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琴
【摘 要】文章通過對班風建設的概念,良好班風的作用敘述,著重從環境育人、活動開展、愛心育人方面提出幾點看法的措施。
【關鍵詞】班風;建設;措施
所謂班風,就是班級里的風氣。它能展示整個班級的精神風貌。從內涵角度說,班風應體現為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班級精神和遵守班級規范、維護集體榮譽的精神狀態。良好的班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全班學生起著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推動著班集體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因此,班級管理一定要重視班風建設。如何培養良好班風呢?筆者結合班主任工作從以下幾方面談起:
以環境育人促班風建設。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的。建設良好的班風,更需要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和諧共進的教育環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治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同時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我們要重視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
一是精心設計班級標語(班訓)。班訓是班級整體精神、目標的體現,主要是對學生的要求、訓導、告誡或防范。著重抓青少年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養育和訓導。在全班開展班訓征集活動,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接受著班級的奮斗目標和價值導向,結成一個集合體,形成一種理想的人格,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的。二是細心布置班級墻壁,力求讓墻壁會”說話”。在教室左、右面墻壁的空白處懸掛四幅名言條幅”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名言名句,從而營造學習的氛圍,以此來激勵同學們不斷地拼搏、進取。在教室的左面墻壁的空白處懸掛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識。教室后面的墻壁上則是獎狀區和學習園地區,展示各種文體活動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激發大家熱愛班級的情感,從而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即有強烈的表現欲,利用學習園地,創立”讀書角”,讓學生自編讀書手抄報或寫”一日寄語”等,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強相互的溝通。教室衛生工具整齊地排放,黑板報期期做到圖文并茂,在班級的墻上布置《班級記事》,不僅可以宣傳集體的活動,還讓學生在其中寫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語,以此來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認識和了解,從而營造坦誠、輕松的交往環境。由于美化了教室環境,講文明,講衛生,蔚然成風,在班級常規管理評比始終名列前茅。
以活動開展促班風建設。活動是提高班級凝聚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建設良好班風的基礎。組織培養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貫穿在各種活動之中。班級活動有助于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在健康、有益的班級活動中,正確的、合理的認識得到肯定、弘揚,錯誤的、不良的認識則為大家所不齒。這樣,正確的輿論和班風就會逐步形成、發展起來。所以說班級活動是創建班集體的血液,是培養集體觀念的有效載體,只有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學生才能從中得到鍛煉和成長,才能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逐漸培養出集體主義觀念,促進學生間的交往、團結和班集體的鞏固與發展。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活動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
在當今的一些學校里,普遍存在著活動數量多而質量很一般的狀況。活動沒能發揮其班級凝聚力的作用,成為了一種形式。因此,我們要改變現狀,要開展能較好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的活動,它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諸如校運動會、合唱比賽、藝術節等,這些經典活動是促進班風建設的良好契機,可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升班集凝聚力。再如,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班主任通過集體教育影響學生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熱情和智慧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它的形式多樣,可以是座談會,專題討論會,演講會,文藝表演會,游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它的內容廣泛,涉及愛國主義、前途理想、集體主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社會公德、心理健康、人生觀與世界觀等方面的教育;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設計、策劃、運行整個過程,能有效解決班級中的矛盾,增進同學、師生間的溝通,達到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效果,營造出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
以愛心育人促班風建設。充分發揮愛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對學生多一些尊重、寬容和真摯的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溝通,更有利于班主任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促進班風建設。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昵的溫存和睿智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熱愛和保護學生是班主任的神圣天職,是合格班主任的必備素養,無私地關愛學生是師德中最重要的一點。以愛動其心,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的成長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條件。我以為,教師生涯中最大的事情就是一個心眼為學生,教育事業就是愛的事業。現在的學生一般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年齡偏小,遠離家門對新環境難以適應。班主任應當創造條件,促使其盡快適應新學校生活。這主要依賴于老師與同學之間的理解和溝通,理解的前提是友情和愛心。例如:每到節假日,班主任多關心回不了家過節的學生;每學期無論多忙,都要堅持擠出時間到學生寢室多走一趟,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二是讓學生感覺到學校對學生的關心;當他們過生日時我會送給他們一份小小的賀禮,讓他們感到家的溫馨。因為這,有的學生家長給班主任老師來電話表示感謝,說他們的孩子很感動,老師那么忙,心里還能想著他們,他們當家長的都給忙忘了。總之,沒有誠心的愛,學生體會不到,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用愛心育人是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法寶,是促進班風建設取得實效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柳海民.現代教育原理[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