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權++++++張波++++++陳健
[摘要] 目的 探討非外傷性神經外科住院患者院前抗生素的使用情況。 方法 對神經外科非外傷性住院患者院前1周至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結果 907例非外傷性住院患者中,332例院前使用抗生素,占36.6%。84例使用2種及2種以上的抗生素,占25.3%。院前抗生素的使用以β-內酰胺類最多占69.0%,不規范使用抗生素有164例(49.4%)。 結論 神經外科作為非高感染率病變科室,院前使用抗生素達36.6%,提示院前抗生素濫用現象非常嚴重,需加強全社會的教育及采取相應措施杜絕濫用抗生素。
[關鍵詞] 神經外科;住院;抗生素;感染率;濫用
[中圖分類號] R9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43-03
根據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于2004年8月聯合發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衛辦醫發(2008)130號《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臨床應規范合理使用抗菌藥物[1],但是抗生素仍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使用不合理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以前抗生素廣告的宣傳,讓抗生素深入人心,許多人把抗生素當作萬能藥物來使用[2],導致很多患者先使用抗生素,無效甚至出現嚴重副作用后才就診,致使入院后使用抗生素無效或嚴重耐藥[3-5],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6]。為進一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對本院非外傷性神經外科住院患者院前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總結,旨在找出其中問題,探討解決方法,促使抗生素合理使用。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的907例非外傷性原因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16例,女性391例;年齡1~94歲,平均(61.4±5.9)歲。對患者入院前1周至入院前使用(包括靜脈給藥、口服,未包括外用)抗生素的原因、來源、種類及用法進行調查、統計。
2 結果
2.1 抗生素使用率
907例患者中,有332例(36.6%)曾在院前使用抗生素。使用1種抗生素者248例(74.7%),使用2種及2種以上者84例(25.3%)。其中有143例不知道具體抗生素名稱,占使用抗生素患者總數的43.1%,通過反復核對,以拿出藥盒方式確定者99例;189例患者能說出藥品名稱。在能確定藥品名稱的288例使用的抗生素中,以β-內酰胺類最多,共199例(69.0%),大環內酯類26例(9.0%),氨基糖苷類19例(6.6%),使用的其他抗生素,包括磺胺類、四環素類、硝咪唑類、林克胺類、酰胺醇類及抗真菌類共44例(15.4%)。
2.2 抗生素不良使用率
在332例患者中,有87例(26.2%)不知道抗生素用量、用藥時間,而不按療程、劑量、用藥時間使用抗生素者164例(49.4%)。
2.3 使用抗生素的疾病
院前使用抗生素的病例中,入院后明確診斷,其中顱內腫瘤占59%,腦血管疾病占25%,頭皮及顱骨疾病5%,顱內感染性疾病3%,功能性疾病8%。在使用抗生素原因方面,因上呼吸道感染使用者164例(49.4%);因鼻(竇)炎使用者35例(10.5%);因中耳炎使用者21例(6.3%);因肺炎(肺部感染)使用者27例(8.1%);因胃腸炎使用者23例(6.9%);因皮膚感染及其它原因使用者16例(4.8%);而有46例(14.0%)是因反復出現頭痛、頭昏、胸部、腹痛、痛經等原因未就診自行使用。
2.4 抗生素來源
在332例院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使用自備抗生素、到藥店自購抗生素者202例(60.8%),到診所看病使用者63例(19.0%),到鄉鎮衛生院看病而使用抗生素者67例(20.2%)。
2.5 院前使用抗生素時間
1~3 d者143例(43.1%);4~7 d者68例(20.5%);8~15 d者39例(11.7%);反復使用、不合理使用16 d以上者82例(24.7%)。
2.6 入院后明確或考慮診斷
顱內腫瘤疾病300例(33.1%);腦血管疾病392例(43.2%);頭皮和顱骨疾病65例(7.2%);顱內感染性疾病27例(3.0%);功能性疾病90例(9.9%);椎管及脊髓疾病33例(3.6%)。
3 討論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的發育功能[7-8],如不合理使用,會出現耐藥菌及超級菌,對患者、醫院及社會都有極大危害,而患者本身、社會因素、用藥制度是造成抗生素濫用的主要原因,當然也有醫生的部分原因。
3.1 抗生素濫用原因
