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職業教育不是“終結教育”,依托職教集團優勢,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是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所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職教集團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銜接要從培養目標、招生考試制度、學分制、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等五個方面入手,明確中、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統籌發展考慮中、高職教育,實現職教集團內部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以構建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職教集團;培養模式;物流管理
全國建材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3-2014年度科研課題,課題編號JCZY1309。
2010年,國家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鼓勵畢業生在職繼續學習,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渠道,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職業教育不再是“終結教育”,專科層次、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構建科學、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所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
河北省建材職業教育集團成立于2007年,由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目前集團成員有中國耀華玻璃集團公司、冀東發展集團、唐山惠達陶瓷集團等60多家大中型企業,河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秦皇島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河北省建材設計研究院、北方建材設計研究所、唐山學院及北京金隅科技學校等20余家行業協會、院校、設計院所。本文主要以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依托職教集團優勢,整合資源,對中等和高等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銜接模式進行研究和探索。
1 職教集團內學校辦學弊端和不足
1.1 學校間競爭激烈,辦學各自為政
職教集團雖然有沙河市職教中心、北京金隅科技學校、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唐山學院等8所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但大多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各個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各學校隸屬不同,主管部門對學校的教育經費投入也有高有低。同時各職業中學所屬的行政區劃分不同,地區之間長期存在的條塊分割,地方保護主義現象日益突出,師資薄弱、生源緊。學校之間競爭的不是教學質量大戰而是招生大戰。學校的主要精力上半年放在招生上,下半年放在就業上,而學校的核心工作教學卻被忽視了。
1.2 專業設置重復率較高
有些學校為了生存,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在專業設置上不考慮學校現有資源和師資情況,隨意設置專業,例如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一些開設成本較低的專業,職教集團范圍內的所有學校幾乎都有開設, 不僅專業不“專”,專業教師也“不專”。專業設置變化快,學校的編制又限制了教師的引進,只能把現有的教師經過培訓之后上崗,培訓“多面手”、“萬金油”,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各個學校專業設置多、雜、沒有特色,教學水平上不去,不僅嚴重浪費資源(包括師資、教學實訓場所等), 同時也給各校每年的招生帶來極大地壓力。
1.3 中高職同專業課程開設不規范
中高職學校相同或相似專業開設課程極為不規范,高職學校有些學生是從高中經過高考錄取的,有些學生是從中專經過對口升學錄取的,二者在知識結構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很多學校的課程卻極為相似;同時,中職和高職的專業課程設置也存在不溝通、不協調的現象,就物流管理專業而言,例如《管理基礎》、《物流基礎》、《倉促與配送》等80%的專業課程中高職全都開設,中職專業課成了高職的壓縮餅干,中職的學生升入高職需要把原來的課程全部再學習一邊。這就是中高職職業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把握不準確,只是以市場需要為指揮棒的結果,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綜合來看,我們必須克服辦學盲目性,不能片面去追求招生國模和入學率,應該在職教集團內部建立一個平臺,讓各個學校之間整合資源,走集約化、聯合式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樹立“大職教”理念,打破行業界限,打破區域限制,將零散的資源整合起來,發揮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實現中職和高職在整合中創新創優,在整合中煥發生機,開創職業教育新局面。
2 職教集團辦學的思路與嘗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了高職教育要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起引領作用,共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可見,在職教集團院校中高職培養模式銜接問題上,應該成立以高職院校為龍頭,以中等職業學校為依托的,以職教集團行業企業為面向的溝通協調結構。本著“平等互利、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在專業建設、師資交流、學生培養、招生就業、科研實訓、繼續教育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積極探索開展職教集團中、高職銜接中職、高職和企業的“三方聯動”模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具體措施為:
2.1 組建職教集團教育培訓委員會
為了更好的整合中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教育資源,應在職教集團層面成立教育培訓委員會這樣一個跨院校、跨企業的溝通平臺,負責整合集團內職教資源、協調企業培訓與學生實習,統籌職業學校專業布局,統籌職業學校招生與就業,提高集團內職業教育管理水平,協調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2.2 明確分工、加強協作
根據職教集團的專業分工和結構互補的特點,明確成員單位的責權利關系,實現成員院校在培養目標、教學管理、質量監測、招生工作、交流合作方面的“五統一”,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師資共享、實習實訓、學生就業推薦方面的“五統籌”。
2.3 校企聯姻、產教合作
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需求,將學校、企業等主體和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實行動態管理,實現區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功能整合。例如,職教集團和邢臺沙河市政府通過協議形式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由沙河市政府為成員學校與園區企業合作搭建暢通的溝通渠道,學校為沙河市建材企業在技術研發、員工培訓、職業資格鑒定、人才定向培養等方面提供服務。
3 職教集團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創新
實現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有效銜接,需要從標準化、系統化的角度出發,全面考慮中、高職教育的特色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實現中、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有機銜接。
3.1 培養目標的有效銜接
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實質上是人才培養層次上的銜接,這就需要中、高職業院校明確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避免因目標設置錯位而造成的銜接脫節。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專業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基礎性作用;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發揮引領作用。就知識和能力結構而論,高職畢業生在知識面上應當更寬,在理論上應當更深,在智能上應當更強調創造性和獨立性。
3.2 招生考試制度的銜接
目前,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主要來源于普通高中,中職畢業生的比例很小(見表1.1),加大招生考試制度的銜接,為中職畢業生提供升學通道,是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銜接的突破口。
表1.1 物流管理專業近五年生源結構圖
不斷擴大單獨招生比例和數量,既能體現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等方面的銜接,又能拓寬中職畢業生繼續深造的途徑。在統籌專業設置、規范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通過單獨招生考試制度,以“知識+技能”的考試方式使中職畢業生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就讀學校。
3.3 推行學分互認制度
學分互認制度是在學分制條件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銜接的一個有益探索,各校通過職教集團平臺,制訂統一的教學、實踐、實習標準,中職畢業生在完成一定學分的基礎上,不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實行寬進嚴出、彈性學習制度,允許他們分階段自主完成學業,在修完了中職全部課程,達到相應的學分并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可升入對應的高職學院相應的專業進行學習。
3.4 課程設置與教學的銜接
課程體系銜接是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的核心和落腳點,現階段,中職與高職的專業課程體系并不完善,特別是缺少標準化的課程劃分和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造成中、高職銜接的內涵混亂。
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公共基礎課、職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和職業技能課等5個部分(見表1.2)。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教育的組成部分,其課程應該主要以公共基礎課和職業基礎課程為主,最多開設2門專業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側重學生基礎素質和技能的培養,專業理論知識不應作為教學的重點;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課程設置在開設國家規定的基礎課基礎上,以專業核心課、拓展課和職業技能課為主,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其中職業技能課應以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相對接,將職業資格考證課程引入課程體系。中、高職課程體系的在銜接方面,要注意劃定清楚的界限,什么課程中職階段開設,什么課程高職階段開設,這需要一個跨學校的溝通交流平臺進行統籌考慮,這也是職教集團教學培訓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所在。
3.5 教學內容與教材編寫銜接
中、高職課程銜接實施主要依賴于教材的銜接,應根據每門課程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科學組織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塊,再將不同的單元設計成學歷層次,明確哪些是由中職完成,那些內容應由高職完成,以保證課程內容不重復、不斷檔、不遺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中高職合作開發教材。
4 結語
綜上所述,職教集團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銜接要從培養目標、招生考試制度、學分制、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等五個方面入手,理清中職和高職教育的功能定位,統籌發展考慮中高職教育,實現職教集團內部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以構建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作者簡介
劉玉(1981-),男,河北秦皇島人,碩士學歷,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