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濤 劉暢
摘 要:孩子的成才有賴于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明的家風是人才成才的思想基礎,寬裕的經濟條件是人們成才的物質基礎,良好的家庭文化是人們成才的智力基礎。所以必須優化家庭環境,促進人才成才。
關鍵詞:家庭環境;成才;影響
人才環境是指人才在時空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這一概念表明,人才與人才環境緊密相連,環境是人成其才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也是影響人成才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作為人生開始的第一環境,是指以家庭這一社會群體為核心形成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它對個體成才起著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不僅是調節社會對個人影響的傳導體,而且也是個人實現對社會輸出、個人實現他的理想的舞臺?!?家庭環境對人才的影響力具有先主性、長期性、深刻性等特點,這體現在家庭環境的各個層面中。探討家庭環境對人才成才的影響,有助于人才成才和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1 家庭環境對成才的影響重大
1.1 文明的家風是人們成才的思想基礎
家風是指家庭各成員的思想品德素質、行為活動規范,在家庭內外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人才成長史表明,人才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后天環境影響和教育的結果。其中,家風的影響尤為重要。首先,家庭成員的思想品德高尚與否,行為規范得體與否,各成員內外關系和睦與否,直接影響著成才者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通常情況下,這種影響是家風的熏陶,通過家庭成員的言傳身教、榜樣示范效應,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成才者的。它對于成才者的思想政治品質、倫理價值觀念、個性心理品質等起著啟蒙、導向和動力、保障的作用。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說:“早期教育,會使生下來具有很高天賦的孩子成為偉大的天才人物。即使只有普通能力的孩子也有可能成為一般人認為的天才和英才”。其次,文明、健康的家風,在孩子進人上學階段,甚至成年、就業、成家、工作等一生的成長歷程中,縱向影響著成才者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的成熟和外現,影響著成才者才能的施展、發揮;同時,橫向影響著人們成才與否,成才方向,成才廣度、高度,影響著成才者的社會外化及角色扮演等。因此,家風對成才者的影響,是深刻的、長期的、終身的,同時也是直接的,因果的。正如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所說的那樣:“父母在孩子幼稚而單純的心田里,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得到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得到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得到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得到命運的收獲?!?/p>
1.2 寬裕的經濟條件是人們成才的物質基礎
家庭的經濟條件影響著人才成才。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是基礎,這不僅對于一個國家如此,而且對于構成社會“細胞”的家庭也不例外。一方面,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僅決定著人才成才所需物質條件的優劣,如營養、醫療保障、書籍、學習用具等,而且制約著為人才提供教育的能力和程度,從而影響人才生理、智力素質的優化。所以,一般而言,生活在優裕家境中的人才成長的速度和層次優于貧困家庭中的人才。另一方面,家庭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制約著人才需要的滿意度和層次,從而影響人才的自信心、自主意識和抱負等。因此,一般而言,擁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的家庭使人才獲得的滿足度較高,從而為人才個性發展提供了自由空間。反之,貧困家庭由于物質條件相對較差,成才環境較差,大學生成才會受到較大影響,成才的概率也會減小。這不僅降低了人才的滿足度,而且容易導致成員之間的緊張沖突和情緒糾紛,使個性形成自卑、偏激等性格,比較起來,前者的自信心、自主意識等非智力素質往往優于后者。所以說,家庭的經濟條件往往構成了人們成才的制約因素。這種制約,隨改革開放的加快、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會體現得更加充分和突出。
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與人才素質之間的正比關系并不是絕對的,生活在經濟條件優裕的家庭中,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因為有時候在過于優越的家庭經濟條件下,容易形成父母對子女的過分溺愛,往往就有可能會影響大學生獨立性的形成。同時,也會影響大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反而容易養成子女安于現狀的惰性,從而阻礙了人才的成才;相反,家庭經濟上有些拮據,并不一定是壞事。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學生通過貧困的磨練培養了人才的耐力和意志力,并激勵著人才為了改變現狀而努力的決心,往往會養成許多優良的品質,比如,獨立工作能力很強,有毅力,能吃苦耐勞,懂得體貼和關心別人,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等,從而有助于人才成才。所以說,家庭經濟條件也是人才成才過程中的一把“雙刃劍”。
2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幫助子女成才
家庭環境對人的成才具有不可磨滅的重大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子女成才可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則會阻礙甚至扼殺孩子成才。這就啟示我們:必須優化家庭環境,促進孩子成才。
2.1 提高父母的思想道德修,倡導樹立良好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們成才的搖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彰響。在孩子而前,父母從思想品德到生活小節,都是沒有小事的,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柱不正倒下來?!薄凹翰徽?,焉能正人?”因此,要教存孩子共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父母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強大的人格力量和示范效應樹立起家長應有的權威,模范遵守黨紀國法,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社會主義倫理道德觀念,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工作努力,勤于鉆研。樂于助人,作風正派。只有如此,才能在子女面前無愧于“人生第一任教師”這一光榮稱號,才能真正做到學高、身正。
2.2 積極創造合法收入,加大人才成才的智力投資
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最終目的是發展生產力,先富帶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每個家庭都應該在政策、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立足長遠,著手當前,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勤勞致富,積極創收,為家庭成員增添物質經濟條件。如今,大多數城市家庭都注重對子女的早期智力投資,在現有經濟條件下,精打細算、勤儉持家,合理支配資金,做到專款專用,積極開展胎教和其它早期教育,培養子女音樂、繪畫等各方面的特長,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具開發子女的智力。在農村,也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對子女進行形式多樣的智力投資。這種智力投資,為人才的成才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
2.3 繼續提倡實行優生政策,做好潛人才的早期教育
優生,就是以科學的優生學理論為指導,使人類獲得健康和優秀的后代。優生是經過科學證明的開發人才素質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人口質量又不太高的國家,實行優生,意義十分重大。據估計,在我國成活嬰兒中,遺傳病患者約占1.7%。近年來我國每年約出生1500萬個嬰兒,依此估計,就要出生25.5萬個由遺傳所致的先天有缺陷的嬰兒。而就目前的醫療水平,大部分遺傳病還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由于這些嬰兒需要家庭和社會照料,對家庭成員造成的精神負擔和給社會造成的間接損失,是可想而知的。通過采取優生措施,就可以有效防止遺傳疾病向下傳遞。具體做法是:避免近親結婚;進行婚前檢查;選擇適當的年齡生育;注憊孕期科學營養;實施產前檢查;宣傳倡導胎教,等等。
參考文獻
[1]羅洪鐵等. 人才學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彼得羅夫斯基.集體中的社會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廖小琴.家庭環境對成才的影響[J].人才開發,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