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燕
[摘要] 目的 探討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診斷為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鉗夾法,觀察組實施扭轉法,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并統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扭轉法;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56-02
目前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直接切除法,因在陰道內手術,手術視野小,暴露困難,需用陰道拉鉤進行操作,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且手術持續時間較長,并增加醫師操作難度[1];鉗夾法,術后需留鉗于陰道24~48 h,患者行動不便,需臥床休息,專人護理,增加家屬負擔,甚至有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需導尿,增加感染機會等,所以臨床急需一種效率高、無痛苦或痛苦小、成本低的治療方法[2-3]。本研究采用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操作簡單,安全無痛,無風險,出血極少,且無論瘤蒂長短粗細,位置高低,有無感染、出血均適用,所有患者無論是否合并內科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壓等,均可進行操作,并且扭轉法治療患者為門診治療,不需要住院,費用低廉。本研究總結本院近年來使用的扭轉法微創治療,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扭轉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瘤體,直至其自然脫落,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診斷為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24~55歲,平均(44.3±5.7)歲,肌瘤體積1.5~8.0 cm3,平均(4.4±0.4) cm3,瘤蒂直徑0.5~3.0 cm,平均(1.9±0.3) cm,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2例,高血壓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對照組,年齡25~55歲,平均(44.2±5.6)歲,肌瘤體積1.5~8.0 cm3,平均(4.5±0.4) cm3,瘤蒂直徑0.5~3.0 cm,平均(2.0±0.3) cm,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4例,高血壓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兩組的年齡、病程及合并疾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實施鉗夾法,即通過止血鉗進入引導,對息肉進行鉗夾并旋轉以將其蒂扭斷,術后引導持續陰道填塞紗布持續24 h。觀察組實施扭轉法,手術時間選擇為月經干凈后3~7 d,治療前患者取膀胱結石位,常規用碘伏溶液擦洗陰道及瘤體,然后用鼠齒鉗鉗夾瘤體,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扭轉瘤體,直至其自然脫落,然后宮腔填塞紗布壓迫止血,24 h后取出紗布,術后使用超聲復查明確手術效果。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并統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的比較(x±s)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術后感染及病癥殘留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的中年女性,其發病率高達20%,甚至30%[4]。黏膜下肌瘤的發病率占子宮肌瘤整體發病率的10%左右,而有將近50%會出現脫入陰道內黏膜下的可能[5]。目前鉗夾法或直接切除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有種種弊端,手術時間長,術中暴露差,手術較困難,患者痛苦大,術中出血較多,風險大,費用高,并且均需住院治療[6],因此,研究有效、實用、經濟的治療方法十分必要[7]。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方法操作簡單,安全無痛,費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扭轉法治療方法屬于微創手術,可在門診手術,治療效果好,風險極小,其中術中注意向下牽拉肌瘤使用巧力則對于避免嚴重并發癥、子宮翻出具有積極意義[8]。本研究觀察組通過扭轉后,其出血量顯著減少,幾乎可達到無出血出現,其顯著少于鉗夾法導致的出血量,同時手術時間縮短。對肌體侵擾小,故對并發其他系統疾病患者尤其適宜,不影響治療其他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不適感,患者身心保持舒適狀態,做到安全無痛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9]。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扭轉法有效地縮短了手術操作時間,減少了在患者會陰部的操作時間,減少了對尿道的刺激,從而減少術后發生排尿困難的可能;觀察組術后通過宮腔填塞紗布24 h壓迫止血,有效減少了術后出血率,而鉗夾法需持續鉗夾24~48 h,無法進行有效壓迫止血,故觀察組術后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10]。多年的治療和實踐發現,采用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簡化了治療過程,減輕了醫師治療負擔,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及家庭負擔,更節省醫療資源,減少床位占用率,提高治療效率,能夠達到醫患雙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焦春.扭轉后摘除子宮黏膜下肌瘤在臨床上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5):1888-1889.
[2] 盛林,梁萍,董寶緯.三維超聲體積精測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8,14(1):70-73.
[3] 齊理.經陰道彩超診斷子宮肌瘤72例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0(5):104.
[4] 楊凱樂,高歌,孫克佳.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及治療[J].中國現代醫生 2010,48(32):123,137.
[5] 徐中紅,張春蘭,徐翔.經陰道彩超對子宮小肌瘤的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學,2009,10(6):98.
[6] 鄔向軍,曹兵生,趙民,等.經腹超聲引導下經陰道射頻刀消融子宮肌瘤的臨床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1):85-86.
[7] 李華,熊正愛.子宮肌瘤致妊娠子宮扭轉[J].中國藥業,2011,20(3):57-58.
[8] 陸琳,舒曉芳,李燕華.陰道途徑較大黏膜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5例[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12):941.
[9] 詹亞茜.三種子宮切除術對婦女卵巢功能影響的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8,23(25):3611-3612.
[10] 胡玉紅,黃向華,王振海,等.78例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臨床病理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1):22-24.
