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君
摘 要: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發展緩慢,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初中生思維的創造性日益明顯,語言“雨夾雪”是打開農村初中學生英語話匣子的新途徑。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做好示范,利用生活英語資源,關注其他學科中的英語,擴大電視、網絡的積極作用來引導和指導初中學生語言“雨夾雪”學習方式。
關鍵詞:初中生;語言;“雨夾雪”
香港作家亦舒曾說:“記住,講中文時不要夾雜英語,就算會英文人家也不會把你當作天才,又中又英是十分膚淺做法,要不你全部講英文、法文、或俄文。”縱觀我們的生活,這種語言“雨夾雪”現象不在少數:許多港臺偶像劇中的演員臺詞,一些白領的日常語言,以及電視廣告等。最典型的例子---你out了!盡管社會上對語言中西結合的“雨夾雪”現象褒貶不一,但我在日常的觀察和實踐中發現,引導和指導初中生語言“雨夾雪”現象能激發學生開口講英語,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 從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來看
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豐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歡別出心裁和標新立異,日常的語言也會模仿電視網絡,并舉一反三,形成90后的新詞匯。
1、初中生思維的創造性日益明顯。思維的創造性,亦即思維的獨創性,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形態它是在問題情景面前,采取新穎、獨特的對策去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品質。
初中生的這種創造欲望,主要來自于他們心理上強烈的成人感及高漲的自我意識。他們要證實及展示自己的能力及才華,要擺脫過去
那種“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法以及對教師、父母及教科書的依賴,因而,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創造意識和熱情。
鑒于初中生的這個心理特點,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和意愿遠勝于課堂教學。而創新又是他們樂意做的事那我們為什么不把他們引進這個“雨夾雪”的世界呢?“Hey, 你的作業hand in沒有啊?”“別煩我,我正worry about 物理考試呢!”“Oh, my God. 又是Principal Xu 的課啊!”……雖然在這樣的中西結合中會有時態語態等語法錯誤,但相比之前的不愿開口,誰能否認這不是種進步呢?
2、初中生思維片面性非常明顯。
初中生思維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其思想的偏激與極端,不能全面、辯證地分析回題、解決問題,而是抓住一點而不計其余。這種思想的片面性,首先反映在他們對人、對事的態度上。“狂熱追星”就是出現在這個年齡階段。其次,思維的片面性還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問題時極易鉆牛角尖,經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嚴重者會出現心理障礙;第三種表現是,初中生在日常的學業活動中,在顯示出很高的創造力的同時,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嚴謹的邏輯性及全面性,所以,對問題的最后處理結果常常是雖很有新意,但并不準確。
由于初中生思維的片面性,在引導學生把英語放入日常的語言表述中指導又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上面所說,初中生喜歡追星并樂于模仿,對于一些電視網絡中不良行為沒有辨別與過濾意識和能力,這時英語教師就應做好指導。比如,有些學生在一些歐美影片中學到了shit, fuck等詞匯,模仿著影片中的演員時不時罵上一口,還為自己的發音標準沾沾自喜。這時就有必要告知他們這個事實了:從2009年6月開始,美國的廣播主持人或嘉賓們開始慎言了,因為任何電臺有爆粗口,都將面臨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開出的巨額罰單。而聯邦最高法院也剛剛在FCC訴FOX等電視臺一案的判決中,肯定了FCC懲治“電臺粗口”的新政策。FCC對下流言論做出了明確界定:與性、排泄、器官相關的不雅語言,都屬下流言論。
2 從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來看
現在我們這個地區農村的英語教學質量雖有所提高,但受環境的限制,農村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用英語的環境不具備。另外,現在農村中學有相當一部分外來工子弟,他們的基礎參差不齊,家長也不夠重視,認為學了英語沒用:學語文能識字,學數學能算賬,學物理還能裝個燈,學個英語啥用沒有!
或許用李陽的話跟這部分家長溝通很困難---讓中國的3億人學好一口英語,讓世界聽聽中國的聲音!我們不如采取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孩子的“雨夾雪”撞擊父母的耳膜與意識,同時也喚醒孩子們的自信。然后再告知家長當今社會學習英語的必要性。
從初中生心理和農村英語教學環境兩方面看,初中生語言“雨夾雪”現象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積極意義。那么如何使這個“雨夾雪”成為一種現象,而不僅僅是個別行為呢?
