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名權 鄭秋楓
關鍵詞:網球、網球課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網球運動是目前少數綠色健康新型的體育運動之一,不僅因為它有著悠久的文化內涵,更是因為它的運動形式健康無害。它是需要與同伴共同完成,需要隔網對抗,在對運動場地的選擇上也很自由,運動節奏可以隨意的一種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普通高校開設的網球課并不多,學生幾乎不上網球課。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全國掀起了網球熱,也大大推動了高校網球運動的發展。
在擇業難已是社會普遍現象的情況下,普通高校的網球專項畢業生并沒有因為體育產業的熱度巨升,而輕松擇業,反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困境。本文針對四所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的網球專項課教學進行探討,并對高校如何有效的通過專項課教學來培養網球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專項技術和專項綜合能力提出思考,希望能給其他在網球教學方面提供參考的建議和意見。
2 結果與分析
2.1 我國網球運動開展現狀對其體育社會功能發揮的影響
2.1.1網球運動參與人數對其體育社會功能發揮的影響
由于歷史的原因,網球在我國實質性開展的時間還不長,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社會影響力有限,大眾基礎薄弱。因此,我國網球運動者較少,據不完全統計(不含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目前全國經常打網球的人口(實質性人口)只有60萬人左右,網球愛好者(非實質性人口,包括不打球的喜好者)也僅在400萬人左右,即:網球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萬分之四點七,愛好者占萬分之三十一點六。
2.1.2網球人口經濟結構對其體育社會功能發揮的影響
雖然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目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眾的享受性還是很有限的。網球運動本身所具有的屬性決定較高的經濟收入是人們進行網球消費的經濟基礎。由于目前我國對于網球運動者的組成結構沒有專門的調研數據,我們在進行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時,可以以具有典型意義的城市進行分析研究。
2.1.3網球人口年齡特征對其體育社會功能發揮的影響
據調查所知,目前石家莊市社會群眾網球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歲這一年齡段,中青年人居多,總體結構趨向“中間多,兩頭小”的橄欖狀,60歲以上的參與者很少。就其職業看,教師最多,其次是干部,然后是企事業單位職工,最后是個體老板和自由職業者。
2.2 教學模式
首先,由于教學內容的單一性,造成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得到培養。
其次,在課堂上教師注重的是“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強調的是教師的一味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再次,這種教學模式的考核是所有的學生都考老師教過的相同的擊球動作,只注重學生簡單模仿的能力,造成了考核的片面性,缺乏全面性。
但實際上這種教學模式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可以說是一種已經被教學實踐所證明、所檢驗,是有效的教學模式,問題是它在實際教學中被人為地當作一種普遍有效的、唯一的教學模式,從而形成了教學模式單一、專項課教學課程整齊劃一、千篇一律的現狀。這種狀態不利于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2.3 學生網球專項能力培養的對策
2.3.1培養學生專項課教學的能力
網球專項作為技能類項目,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在專項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專項課教學能力的培養。專項課的教學是依照其特點、規律,根據其目的原則并在自身知識的依托下,把單個技術動作練習與競技技術組合的過程。
2.3.1.1培養學生專項課教學能力的基本原則
第一,系統原則:因為專項課教學能力的各個方面及諸因素,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和體系。
第二,專項教師指導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原則:由于專項教師具備大量的知識和技術技能,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第三,素材積累,思維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專項教師通過完整而系統的專項課教學,使學生掌握了專項課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同時也積累了一定量的教學經驗。
第四,區別對待原則:因為學生各方面的條件千差萬別,其起點身體條件運動能力接受能力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征等都不同。
2.3.2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
專業技術能力是個體在某一項工作、學習、運動等方面的自身活動中體現出來的一種自覺能動力。為順應當今網球正朝著快速全面、積極進攻、技術全面的方向發展趨勢,在網球專項課實踐教學中應注意處理好快與準、基礎與多變、全面技術與特長技術、網前技術與底線技術、手法與步法等關系的同時,每位網球專項的學生都應掌握不低于兩門“秘密武器”,比如鍛造正手“決殺技”、“無敵反拍”、“威力發球”以及“網前絕技”等技術的組合[18]。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普通高校網球專項課的學生在選擇網球專項時,基礎不一,身體條件和體育能力存在差異。
3.1.2普通高校網球專項課普遍采用技能傳授式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示范糾正錯誤,學生被動接受學習,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均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1.3 普通高校網球專項課教學存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陳舊、考核與評定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
3.1.4 普通高校網球專項課教師專業分布不合理,專業教師比例偏小,許多非專業教師由于教學需要,在經過短暫的培訓之后便擔任體育專項課教師。
3.1.5 普通高校網球專項課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缺乏加強身體素質的專項練習,并缺乏專項能力的培養。
3.2 建議
3.2.1普通高等院校應在學生選專項前對學生加以引導,提前使學生認識網球專項課,為基礎差的學生奠定基礎。
3.2.2網球專項課教學模式應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再增加諸如快樂教學模式、指導發現式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互動與溝通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2.3網球專項課的教學方法應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采用多媒體教學。如電化教學,直觀性強,化抽象為具體,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技術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3.2.4通過加強網球專項師資隊伍建設,使其與學校的地位和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相適應。
3.2.5河北省普通高校網球專項課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加強對學生專項身體素質方面的訓練,同時注重對網球專項學生綜合網球專項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紀烈維,王志鵬.解決瓶頸問題 加速我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 [C] . 2002.
[2] 鄭毅,崔鐵成.高校網球課中優化教學過程的實驗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報2006,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