從疾病本身來講,神經外科的感染性疾病較少,本研究907例患者中,顱內腫瘤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最常見,分別占33.1%和43.2%,顱內感染性疾病只有3%,而院前使用抗生素者達36.6%;從使用抗生素原因來分析,以上呼吸道感染原因及其它不明原因使用率最高,分別為49.4%何14.0%;從藥物來源分析,主要為自購或自備最高,達60.8%。患者院前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普遍存在,且用藥不規范,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由于以前電視、報紙、雜志、各種路邊廣告等大眾媒體大量刊播抗生素廣告,夸大其治療作用,極大地誤導了消費者,使抗生素深入人心。②抗生素的濫用,緣于公眾自己創造的抗生素“神話”,感冒使用抗生素,發熱使用抗生素,腹瀉使用抗生素,肚子痛使用抗生素,局部感染使用抗生素,不管什么病、什么不舒服首先使用的都是抗生素,把抗生素當作“萬能藥”“萬用藥”“常備藥”,而在使用過程中,不看說明書,想用就用,想停就停,想用多少劑量就用多少劑量,想用多久就用多久,記得吃一天是一天,記得用一次算一次。③看病環節繁瑣,醫院環境布局不合理,患者怕看醫生、怕進醫院、怕耽誤時間,為了方便就選擇個體診所就醫或到藥店自行購藥而不到醫院就診。④目前醫療環境混亂,部分醫院有以藥養醫的現象,再加上各種媒體大肆宣傳醫生如何黑心、如何為回扣而亂開藥等,影響患者到醫院就診。⑤目前部分地方醫患關系較緊張,醫生為避免醫療糾紛,在患者就診時按患者要求開藥,開高檔次抗生素或多開抗生素。⑥目前各種形式的藥店、診所越開越多,而絕大多數的藥店、診所被經濟利益所驅動,對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管理不嚴,尤其是對抗生素,胡亂推薦、重復推薦、或任由患者自由購買,導致抗生素容易獲得。⑦部分診所、衛生院(所)的醫生對一些疾病了解不足,導致診治錯誤而使用抗生素,也有為迎合患者心理、防止醫療糾紛而亂使用抗生素,如遇到感冒就使用抗生素,遇到炎癥就聯合用藥[9]。⑧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抗生素約200種[10],但是國內的抗生素種類達7000余種,一種藥品有上百家企業生產,藥品批發企業就有16000多家,這直接導致藥品流通渠道混亂、無序、競爭嚴重,再加上一些進口抗生素則更多。抗生素種類繁多、劑型復雜、劑量多樣,更有部分藥品說明書不規范,不注明藥品的正規名稱和成分,對其作用夸大其詞,而對不良反應、禁忌證有意回避或含糊其詞,致使醫生對其抗生素分類、抗菌譜、適應證、禁忌證、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不清楚。⑨由于學歷低、繼續學習機會少、專業知識缺乏、臨床工作繁忙,未能深入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導致醫生對抗生素的適應證掌握不準確,選擇的抗生素針對性不強,再加上抗生素相關知識缺乏,不了解各類抗生素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因此在給藥劑量、給藥途徑及間隔時間等方面很不規范,而在臨床上往往不重視病原學檢查,習慣保護性使用抗生素,憑經驗使用抗生素。endprint
3.2 防止抗生素濫用的措施
針對上述原因,建議嚴格按照衛生部《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強各種媒體宣傳及社區宣傳,如在公益廣告上宣傳抗生素的作用、危害,讓公眾了解抗生素知識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性。②對抗生素本身,應像“計劃生育一樣,從嚴處理,強制執行”,像“毒麻藥一樣規范生產,規范使用,規范管理”,禁止抗生素用于養殖業,禁止抗生素公開出售,嚴格控制個人擅自使用抗生素,每種抗生素全國都應“統一藥名、統一價格、統一質量、統一規范”,無論到醫院看病買藥,還是憑處方到藥店買藥都是一樣價、一樣藥,這樣不論是藥店、診所、醫務人員都不會因經濟利益去不合理推薦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受到嚴格管制,因此病人就不會隨意買到抗生素,也就沒機會濫用抗生素,更不易服錯藥。如果藥品的名稱、種類減少,那么醫生就會更容易記住各種藥物的用法、用量、適應證、并發癥,更容易熟練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從而減少開錯藥、聯合用藥。③醫院可開設便民門診、綠色門診,讓病患能夠快速、方便就診。國家應加大醫療投入,在各社區、鄉鎮增設網點,同時努力改善醫院的就醫環境,增加個人醫保投入,改變看病繁瑣、費用貴的情況,這樣就有可能解決院前抗生素濫用問題,減少患者因濫用藥物而引起的各種不良后果,從根本上改變抗生素濫用問題。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Z].2004.
[2]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16.
[3] 孫曉梅,彭文,崔亞文,等.抗生素臨床常見不合理用藥淺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1):140.
[4] 鄭平榮.抗生素的合理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 3(10):80.
[5] 蔣坤.抗生素濫用的現狀及對策[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1,32(3):286-287.
[6] 吳慧忠.抗生素用藥量的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 49(14):63-64.
[7] 李豐年,魏志鴻.基層醫院抗生素應用不合理狀況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8):171.
[8] 王嬙,劉杰,谷利民.1641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 (9):7-8,10.
[9] 張軍麗.抗生素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1):176-177.
[10] 肖永紅.臨床抗生素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6.
(收稿日期:2014-08-11 本文編輯:祁海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