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戈
摘 要:色彩課程是當前許多院校的都開設的課程之一,作為藝術表現手段它在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主要闡述了設計色彩與色彩構成的意義,分析了它們之間存在的區別和聯系,最后對兩門課程在教學安排上相整合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設計色彩;色彩構成;整合教學
1 色彩構成和設計色彩的教學意義
色彩構成是研究色彩的產生及人對色彩的感知和應用的一門學科,是一門重要的研究色彩組合規律、創建方式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它適用于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各類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色彩構成課程作為設計基礎課程,與后續的專業課程形成緊密的進程與結構關系。色彩構成能夠豐富學生的設計思維,提高審美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色彩構成的學習和掌握直接關系到今后設計作品中色彩修養和創意水平的高低。作為未來的設計師,必須熟悉色彩,了解色彩,掌握色彩規律,才能隨心所欲的駕馭色彩。
設計色彩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從原有色彩教學理論出發,結合設計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創造新的色彩表現方式,符合設計專業需求,是一種適應教學需要的色彩教學手段。設計色彩不同于繪畫寫生色彩,它通過色彩訓練,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在重視色彩基礎理論知識和寫生色彩表現形式的基礎上,融入設計意識,以培養設計師為目的,強調意向表達。設計色彩不是單純的研究自然色彩,而是理性運用色彩表達造型和設計理念。
2 設計色彩與色彩構成的區別與聯系
設計色彩和色彩構成同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在設計基礎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設計色彩是掌握色彩基本規律、研究色彩基本表達的一門基礎課程,它以研究色彩的現象和本質、色彩的感知和表現、色彩的搭配和應用為主要內容。而色彩構成課程是研究色彩的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色彩進行理性分析,把復雜的色彩現象進行歸納和分解,還原成為一個基本元素,進而用形式美的規律分析這一基本元素,并在色彩上進行整體秩序的重新組合和構成,再加入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系統。因此,設計色彩和色彩構成在課程內容上相互滲透。
設計色彩和色彩構成在課后作業形式上也相互交融。色彩構成課程中對色彩搭配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指導學生日后設計色彩的創意表達練習中設計造型獨特且具有創意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作為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設計色彩起著色彩構成與設計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作用。
從這兩方面看,設計色彩與色彩構成兩門課程是相互貫通的,其中設計色彩中的創意思維與色彩構成中的色彩基礎知識這兩個部分作為形與色的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而這兩者同時存在于兩門課程里,所以將兩門課程內容交叉、融合在一起,也是當今設計思潮的合理流程。
3 設計色彩與色彩構成整合教學初探
3.1 有助于銜接連貫的教學思路
文章提出的將兩門課程進行整合教學,意在把兩門課程的教學目的銜接起來,使學生的設計思維方式得以塑造和轉變,也就是說讓學生從大一入校開始就從之前的應試性思維方式轉變為專業的設計性思維方式。從對色彩構成中基礎知識的理解,到能夠熟練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識并運用到設計創造中去,并在創作過程中充分利用各類工具、技法自由組織畫面并運用到畫面設計中,這是一個完整的設計思維過程。
3.2 教學內容相互滲透融會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實踐,藝術設計專業的設計色彩課程與傳統的繪畫色彩課程無論在教學方式還是教學目標上都逐步分離,從而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并且符合設計專業發展的教學內容體系。
設計色彩和色彩構成的整合式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內容如下:
3.2.1色彩寫生,也是色彩的初級階段,主要包括學習色彩基礎知識和色彩實踐操作兩部分。色彩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色彩構成中對色彩的分類、色彩要素和色彩屬性以及色彩所暗示的心理等知識,這些知識又是設計色彩中靜物寫生的基礎。而色彩實踐操作部分則是對靜物寫生進行主題性的訓練過程,通過對靜物的寫實寫生、創意表現等技法表現貫穿整個課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通過深入的實踐過程,感受和理解“設計來源于生活”,從而真正設計出優秀的作品。
3.2.2設計色彩與色彩構成整合式教學實踐的關鍵環節,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對靜物主體進行創意表達的練習。這一階段是由寫生向設計轉化的階段,也是對寫生靜物進行創意表現的練習階段。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以往個人繪畫經驗中對事物的表現和感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意思維,但又不能讓這種表現放任自流,以防止學生面對練習而感到不知所措。這時候教師就要起到關鍵的引導作用,要打破靜物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讓學生摒棄模仿客觀寫實,學會用心體會和感受面前的靜物,讓它們都生動起來,從而更好地表現和設計出富有創意的畫面效果。首先是對客觀靜物的分解變體的練習。教師可以大量播放名家優秀作品的課件或者優秀畢業生的設計作品,或往屆學生的優秀作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設計來源于生活的理念,讓學生對客觀表現和主觀創意有一個系統的感性認識,可以根據階段性的作業練習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自由組合靜物并在靜物間的關系和空間形態關系中找到一個切入點,進行畫面創作。其次是觀察方式的轉變。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中外名家對同一物體的不同表達方法及產生的視覺藝術效果,通過觀看大師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改變以往觀察物體的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嘗試運用多種繪畫風格,形成多種畫面效果。學生通過對靜物多角度的觀察,使用夸張、變形、變色、意象、抽象等多種手法加以表現,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
第二,色彩構成。學生通過對物體色彩和物體創意的整合,通過練習把握色彩規律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理論性,為日后設計產品打下良好的色彩知識和創意基礎。前面對靜物進行創意表達的訓練是為了完成圖形創意,還未涉及色彩訓練。而在設計色彩的課程中穿插色彩構成的內容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總結上一階段的創意表達,進行關于色彩類別、視知覺以及色彩對比和調和等練習,從而為畫面配置理性的色彩,使圖形和色彩相互作用。
3.3 設計色彩應用于設計專業。
學習知識就是為了學以致用,所以,在整合課程的最后一階段可以安排一次設計色彩在設計中的實際應用,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又可以使設計的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結合在一起,達到整合教學的目的。在最終的作業訓練形式上可以采用小組的方式進行考核,不僅可以集思廣益,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4 教學效果評價的過程性
課程結束后不能只以一次作業定論課程結果,教師要根據整個課程的階段性情況給予學生整體評價。從學生作業中可以看出每位學生在課程訓練中的思維變化,即從繪畫思維到設計思維的轉變過程,包括從具象到抽象、從被動到主動、從客觀到主觀、從模仿到創造的一系列思維變化的過程。
4 結語
總而言之,設計色彩和色彩構成的知識既是相互獨立,同時也是相互聯系的,通過將設計色彩與色彩構成進行教學整合,使學生的創作思維發生轉變,消除學生設計思維的斷層,使各類課程之間能夠形成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各類課程內容的連貫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玉,孫群.論設計色彩的課題式教學[J].齊魯藝苑,2008(03).
[2]許蚌.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教學的重新定位[J].藝術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