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王磊
摘 要:作為網絡媒體,微博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微博所具有的高科技、 新鮮原創、 交互性強等特點與大學生群體本身所具有的高素質、 年輕活躍、 參與性強等特點相契合,使微博在大學生的普及和受歡迎程度遠超社會其他人群,這同時也對高校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充分認識微博帶來的社會政治文化影響,真正找到學生管理教育微博式傳播的良好方式和路徑。
關鍵詞:微博;高校學生管理;探索
微博,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即一句話博客,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twitter。2009年8月中國門戶網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隨著微博在網民中的日益火熱,在微博中誕生的各種網絡熱詞也迅速走紅網絡,微博效應正在逐漸形成。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36億,2012年第三季度騰訊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07億,微博成為中國網民上網的主要活動之一。
1 微博的定義及推廣
微博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高校教育平臺也隨之建立,如騰訊微博校園上的高校新聞哥微博體系的發展,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信息化發展的步伐。2012年3月31日,由騰訊微博、騰訊教育發起的“微言論教——浙江高校新媒體發展論壇”在浙江杭州順利召開。政府與高校聯合,共話高校微博發展,交流先進經驗,讓微博更好的服務高校,服務學生。隨之騰訊教育針對校園新媒體發展進行了一次創新性試水,創建高校新聞哥微博體系;促使了一批像中國傳媒大學南廣新聞哥、復旦大學新聞哥等優秀新聞哥的誕生。對進一步推進高校新媒體的普及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微博不僅為高校占領輿論高地掌握話語權提供了平臺。也為高校面向全國展示風采和形象提供最有利的平臺。
2 團中央重視
2011年11月,團中央學校部發布《關于建立全國高校團組織微博體系的通知》,探索運用新媒體加強和創新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采用“先試點、后推廣”的形式推動高校團組織實現網絡化轉型,建立全國高校團組織微博體系;2012年2月,共青團中央辦公廳下發《關于在全團廣泛運用微博開展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縣級以上團的領導機關、高校團組織要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開通官方微博。我院積極響應團中央的號召,開展微博校園行活動,通過微博對班級進行管理。
微博以其短、真、快、新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歡,學生熱衷于使用微博發表心聲,或發布最新動態、或轉評社會時事、或傾訴內心困惑等。高校院系部門、教師、團支部等微博可以充分接地氣,院系微博和團支部微博可通過重點收聽本院學生或本專業學生微博,以了解學生動態、發掘學生興趣等。高校微博也可通過主動與學生互動,有意識地跟進相關話題,促使學校、老師、學生通過微博聯系在一起,做到彈指間,心無間。
3 微博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微博運用作為一項重要和緊迫的整體工程,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明確認識新媒體在政治傳播和觀念建構中的作用,對其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可行性進行分析,憑借高校的科研實力,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實現新媒體環境下管理工作的新跨越。
3.1 利用微博拓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
微博成為當下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人際溝通和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當前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擁有屬于宣傳教育部門的微博網絡和信息平臺至關重要,這將使新媒體之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拓展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 物理界面和技術支持。通過這些平臺的搭建,主流思想、 輿論引導將與微博之間實現對接、滲入和逐步融合,潛移默化地產生積極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3.2 利用微博拓展學生人際交流新平臺
在教育信息的傳送上,經常遭遇這樣的尷尬: 無論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還是生生之間的探討和辯駁,通過以往的技術形式,我們的交流和認知方式往往不能夠自主,具體表現為需要的信息不能馬上呈現,呈現的信息并不是馬上需要的。如何把握一個恰當的力度一直是讓不少教育者為難的問題。而微博恰恰給找到了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在師生之間找到最合適的溝通方式,既可以體現人文關懷又不至于出現雙方逆反的信息表達方式。
3.3 利用微博拓展知識學習新平臺
后現代課程觀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學生主動學習和建構的過程,即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在這種互動中,學生是處于積極狀態的。充分發揮寓教于樂的功能,適用于當前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微博有形式新穎、操作簡便、簡單易學、形象直觀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對于廣大學生而言,寫讀微博的過程,是學習交流的過程,也是放松心情、休閑娛樂、陶冶情操的過程。充分利用微博特點,使廣大學生在休閑娛樂中愉悅身心、修養性情,有利于增強網絡育人的功能,拓展大學生的思想領域。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形式最大程度地切合了大學生的認知方式,使得整個管理教育過程過渡自然、伸縮有度。
3.4利用微博拓展就業服務新平臺
我院機電系的一位學生@李晨 發布關于“大學生涯規劃”的廣播:“你好!我是一名大二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我對于上大學感到迷惑?原來以為上了大學,可以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賺很多的錢,報答父母的,可是現實卻是,大學畢業就失業,報答父母更無處談起,迷茫呀!”同學們轉播了這條廣播,并@學院校企合作辦@觀致汽車,希望領導能對機電系畢業生多加關注和聘用。學院校企辦@學生,“學院每年有一次專場招聘會及大學城專場招聘會,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庇^致汽車@學生,“凡是滿足公司招聘條件的,有意愿來我公司的學生,我們都聘用?!睂W院不僅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還主動為學生解決問題、創造機會,體現了高校人文關懷的特點。
微博的發展,為當代大學生管理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它簡單直觀的信息發布方式、便捷簡短的參與回復方式更容易滲透到學生思想生活中。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對新型網絡傳媒接受能力強,能夠在網絡應用中融于技術、思想于一體,構建貫通虛擬與現實的新型人際交流圈,因此,大學生使用微博也是不斷地發揮其自我教育和完善作用的過程。
微博作為網絡發展的新生事物,對大學生的思想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用辯證的視角看待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不斷強化微博的傳播教育功能,深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為教育模式的更新和改進提供依據,共同推進微博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1(06)
[2]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2012年騰訊高校微博發展報告. 2011.12
[3]劉春雁.大學生微博使用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 實踐研究. 2011.2(上)
[4]張兵.基于微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實踐研究. 2011.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