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自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區以來,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濱海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新區定位的要求,全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為天津市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結構轉型做出重要貢獻。本文從濱海新區投資總量、工業優勢產業聚集程度、投資發展和項目規模等方面分析了濱海新區投資對天津市投資增長、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以及濱海新區投資發展的潛力,提出了相應加快投資發展的建議。
一、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為天津市投資平穩增長、結構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一)濱海新區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占天津市投資比重接近五成
自濱海新區政府成立以來,堅持以項目建設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強化大項目引進,積極推動建設進度,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持續擴大。2010年,濱海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跨越3000億元大關,當年完成3352.71億元。2012年,投資規模再次實現新突破,當年完成投資達到4453.30億元。到2013年,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再次邁上新臺階,完成投資突破5000億元,達到5036.68億元,同比增長13.1%,對天津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6.7%,拉動天津市投資增長6.6個百分點。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占天津市的比重接近五成,達到49.8%,濱海新區投資的平穩增長為天津市投資增長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二)工業優勢產業項目高度聚集,提升天津市工業發展水平
在投資總量較快增長的同時,濱海新區更加注重項目質量,嚴把項目落地關,堅持引進高端、高質、高新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促進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2 013年,全區完成城鎮工業投資1447.85億元,其中,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輕紡工業等工業優勢產業完成投資1288.11億元,占城鎮工業投資的89.0%,比重比天津市優勢產業比重(87.2%)高1.8個百分點,濱海新區優勢產業更加積聚。從天津市看,濱海新區優勢產業占天津市工業優勢產業的比重達到39.7%,對天津市工業優勢產業的貢獻率超過四成,達到45.1%,濱海新區優勢產業投資的增長帶動了天津市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了天津市工業發展水平。2013年,華泰汽車、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艾地盟生物科技、愛達汽車等多個10億元以上高新制造業項目落戶濱海新區,以航空航天、汽車整車生產及零部件配套、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為特色的產業鏈基地正逐步壯大,一個匯集一流人才、高端項目、引領科技創新的戰略高地正在渤海之濱蓬勃崛起。
(三)億元以上大項目比重較高,提升天津市投資項目整體規模
“十二五”以來,濱海新區以大項目建設為投資增長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各功能區的產業聚集作用,引進一批產出效果好、產業關聯度高的重大項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從建設規???,計劃總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個數多,完成投資比重大,支撐投資發展。2013年,濱海新區億元以上項目(不含房地產)合計816個,占全部投資項目個數的49.4%,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27.0%)22.4個百分點。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820.44億元,占在地項目完成投資的89.5%,比重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71.3%)18.2個百分點。大項目帶動投資增長已成為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發展的突出特征。
二、天津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發展仍有潛力
(一)投資總量仍有繼續擴大潛力
濱海新區投資在較快增長的基礎上繼續擴大,但綜合看,投資總量仍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從經濟總量看,2012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占天津市的比重為55.9%,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天津市的比重為50.2%,低于生產總值比重5.7個百分點。從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即固定資產投資率看,2012年,濱海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率為61.8%,低于天津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率(68.8%)7.0個百分點。這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對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還有提升空間,投資總量仍有擴大潛力。要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完成2015年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十二五”期間投資累計達到2萬億元的目標,未來幾年濱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還需要保持較高水平,繼續發揮主要拉動和支撐作用。
(二)第三產業投資內部結構仍有調整空間
目前,濱海新區已經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投資格局,但從內部結構看,濱海新區三產投資各行業之間還不太均衡。與天津市相比,濱海新區三產投資更加集中于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這三個行業。2013年,這三大行業合計完成投資占全部三產投資的76.4%,比重比天津市(66.5%)高出9.9個百分點。而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民生類投資比重僅占三產投資的3.7%,比天津市平均水平(4.9%)低1.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服務、科研和技術服務等行業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提升城市載體功能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調整內部結構,引導行業均衡發展。
(三)民間投資實力略顯不足
“十二五”以來,濱海新區民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但是整體實力仍略顯不足,仍有進一步發掘的潛力。2013年,濱海新區完成民間投資1692.37億元,同比增長14.6%,高于濱海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3.1%)1.5個百分點。但從比重看,濱海新區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3.6%,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46.3%)12.7個百分點。從濱海新區民間投資占天津市民間投資的比重看,2013年,濱海新區民間投資僅占天津市民間投資的33.2%,低于濱海新區全社會投資占天津市的比重(49.8%)16.6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濱海新區民間投資還能釋放較強的活力,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三、進一步加快天津濱海新區投資發展的建議
一要借助優勢做好優質項目引進,進一步擴大投資總量
濱海新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匯點,是連接國內外、聯系南北方、溝通東西部的重要樞紐,也是繼浦東新區之后的第二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要利用好優越的地緣條件,借重首都資源,拓寬引資渠道,承接首都企業總部、結算中心、研發中心等產業附加值高的企業轉移,進一步吸引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租賃等行業入駐濱海新區。還要利用好國家給予的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等眾多政策功能創新,優化投資環境,做好項目引進,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
二要繼續優化投資結構,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濱海新區三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但從結構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高的現代服務業投資仍顯不足,濱海新區在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發展。要緊緊抓住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提升服務業結構層次。推廣東疆保稅港區在融資租賃領域的成功經驗,拓展融資租賃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濱海新區在融資租賃產業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要細化落實相關政策,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民間投資是促進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濱海新區要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深化落實中央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天津市出臺的《關于鼓勵和促進我市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等規定,進一步優化民間投資發展環境,拓寬民間投資領域,提升民間投資的發展空間,鼓勵民間資本在更大范圍內加快發展,充分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和創造力,使民間投資成為濱海新區投資增長的新動力。
(作者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統計局投資和社會處)
責任編輯:張莉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