(收稿日期:2014-08-27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診斷為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鉗夾法,觀察組實施扭轉法,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并統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扭轉法;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56-02
目前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直接切除法,因在陰道內手術,手術視野小,暴露困難,需用陰道拉鉤進行操作,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且手術持續時間較長,并增加醫師操作難度[1];鉗夾法,術后需留鉗于陰道24~48 h,患者行動不便,需臥床休息,專人護理,增加家屬負擔,甚至有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需導尿,增加感染機會等,所以臨床急需一種效率高、無痛苦或痛苦小、成本低的治療方法[2-3]。本研究采用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操作簡單,安全無痛,無風險,出血極少,且無論瘤蒂長短粗細,位置高低,有無感染、出血均適用,所有患者無論是否合并內科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壓等,均可進行操作,并且扭轉法治療患者為門診治療,不需要住院,費用低廉。本研究總結本院近年來使用的扭轉法微創治療,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扭轉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瘤體,直至其自然脫落,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診斷為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24~55歲,平均(44.3±5.7)歲,肌瘤體積1.5~8.0 cm3,平均(4.4±0.4) cm3,瘤蒂直徑0.5~3.0 cm,平均(1.9±0.3) cm,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2例,高血壓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對照組,年齡25~55歲,平均(44.2±5.6)歲,肌瘤體積1.5~8.0 cm3,平均(4.5±0.4) cm3,瘤蒂直徑0.5~3.0 cm,平均(2.0±0.3) cm,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4例,高血壓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兩組的年齡、病程及合并疾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實施鉗夾法,即通過止血鉗進入引導,對息肉進行鉗夾并旋轉以將其蒂扭斷,術后引導持續陰道填塞紗布持續24 h。觀察組實施扭轉法,手術時間選擇為月經干凈后3~7 d,治療前患者取膀胱結石位,常規用碘伏溶液擦洗陰道及瘤體,然后用鼠齒鉗鉗夾瘤體,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扭轉瘤體,直至其自然脫落,然后宮腔填塞紗布壓迫止血,24 h后取出紗布,術后使用超聲復查明確手術效果。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并統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的比較(x±s)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術后感染及病癥殘留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的中年女性,其發病率高達20%,甚至30%[4]。黏膜下肌瘤的發病率占子宮肌瘤整體發病率的10%左右,而有將近50%會出現脫入陰道內黏膜下的可能[5]。目前鉗夾法或直接切除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有種種弊端,手術時間長,術中暴露差,手術較困難,患者痛苦大,術中出血較多,風險大,費用高,并且均需住院治療[6],因此,研究有效、實用、經濟的治療方法十分必要[7]。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方法操作簡單,安全無痛,費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扭轉法治療方法屬于微創手術,可在門診手術,治療效果好,風險極小,其中術中注意向下牽拉肌瘤使用巧力則對于避免嚴重并發癥、子宮翻出具有積極意義[8]。本研究觀察組通過扭轉后,其出血量顯著減少,幾乎可達到無出血出現,其顯著少于鉗夾法導致的出血量,同時手術時間縮短。對肌體侵擾小,故對并發其他系統疾病患者尤其適宜,不影響治療其他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不適感,患者身心保持舒適狀態,做到安全無痛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9]。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扭轉法有效地縮短了手術操作時間,減少了在患者會陰部的操作時間,減少了對尿道的刺激,從而減少術后發生排尿困難的可能;觀察組術后通過宮腔填塞紗布24 h壓迫止血,有效減少了術后出血率,而鉗夾法需持續鉗夾24~48 h,無法進行有效壓迫止血,故觀察組術后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10]。多年的治療和實踐發現,采用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簡化了治療過程,減輕了醫師治療負擔,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及家庭負擔,更節省醫療資源,減少床位占用率,提高治療效率,能夠達到醫患雙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焦春.扭轉后摘除子宮黏膜下肌瘤在臨床上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5):1888-1889.
[2] 盛林,梁萍,董寶緯.三維超聲體積精測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8,14(1):70-73.
[3] 齊理.經陰道彩超診斷子宮肌瘤72例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0(5):104.
[4] 楊凱樂,高歌,孫克佳.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及治療[J].中國現代醫生 2010,48(32):123,137.
[5] 徐中紅,張春蘭,徐翔.經陰道彩超對子宮小肌瘤的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學,2009,10(6):98.
[6] 鄔向軍,曹兵生,趙民,等.經腹超聲引導下經陰道射頻刀消融子宮肌瘤的臨床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1):85-86.
[7] 李華,熊正愛.子宮肌瘤致妊娠子宮扭轉[J].中國藥業,2011,20(3):57-58.
[8] 陸琳,舒曉芳,李燕華.陰道途徑較大黏膜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5例[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12):941.
[9] 詹亞茜.三種子宮切除術對婦女卵巢功能影響的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8,23(25):3611-3612.
[10] 胡玉紅,黃向華,王振海,等.78例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臨床病理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1):22-24.
