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
摘 要: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迅猛發展,景區在開拓旅游資源,擴大規模時往往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問題。旅游景區通過以門票收費權作為質押物,從而獲得銀行貸款,解決了景區建設中資金不足的問題。然而,收費權質押,既有收益,也有風險。本文以景區收費權質押為例說明了收費權質押權的法律現狀,探討了收費權質押公證辦理的風險,對于如何有效地開展對景區進行收費權質押公證,防范收費權質押風險,從而整合景區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景區收費權質押;法律現狀;辦理風險
收費權質押指借款人將收費權作為債務履行的擔保,進而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一種擔保方式,當債務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債務而致使債權人(質權人)其未獲清償時,債權人(質權人)有權依據合同的約定,通過轉讓收費權所得價款或者直接獲取收費款項來抵償債權。景區收費權質押是債務人(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以其合法擁有的景區項目收費權作為質押標的,向貸款人提供的一種權利質押擔保方式。
1 收費權質押的立法現狀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七十五條規定:“下列權利可以質押:(一)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二)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三)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四)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由此可見,1995年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而頒布的《擔保法》,前三項雖明確地列出了一些可以質押的權利,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而第四項條款的制定,則可以理解為法律對于該等權利的質押沒有禁止性規定、沒有明確列舉,其為新型的權利質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法律依據,順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景區收費權質押則可依據第四項的條款規定。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相關規定
2007年頒布的《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權利可以出質:(一)匯票、支票、本票;(二)債券、存款單;(三)倉單、提單;(四)可以轉讓的基金份額、股權;(五)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六)應收賬款;(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它財產權利。
相較于《擔保法》,《物權法》對權利質押的規定更細化,并且增加了更多可用來質押的權利,然而關于收費權質押任處于法律的空白地帶。
1.3 其他部門規章、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
其他法律規章、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已經明確地提出及確立了收費權質押的類型:1、國務院《關于收費公路項目貸款擔保問題的批復》(國函[1999])28號),規定了公路收費權可質押;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貸款擔保和貸款償還期限問題的復函》(國辦函[1999]6號),明確地規定了農村電網與改造工程項目的電費收益權可質押;3、《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1]73號)在加大金融信貸支持中提出,逐步將收費權質押貸款范圍擴大至公交、電信、城市供水、供熱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及城市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等。
2 景區收費權質押公證辦理的風險及解決措施
景區收費權質押公證的辦理除了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展收費權質押的辦理,還要注意以下幾個重要方面,以便于實際工作的開展:
2.1 法律依據風險,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
對于景區收費權能否作為質押物,現行的法律法規并沒有禁止性的規定,處于不十分明確地狀態。現階段銀行若接收其權利質押發放了貸款后,在銀行需要采用法律手段進行清收款項時,則面臨著較為突出的法律風險,銀行無法提供足夠的關于質押權利的有效性的法律依據,從而陷入貸款清收工作的被動狀態。因此景區收費權的權利本身需要獲得當地政府等有關部門的批準,其權利本身是合法合理存在的,此外收費權權利質押的行為要獲得政府等有關主管部門的批準。
2.2 準確評估風險,要確定合理公允收費權質押物價值的方法,進行可行性分析
由于收費權是無形資產的未來收益權,其權利價值受收費期限、收費價格、收費經濟環境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較大,變數較多,收費權價值評估較難,對于實際或潛在價值難以做出準確的評估。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以便確定合理公允的收費權質押價值:
1)在收費權估價操作上,要制定專門的評估模板及評估操作手冊,制定詳細的規則包括:評估的目的、方法、假設前提、標準、撰寫要求等具體內容;2)對評估景區收費的未來收益要謹慎,根據景區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及客流量資料、景區所處的行業及自身特點,合理地預測未來一定時期內的門票收入、相關經營成本、收益期限,根據景區的盈利能力、盈利風險、負債情況等,選擇合適的折現率;并且根據時間、經濟環境的變化,動態監控景區收費權未來收益的變化。
2.3 防范操作程序不規范的風險,建立風險預防機制
由于法律沒有對景區收費權權利的質押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缺乏具體明確的操作流程,沒有統一的標準,給質押人如何維護自身權利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此外,由于權利主體行使權利的不得當,也會導致收費權被有關機關通過其他方式處理或者被撤銷,使得質權標的不存在,質權也就沒有實際意義,面臨著景區收費權滅失的風險。因此,在辦理景區收費權質押公證辦理時,要建立風險預防機制,在債權人應對出質人的主體信譽及合法資格作出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對景區收費權的質押價值進行公正合理的評估;監控出質人銀行的資金機制,當收費權因法律風險滅失時,能使得貸款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保證。
3 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原有的不動產抵押等方式已經漸漸不能適應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擔保工具,而收費權質押則成了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擔保的最佳手段。在辦理收費權質押公證時,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風險防范意識及作出相應的處理措施,不僅有效地緩解景區融資難的問題,也促進了所在景區的發展甚至整個旅游行業的發展,為景區所在地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福錄.收費權質押貸款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 新金融. 2008(03)
[2]李南希,王黨歷.關于收費權質押在實際應用中的探討[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