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照++++++劉四平
[摘要] 目的 評價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選取2006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15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觀察組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輸尿管不同部位結石的成功率及不同部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5.00%,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94.83%,合計總有效率為89.74%;對照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88.89%,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1.67%,合計總有效率為75.64%。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合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應首選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而輸尿管上段結石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
[關鍵詞] 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結石
[中圖分類號] R69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64-03
輸尿管結石是由于尿鹽結晶隨尿液排出膀胱的過程中,輸尿管狹窄、梗阻導致尿液滯留促使尿酸鹽結晶析出形成結石[1]。輸尿管結石來源大多為腎臟,輸尿管下段較為常見,臨床上常引起腎積水,甚至腎功能不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療效高等特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也是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失敗后的首選方式[2]。本研究評價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156例,均為腎功能正常期或功能代償期,排除輸尿管梗阻、大塊結石等復雜性結石。其中男105例,女51例,年齡19~77歲,平均(38.2±6.7)歲,結石直徑0.4~2.6 cm。結石位置位于輸尿管上段38例,中段60例,下段58例。輸尿管分段采用影像學標準:骶髂關節上緣至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為輸尿管上段,骶髂關節上下緣之間為輸尿管中段,膀胱開口處至骶髂關節下緣為輸尿管下段。左側輸尿管結石84例,右側輸尿管結石61例,雙側結石11例。將15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觀察組中男52例,女26例;年齡19~76歲,平均(38.0±6.3)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上段20例,輸尿管中段31例,輸尿管下段27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25例;年齡19~77歲,平均(38.5±6.6)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上段18例,輸尿管中段29例,輸尿管下段3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結石位置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采用德國STORZ8/9.8F輸尿管鏡,國產捷倫牌氣壓彈道碎石機及液壓灌注泵。直視下將輸尿管鏡自尿道外口插入膀胱內,注意動作輕柔,防止損傷尿道,然后沿輸尿管間嵴插入輸尿管口,灌注生理鹽水,找到結石位置,將氣壓彈道碎石桿對準結石,擊碎結石成粉末狀,擊碎后可將輸尿管鏡繼續上行,觀察是否有結石遺漏。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體外超聲波碎石術治療,采用國產3000-X型碎石機,工作電壓12~15 kV,發射頻率設定為1次/s。術前通過X線定位結石位置,若結石位于輸尿管上段,體位選擇仰臥位,若結石位于輸尿管下段,體位選擇俯臥位,兩次碎石時間間隔1周以上。術后1個月復查B超,了解結石情況。
1.3 觀察指標
術前及術中記錄不同部位輸尿管結石患者數,術后觀察患者結石溶解情況,評定臨床療效,并嚴密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時對癥處理。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結石完全排出,癥狀消失,B超或X線顯示無結石影像,尿常規正常;有效:結石大部分排出,B超或X線顯示結石較之前明顯縮小,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無效:治療后結石未排出,B超或X線顯示結石無縮小,癥狀體征未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5.00%,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94.83%,合計總有效率為89.74%;對照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88.89%,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1.67%,合計總有效率為75.64%。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合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輸尿管穿孔,并發癥發生率為1.28%,分析原因可能為操作不當造成;對照組無相關并發癥發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輸尿管結石是由于尿鹽結晶隨尿液排出膀胱的過程中,輸尿管狹窄、梗阻導致尿液滯留促使尿酸鹽結晶析出形成結石。目前在臨床上針對輸尿管結石的治療方式主要有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取石及腔內取石[3-4]。體外沖擊波碎石作為一種無創的治療方式,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有效率可達60%~90%,尤其是治療輸尿管上段的結石療效較好,但若結石停留時間長,嵌頓于輸尿管,或被周圍炎癥粘連包裹,則不宜使用[5-6]。此外,體型過度肥胖的患者由于皮下脂肪過厚,也導致碎石困難。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是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于臨床的新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將輸尿管鏡插入輸尿管,直視下將碎石桿定位在結石處,將結石打成粉末[7-8]。氣壓彈道碎石與傳統的激光、超聲等方式相比,具有設備簡單、損傷小、價格低等優點[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輸尿管穿孔,分析原因可能為操作不當造成,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應盡量保證動作輕柔,切忌損傷輸尿管或尿道[11-12]。
綜上所述,對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應首選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而輸尿管上段結石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是否應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秦紅勛.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180例[J].臨床醫學,2014,34(2):74-75.