(收稿日期:2014-08-27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診斷為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鉗夾法,觀察組實施扭轉法,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并統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扭轉法;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56-02
目前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直接切除法,因在陰道內手術,手術視野小,暴露困難,需用陰道拉鉤進行操作,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且手術持續時間較長,并增加醫師操作難度[1];鉗夾法,術后需留鉗于陰道24~48 h,患者行動不便,需臥床休息,專人護理,增加家屬負擔,甚至有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需導尿,增加感染機會等,所以臨床急需一種效率高、無痛苦或痛苦小、成本低的治療方法[2-3]。本研究采用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操作簡單,安全無痛,無風險,出血極少,且無論瘤蒂長短粗細,位置高低,有無感染、出血均適用,所有患者無論是否合并內科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壓等,均可進行操作,并且扭轉法治療患者為門診治療,不需要住院,費用低廉。本研究總結本院近年來使用的扭轉法微創治療,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扭轉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瘤體,直至其自然脫落,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診斷為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24~55歲,平均(44.3±5.7)歲,肌瘤體積1.5~8.0 cm3,平均(4.4±0.4) cm3,瘤蒂直徑0.5~3.0 cm,平均(1.9±0.3) cm,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2例,高血壓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對照組,年齡25~55歲,平均(44.2±5.6)歲,肌瘤體積1.5~8.0 cm3,平均(4.5±0.4) cm3,瘤蒂直徑0.5~3.0 cm,平均(2.0±0.3) cm,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4例,高血壓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兩組的年齡、病程及合并疾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實施鉗夾法,即通過止血鉗進入引導,對息肉進行鉗夾并旋轉以將其蒂扭斷,術后引導持續陰道填塞紗布持續24 h。觀察組實施扭轉法,手術時間選擇為月經干凈后3~7 d,治療前患者取膀胱結石位,常規用碘伏溶液擦洗陰道及瘤體,然后用鼠齒鉗鉗夾瘤體,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扭轉瘤體,直至其自然脫落,然后宮腔填塞紗布壓迫止血,24 h后取出紗布,術后使用超聲復查明確手術效果。比較兩組的手術相關情況,并統計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的比較(x±s)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術后感染及病癥殘留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的中年女性,其發病率高達20%,甚至30%[4]。黏膜下肌瘤的發病率占子宮肌瘤整體發病率的10%左右,而有將近50%會出現脫入陰道內黏膜下的可能[5]。目前鉗夾法或直接切除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有種種弊端,手術時間長,術中暴露差,手術較困難,患者痛苦大,術中出血較多,風險大,費用高,并且均需住院治療[6],因此,研究有效、實用、經濟的治療方法十分必要[7]。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方法操作簡單,安全無痛,費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手術時間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顯著少于對照組。扭轉法治療方法屬于微創手術,可在門診手術,治療效果好,風險極小,其中術中注意向下牽拉肌瘤使用巧力則對于避免嚴重并發癥、子宮翻出具有積極意義[8]。本研究觀察組通過扭轉后,其出血量顯著減少,幾乎可達到無出血出現,其顯著少于鉗夾法導致的出血量,同時手術時間縮短。對肌體侵擾小,故對并發其他系統疾病患者尤其適宜,不影響治療其他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不適感,患者身心保持舒適狀態,做到安全無痛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9]。觀察組術后出血和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扭轉法有效地縮短了手術操作時間,減少了在患者會陰部的操作時間,減少了對尿道的刺激,從而減少術后發生排尿困難的可能;觀察組術后通過宮腔填塞紗布24 h壓迫止血,有效減少了術后出血率,而鉗夾法需持續鉗夾24~48 h,無法進行有效壓迫止血,故觀察組術后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10]。多年的治療和實踐發現,采用扭轉法治療脫入陰道內黏膜下子宮肌瘤,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簡化了治療過程,減輕了醫師治療負擔,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及家庭負擔,更節省醫療資源,減少床位占用率,提高治療效率,能夠達到醫患雙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焦春.扭轉后摘除子宮黏膜下肌瘤在臨床上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5):1888-1889.
[2] 盛林,梁萍,董寶緯.三維超聲體積精測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8,14(1):70-73.
[3] 齊理.經陰道彩超診斷子宮肌瘤72例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0(5):104.
[4] 楊凱樂,高歌,孫克佳.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及治療[J].中國現代醫生 2010,48(32):123,137.
[5] 徐中紅,張春蘭,徐翔.經陰道彩超對子宮小肌瘤的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學,2009,10(6):98.
[6] 鄔向軍,曹兵生,趙民,等.經腹超聲引導下經陰道射頻刀消融子宮肌瘤的臨床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1):85-86.
[7] 李華,熊正愛.子宮肌瘤致妊娠子宮扭轉[J].中國藥業,2011,20(3):57-58.
[8] 陸琳,舒曉芳,李燕華.陰道途徑較大黏膜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5例[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12):941.
[9] 詹亞茜.三種子宮切除術對婦女卵巢功能影響的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8,23(25):3611-3612.
[10] 胡玉紅,黃向華,王振海,等.78例子宮富于細胞型平滑肌瘤臨床病理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1):22-24.
(收稿日期:2014-08-27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