴,呂兆豐.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及其實施中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2):2498-2501.
[9] 張長春,宋涌.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其實施中相關問題探討[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6):819-821.
[10] 梁萬年.全科醫學概論[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4-07-23 本文編輯:林利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