[2] 郭志新.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聯合攔石網治療輸尿管結石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2):105-106.
[3] 陳劍.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794例并發癥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1):46-47.
[4] 聞慧.氣壓彈道碎石處理輸尿管結石33例臨床分析[J].工企醫刊,2014,27(1):600-601.
[5] 胡秋霞.輸尿管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4):591-593.
[6] 劉臣先.體外沖擊波碎石配合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4):41-44.
[7] 劉彩芳.輸尿管鏡及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及護理比較[J].中國藥業,2013,22(A1):324-325.
[8] 吳洋.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與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19-20,23.
[9] 梁勛利.腎盂輸尿管結石致梗阻應用輸尿管鏡治療體會[J].臨床外科雜志,2014,(2):141-142.
[10] 張鑌.超聲在診斷輸尿管結石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285-286.
[11] 洪鈞暉.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2):56-58.
[12] 曹義國.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196例報告[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67-68.
(收稿日期:2014-08-14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評價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選取2006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15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觀察組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輸尿管不同部位結石的成功率及不同部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5.00%,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94.83%,合計總有效率為89.74%;對照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88.89%,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1.67%,合計總有效率為75.64%。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合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應首選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而輸尿管上段結石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
[關鍵詞] 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結石
[中圖分類號] R69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64-03
輸尿管結石是由于尿鹽結晶隨尿液排出膀胱的過程中,輸尿管狹窄、梗阻導致尿液滯留促使尿酸鹽結晶析出形成結石[1]。輸尿管結石來源大多為腎臟,輸尿管下段較為常見,臨床上常引起腎積水,甚至腎功能不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療效高等特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也是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失敗后的首選方式[2]。本研究評價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156例,均為腎功能正常期或功能代償期,排除輸尿管梗阻、大塊結石等復雜性結石。其中男105例,女51例,年齡19~77歲,平均(38.2±6.7)歲,結石直徑0.4~2.6 cm。結石位置位于輸尿管上段38例,中段60例,下段58例。輸尿管分段采用影像學標準:骶髂關節上緣至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為輸尿管上段,骶髂關節上下緣之間為輸尿管中段,膀胱開口處至骶髂關節下緣為輸尿管下段。左側輸尿管結石84例,右側輸尿管結石61例,雙側結石11例。將15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觀察組中男52例,女26例;年齡19~76歲,平均(38.0±6.3)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上段20例,輸尿管中段31例,輸尿管下段27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25例;年齡19~77歲,平均(38.5±6.6)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上段18例,輸尿管中段29例,輸尿管下段3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結石位置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采用德國STORZ8/9.8F輸尿管鏡,國產捷倫牌氣壓彈道碎石機及液壓灌注泵。直視下將輸尿管鏡自尿道外口插入膀胱內,注意動作輕柔,防止損傷尿道,然后沿輸尿管間嵴插入輸尿管口,灌注生理鹽水,找到結石位置,將氣壓彈道碎石桿對準結石,擊碎結石成粉末狀,擊碎后可將輸尿管鏡繼續上行,觀察是否有結石遺漏。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體外超聲波碎石術治療,采用國產3000-X型碎石機,工作電壓12~15 kV,發射頻率設定為1次/s。術前通過X線定位結石位置,若結石位于輸尿管上段,體位選擇仰臥位,若結石位于輸尿管下段,體位選擇俯臥位,兩次碎石時間間隔1周以上。術后1個月復查B超,了解結石情況。
1.3 觀察指標
