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妍
太鋼(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最早生產不銹鋼的企業,始建于1934年。80年櫛風沐雨,太鋼人用不朽智慧創造卓越品質,80載砥礪前行,終成就如今的太鋼—我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全球規模最大、工藝裝備水平最高、品種規格最全的不銹鋼企業。
太鋼能夠屹立不倒,并順利實現轉型升級,創新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不斷創新已經成為太鋼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太鋼人的習慣。而在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激發全員活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太鋼科協發揮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在連續多次獲得省、市科協“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先進集體后,2012年,太鋼科協被授予全國“講、比”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4年7月,2013-2014年度全國“講、比”活動評選表彰工作開展前夕,本刊記者專程趕赴太原,采訪了太鋼科協秘書長李慧峰,總結太鋼科協“講、比”工作經驗,以期借鑒和推廣。

與其他企業科協獨立運作有所不同,太鋼科協掛靠在技術中心。李慧峰介紹,太鋼技術中心是公司產品研發和質量改進的主體,承擔著公司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試驗和過程實施,是最多接觸科學技術和科技工作者的部門。
由技術中心負責管理、開展科協工作,決定了太鋼科協的相關工作能夠更加緊密地結合科技工作,能夠更加貼合科技工作者所思所想,真正做到了“從科技工作者中來,到科技工作者中去”。
太鋼黨政從企業興衰的高度,高度重視“講、比”活動。在公司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太鋼科協緊緊圍繞企業創新發展需求和山西省科協實施“四大科普計劃”的要求,以“三服務一加強”為指導,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為目標,積極參與“科普強企計劃”,動員全公司職工積極投身到這一活動中來,為科技人員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鼓勵大家立足本職工作,面向生產一線,積極開展技術創新。
太鋼科協一貫積極參加當地科協活動,并在活動中展現太鋼風貌、推動學術交流、提升科技人員素質。
他們先后參加了由中國科協與山西省科協合辦的全國科普活動宣傳周活動,以太鋼發展現身說法,積極宣揚“綠色、環保、健康”的活動主題,同時展現綠色太鋼的風采。
他們積極參加太原市科協組織的“講、比”競賽活動和“科技奉獻獎”的評選活動,連續多年獲得先進集體稱號,并有多人獲“講、比”優秀組織者、先進個人,以及“科技奉獻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他們以技術中心為依托,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溝通大討論,跨學科、跨專業、無邊界,參加人員涵蓋中高層領導、科技人員、工人代表,目的就在于加強交流,實現在交流中借鑒,在借鑒中進步,以共同推動企業發展。
太鋼科協圍繞“講理想、比貢獻”開展的各項活動,為企業的創新發展、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太鋼逐步成長為靠自主創新推動企業發展的創新型企業的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太原鋼鐵集團
█ 合理化建議5000余條,創經濟效益6千多萬元。
█ 2011~2012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先進集體。
長期以來,太鋼科協非常注重傾聽科技人員心聲、鼓勵科技人員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科協把合理化建議競賽作為公司“講、比”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李慧峰介紹,幾年來,每年都有上萬人次參加合理化建議競賽。競賽活動開展以來,僅工程技術人員就提出合理化建議5000余條,創經濟效益6千多萬元。其中價值50萬元以上的合理化建議立項30余項,完成25項,內容技術含量高、涉及領域廣,從工藝技術改進到節能降耗、減排、保護環境、提高效率、和諧發展、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均有涉及。
為有效推動這一工作的縱深發展,太鋼科協專門成立了勞動競賽辦公室和評審委員會,結合“講、比”開展了評比活動。秉持“堅持標準、保證質量、嚴格把關、公平公正”的評審原則,委員會邀請各部門的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對所上報的合理化項目進行評選。工會、科協每年共同組織召開全公司表彰大會,對獲獎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物質獎勵,進一步提高了員工積極參與“講、比”活動的熱情,有效提升了基層職工的自主創新能力。
“這是一個基層的、群眾性的活動,主要是鼓勵基層職工在工作過程中所作出的小的創新,可以是技術的提升,也可以是工藝的改進。只要與往年不重復,而且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就都可以參與評比。雖然獎金不高,但鼓勵面廣,受惠人數多,有利于形成群體創新的氛圍。”李慧峰說,合理化建議競賽開展以來,不僅得到了公司高層領導的重視,更受到了基層廣大職工的熱烈歡迎,已經成為太鋼科協“講、比”活動的主要抓手。
服務科技工作者,辦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是科協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太鋼科協多年來在圍繞公司的生產經營主線開展“講、比”、“創新創效”等工作的同時,也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辦好事—
每年為6300多名科技人員進行體檢;為技術人員制訂職業生涯規則,選送優秀科研人才赴美、德、韓、日著名大學進修深造或到國內外重點科研院校學習。
建立并充分發揮科技圖書閱覽室的作用,完善了閱覽室的借閱管理制度,簡化借閱手續,實現網上和線下兩種途徑借閱和查詢,并延長開館時間。
訂閱大量經濟、信息、科技、專業外語等方面的報刊20余種、雜志240余種,供廣大科技人員閱讀和參考。
舉辦各類技術報告和講座,組織科技人員參加中國特殊鋼協會、中國金屬學會等幾十個專業協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每年達數百余人次;組織各類專題會議,每年征集論文數十余篇,幫助科技人員提升能力、開闊視野。
號召、組織科技工作者參加省市科協組織的歷年優秀論文評選,對獲獎論文作者給予獎勵,并優先推薦獲獎論文發表到公司內刊《太鋼科技》,加強了科技論文對實際工作的指導。
……
李慧峰表示,“如今,‘講理想、比貢獻’這一群眾性的科技活動,已經成為公司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科技人員獨特優勢、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一項行之有效的重要活動。”
歌德說,人人心中有盞燈,強者經風不熄,弱者遇風即滅,這盞燈就是理想。在理想這盞燈的指引下,太鋼人勇于開拓,不斷創新,大踏步行走在共筑中國夢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