3 教師的示范效應
教師用自己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技能去“征服”學生,可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示范,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初中英語教師示范的第一點---擁有一個英文名。在初中第一堂英語課上我告訴學生:My name is Susan. And you can call me Susan.對于沒有英文名字的學生來說這是個新奇的事,然后幫助學生為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又令他們感覺跟英語接近了一點。告訴他們名字起了是要用的,是要被別人叫的,以此來激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文名。當然英語課上使用的全是英文名了。這樣就為學生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英文單詞做好了鋪墊。
示范的第二點就是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雨夾雪”。誠然教師語言中的“雪花”應該多一點,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多用英語表述。Peter這天理了發,早上看到他:“You changed your hairstyle? Wow, its cool!”旁邊的學生邊樂邊摸他的頭說著:“Cool!”便對他說:“你也可以改變一下你的hairstyle啊。”那個學生很自然的接口:“My hairstyle?”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用英語就這么簡單,只要老師在旁推一把便水到渠成。
4 利用生活英語資源
生活英語資源主要是指生活中有關英語的圖文、影視、歌曲等。這些資源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因為它們是當代學生最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學生學習載體的生活英語資源必須是以人為本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生活中的英語資源很多,首先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商品的包裝,各類標志(路牌,店名,商標等),有關計算機及網絡用語,一些外國影星的姓名以及他們的作品名等等。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英語會讓他們重新認識英語,以及英語學習,因為他們會發現英語已經滲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了。然后就是引導學生使用這些生活英語資源。“Stone, 你跑完步居然喝Coca Cola? Its unhealthy!”;“你喜不喜歡Potatowish?”“那是什么?”“Oh, my God!‘薯愿你都不知道!”這種使用的氛圍形成后學生會習慣去看商品的英文名稱,以免自己out了。
5 關注其他學科中的英語
在初中的各門課程中,英語一直像個異類存在著。其他學科都是以漢字形式出現,可能還會加上數字,圖形,化學式……這樣就使得全以字母拼湊的單詞組成的學科像個落到地球上的“火星人”一樣,一開始會讓“地球人”感覺新奇,時間一長便會被冷落甚至受到部分“敵視”。怎樣讓這個“火星人”在“地球”很好地生存下去呢?這便需要找到“地球人”與“火星人”的相通之處,找到一個平衡。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在教學中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應以學科整合為指導思想,有機地滲透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通過各學科的交融和優勢互補,從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樣也便能加大“雨夾雪”現象中的“雪”含量,為初中學生說英語搭建更廣的平臺。
先看數學。數學的加減乘除:add/plus, subtract, multiply, divide ; 分數的表達更是中考的重點:three fourths; 數字的讀法,小數點的讀法;百分數的表述;時間的讀法等這些都把英語和數學聯系了起來。再看語文。語言是相通的,每兩種語言間肯定有它們或多或少的聯系。語文也不例外。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搞好英語教學。比如句子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的學習。如果語文知識扎實的話,在英語教學中學習這個語法只是就會很容易。這也就要求英語教師與語文教師聯手,互相溝通學習,總結并分析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及其相似形。然后看看物理和化學。加強物理和化學概念的中英文詞匯對照學習能促使對這些概念內涵的理解。由于許多物理量的單位符號都是英文單詞的縮寫,例如力(F)是英文單詞Force的縮寫,功率(P)是Power的縮寫,化學上的氣壓(AP)是air pressure的縮寫,分升(dl.)是decilter的縮寫等等。對物理和化學概念進行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對這兩門學科單位、符號的理解記憶和正確使用,以及專業術語的積累,這對于中學生將來的發展講是很有作用的。
6 擴大電視、網絡的積極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更大提高,電視的普及也成為一種必然.中學生作為一種群體進入觀眾的行列。電視對中學生的影響優劣并存。其正面功能幫助學生獲取知識、信息,啟迪思想,滿足心理需要;其負面功能中較為突出的信息污染則對中學生價值觀、審美觀、倫理觀、行為等造成了不良影響。同時隨著Internet在我國的日益普及,中學生網民的數量正在呈幾何級數膨脹。就目前的形勢看來相比從書本獲取知識,學生更愿意從電視、網絡中獲取。電視、網絡對學生的巨大影響不可忽視,而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啟發學生從中學習英語知識,豐富“雨夾雪”素材。
然而電視、網絡是把雙刃劍,它既能給中學生帶來“學習的革命”,也能傳播非健康資訊,嚴重威脅中學生的身心健康。面對電視、網絡媒體的挑戰,我們應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作為電視、網絡時代的中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須做好凈化電視、網絡環境的工作,要協調有關行業部門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采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對信息源及時跟蹤、監視和破譯。
英語學習是讓中國許多學子又愛又恨的一件事。EF英孚教育研究部做的調查表明:“缺乏語言環境”(70.68%)和“缺乏學習興趣”(21.58%)是父母眼中孩子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最主要問題。而初中英語教師對語言“雨夾雪”現象的引導正是基于對初中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創造一定的環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說,有更大興趣說。而英語教師在引導學生語言“雨夾雪”時也應注意指導。語言“雨夾雪”并不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而是一種初中生語言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