術前及術中記錄不同部位輸尿管結石患者數,術后觀察患者結石溶解情況,評定臨床療效,并嚴密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時對癥處理。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結石完全排出,癥狀消失,B超或X線顯示無結石影像,尿常規正常;有效:結石大部分排出,B超或X線顯示結石較之前明顯縮小,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無效:治療后結石未排出,B超或X線顯示結石無縮小,癥狀體征未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5.00%,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94.83%,合計總有效率為89.74%;對照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88.89%,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1.67%,合計總有效率為75.64%。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合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輸尿管穿孔,并發癥發生率為1.28%,分析原因可能為操作不當造成;對照組無相關并發癥發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輸尿管結石是由于尿鹽結晶隨尿液排出膀胱的過程中,輸尿管狹窄、梗阻導致尿液滯留促使尿酸鹽結晶析出形成結石。目前在臨床上針對輸尿管結石的治療方式主要有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取石及腔內取石[3-4]。體外沖擊波碎石作為一種無創的治療方式,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有效率可達60%~90%,尤其是治療輸尿管上段的結石療效較好,但若結石停留時間長,嵌頓于輸尿管,或被周圍炎癥粘連包裹,則不宜使用[5-6]。此外,體型過度肥胖的患者由于皮下脂肪過厚,也導致碎石困難。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是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于臨床的新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將輸尿管鏡插入輸尿管,直視下將碎石桿定位在結石處,將結石打成粉末[7-8]。氣壓彈道碎石與傳統的激光、超聲等方式相比,具有設備簡單、損傷小、價格低等優點[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輸尿管穿孔,分析原因可能為操作不當造成,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應盡量保證動作輕柔,切忌損傷輸尿管或尿道[11-12]。
綜上所述,對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應首選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而輸尿管上段結石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是否應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秦紅勛.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180例[J].臨床醫學,2014,34(2):74-75.
[2] 郭志新.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聯合攔石網治療輸尿管結石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2):105-106.
[3] 陳劍.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794例并發癥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1):46-47.
[4] 聞慧.氣壓彈道碎石處理輸尿管結石33例臨床分析[J].工企醫刊,2014,27(1):600-601.
[5] 胡秋霞.輸尿管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4):591-593.
[6] 劉臣先.體外沖擊波碎石配合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4):41-44.
[7] 劉彩芳.輸尿管鏡及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及護理比較[J].中國藥業,2013,22(A1):324-325.
[8] 吳洋.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與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19-20,23.
[9] 梁勛利.腎盂輸尿管結石致梗阻應用輸尿管鏡治療體會[J].臨床外科雜志,2014,(2):141-142.
[10] 張鑌.超聲在診斷輸尿管結石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285-286.
[11] 洪鈞暉.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2):56-58.
[12] 曹義國.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196例報告[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67-68.
(收稿日期:2014-08-14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評價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選取2006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15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觀察組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輸尿管不同部位結石的成功率及不同部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5.00%,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94.83%,合計總有效率為89.74%;對照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88.89%,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1.67%,合計總有效率為75.64%。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合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應首選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而輸尿管上段結石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
[關鍵詞] 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結石
[中圖分類號] R69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64-03
