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焰高

近幾年來,長江水文不斷推進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將精細化管理應用到日常生產和內部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產生一些思考。
1 長江水文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長江水文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從水文行業面臨的形勢來看,水文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社會公眾對水文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在“大水文”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水文行業植根水利,面向社會,不僅服務于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設,而且在涉及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建設的諸多行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需求的增長必然導致更大的社會關注,也提出了更多更細的要求。
從長江水文的自身實際來看,長江水文涉及水文測驗、河道勘測、水質分析、水文預報、水資源分析計算、水文科研等多個專業,每個專業的側重點、服務面以及工作方式各不相同,采取大一統的管理方式顯然不現實。同時,長江水文點多、線長、面廣,自長江源頭至入海口,沿江設有7個勘測局,24個勘測分局,以及為數眾多的各類水文站點,各個水文基層單位特別是勘測分局一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涉及到千頭萬緒,管理情況復雜,實施精細化管理也屬必然。
1.2 長江水文精細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是有良好的戰略支撐。自2002年以來,長江水文形成“事業發展是根本,經濟發展是基礎,文化建設是保障”的戰略思路,支撐確保全局始終統一思想,形成合力。
二是有較先進的技術支撐。長江水文于2005年在全國水文中首個實現了118個中央報汛站自動報汛,2007年起,又實現水文測驗方式方法技術創新的重大變革。大力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搭建了網上綜合辦公系統,合同管理系統,財務報銷系統等,促進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是有較規范的管理支撐。對每個崗位都進行了合理設置,通過開展ISO2000質量管理體系貫標認證工作,匯總了規章制度,制定了體系文件,完善了作業文件,從客觀上促進了管理規范化和流程標準化。
2 長江水文精細化管理實踐
2.1 鞏固精細化管理的制度基礎
xx分局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13項管理規定:職工管理規定、經費管理規定、船舶安全管理規定、纜道測驗安全管理規定、車輛安全管理規定、辦公場所安全管理規定、儀器設備管理規定、水情分中心管理規定、水質分中心管理規定、屬站安全管理規定、血防安全管理規定、財務安全管理規定、職工醫療費管理規定。這十三項管理規定不是流于形式,只掛在墻上或停留在書本里,而是落實到實處。它不僅是制度,更是職工認同并簽字后的合同條款,這些條款明確了職工的責、權、利,并通過對益陽分局職工在工作中具體情況的細致總結,形成有針對性的獎勵、補助和罰款。如職工管理規定中有30多項具體罰款,從多則上萬元到少則100元不等,非常細化,誰違反了哪條規定受到多少罰款非常明確,違反規定按章處罰,沒有特權者,這些管理規定對每個職工都是公平的,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人。
2.2 對崗位的精細化管理
由于分局崗位有在城市的,也有在鄉鎮的,多數職工因家庭原因不太愿意從事外業工作,更不愿意下站點駐守。xx分局實行先設置工作崗位,明確各個崗位的責、權、利,再實行競爭上崗、擇優選取、末位淘汰的競爭機制,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投票時,采取每個職工同時投兩張票,一張是有記名票,另一張是無記名票,取兩票的平均值確保公平、合理。第三步,人員競崗,采用職工自報崗位,如果某個崗位只有一人報名,就直接定崗,若有多名同時競爭一個崗位時,采用現場職工投票、得票多者獲得崗位,沒有競到崗位者進入機動崗位。整個過程在民主、公正、公開、公平下進行,并獲得職工認可簽字,達到了預期效果。
2.3 對財務的精細化管理
根據分局的實際情況,由職工共同參與確定有關費用標準。如參與到各個水文站點的交通費均由職工自己確定的,是職工親自乘坐公共交通發生的實際費用,各種誤餐補貼費標準也是由職工討論之后確定的。
嚴格控制財務報銷。用于招待的餐飲費采取同協議餐館簽單,由財務人員結算,嚴禁分局班子成員直接用現金結算、憑票報銷的做法。職工差旅費、交通費、誤餐費、補貼費報銷有統一的標準,不因人而異,財務管理做到了公正、公開、透明,能接受群眾的監督。
2.4 對工作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一是細化分解責任。將每一項任務按照工作流程進行分解,對每一個流程進行節點控制,明確具體人員和目標要求。例如,對安全生產制定安全生產的風險防控表,以測船安全為例,如表1。通過對工作重點環節的重點把握,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落實。
表1:測船安全風險防控表
二是對工作目標進行過程控制,對違反規定的給予一定處罰。以考勤管理為例,分局設置統一的職工考勤表電子版,由職工自己填寫,每月1日統一上交。每月初根據職工個人考勤表再對照各組考勤表來確定職工外業出勤補助費,分局按月統一造表發放。
3 對精細化管理的思考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認為,有幾個方面對精細化管理的成功實施尤為關鍵。
3.1 擴大職工的參與面
一是要充分發揮領導的帶頭作用,領導要不講特權、不搞特例,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時刻把自己置身于群眾監督中,讓職工信服。二是在制度和崗位目標責任的制定過程中,要分發揚民主化管理,請職工參與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三是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讓全體職工都參與到管理中來,互相提醒、互相監督。
3.2 加強執行力
精細化管理是否能夠取得實效,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力度。一是要強化制度剛性。要注意制度的操作性,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二是要加強監督檢查。通過例行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了解執行落實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完善流程,少走彎路;對工作中制度不落實、責任不到位的情形,必須要按責任追究機制追究責任。
3.3 加強創新力度
在實踐過程中要將精細化管理與創新結合起來,通過精細為創新提供方向和動力。一是要加強管理創新,吸收先進的管理理論,借鑒其他單位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經驗,結合水文實際加以運用。二是要改進技術手段。技術的提升也為管理的提升提供了空間,例如,水文自動報汛的實現,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方式;信息化的普及,使網上辦公成為現實。這些都對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