輸尿管結石是由于尿鹽結晶隨尿液排出膀胱的過程中,輸尿管狹窄、梗阻導致尿液滯留促使尿酸鹽結晶析出形成結石[1]。輸尿管結石來源大多為腎臟,輸尿管下段較為常見,臨床上常引起腎積水,甚至腎功能不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療效高等特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也是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失敗后的首選方式[2]。本研究評價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156例,均為腎功能正常期或功能代償期,排除輸尿管梗阻、大塊結石等復雜性結石。其中男105例,女51例,年齡19~77歲,平均(38.2±6.7)歲,結石直徑0.4~2.6 cm。結石位置位于輸尿管上段38例,中段60例,下段58例。輸尿管分段采用影像學標準:骶髂關節上緣至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為輸尿管上段,骶髂關節上下緣之間為輸尿管中段,膀胱開口處至骶髂關節下緣為輸尿管下段。左側輸尿管結石84例,右側輸尿管結石61例,雙側結石11例。將15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觀察組中男52例,女26例;年齡19~76歲,平均(38.0±6.3)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上段20例,輸尿管中段31例,輸尿管下段27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25例;年齡19~77歲,平均(38.5±6.6)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上段18例,輸尿管中段29例,輸尿管下段3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結石位置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采用德國STORZ8/9.8F輸尿管鏡,國產捷倫牌氣壓彈道碎石機及液壓灌注泵。直視下將輸尿管鏡自尿道外口插入膀胱內,注意動作輕柔,防止損傷尿道,然后沿輸尿管間嵴插入輸尿管口,灌注生理鹽水,找到結石位置,將氣壓彈道碎石桿對準結石,擊碎結石成粉末狀,擊碎后可將輸尿管鏡繼續上行,觀察是否有結石遺漏。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體外超聲波碎石術治療,采用國產3000-X型碎石機,工作電壓12~15 kV,發射頻率設定為1次/s。術前通過X線定位結石位置,若結石位于輸尿管上段,體位選擇仰臥位,若結石位于輸尿管下段,體位選擇俯臥位,兩次碎石時間間隔1周以上。術后1個月復查B超,了解結石情況。
1.3 觀察指標
術前及術中記錄不同部位輸尿管結石患者數,術后觀察患者結石溶解情況,評定臨床療效,并嚴密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時對癥處理。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結石完全排出,癥狀消失,B超或X線顯示無結石影像,尿常規正常;有效:結石大部分排出,B超或X線顯示結石較之前明顯縮小,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無效:治療后結石未排出,B超或X線顯示結石無縮小,癥狀體征未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5.00%,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94.83%,合計總有效率為89.74%;對照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為88.89%,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為71.67%,合計總有效率為75.64%。觀察組上段結石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中下段結石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合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輸尿管穿孔,并發癥發生率為1.28%,分析原因可能為操作不當造成;對照組無相關并發癥發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輸尿管結石是由于尿鹽結晶隨尿液排出膀胱的過程中,輸尿管狹窄、梗阻導致尿液滯留促使尿酸鹽結晶析出形成結石。目前在臨床上針對輸尿管結石的治療方式主要有體外沖擊波碎石、手術取石及腔內取石[3-4]。體外沖擊波碎石作為一種無創的治療方式,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有效率可達60%~90%,尤其是治療輸尿管上段的結石療效較好,但若結石停留時間長,嵌頓于輸尿管,或被周圍炎癥粘連包裹,則不宜使用[5-6]。此外,體型過度肥胖的患者由于皮下脂肪過厚,也導致碎石困難。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是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于臨床的新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將輸尿管鏡插入輸尿管,直視下將碎石桿定位在結石處,將結石打成粉末[7-8]。氣壓彈道碎石與傳統的激光、超聲等方式相比,具有設備簡單、損傷小、價格低等優點[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輸尿管穿孔,分析原因可能為操作不當造成,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應盡量保證動作輕柔,切忌損傷輸尿管或尿道[11-12]。
綜上所述,對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應首選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而輸尿管上段結石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是否應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秦紅勛.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180例[J].臨床醫學,2014,34(2):74-75.
[2] 郭志新.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聯合攔石網治療輸尿管結石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2):105-106.
[3] 陳劍.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794例并發癥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1):46-47.
[4] 聞慧.氣壓彈道碎石處理輸尿管結石33例臨床分析[J].工企醫刊,2014,27(1):600-601.
[5] 胡秋霞.輸尿管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4):591-593.
[6] 劉臣先.體外沖擊波碎石配合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4):41-44.
[7] 劉彩芳.輸尿管鏡及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及護理比較[J].中國藥業,2013,22(A1):324-325.
[8] 吳洋.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與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19-20,23.
[9] 梁勛利.腎盂輸尿管結石致梗阻應用輸尿管鏡治療體會[J].臨床外科雜志,2014,(2):141-142.
[10] 張鑌.超聲在診斷輸尿管結石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285-286.
[11] 洪鈞暉.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2):56-58.
[12] 曹義國.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196例報告[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67-68.
(收稿日期:2014-08-14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