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有 李新軍

摘 要:農村小額信貸是當下農村發展建設的關鍵,但是而今農村信貸在推行過程中卻存在很大的阻力,一方面是信貸機構內部可貸金額數不能滿足其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借貸農戶的信用度較低,投資風險性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規避農村信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使農村信貸得到更好地推廣。本文就對農村信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相應的疏通措施進行了分析。(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關鍵詞:農村信貸;成功率;道德風險;信譽度
農村的小額信貸針對的用戶主要是小型工商業主、個體戶和務農農戶等,我國的農村小額信貸主要是為中型或小型企業,以及農民進行服務,這種把個人作為核心的貸款類型的可貸金額范圍是1000元至20萬。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小額信貸產生了,最開始僅是用來促進農業的發展,同時也解決一些農民的貧困問題。貸款資金一般是由國家的金融部門和一些非政府性質的組織及團體進行發放的,其用途是在農業的技術方面的改造。由于我國對“三農”問題愈加重視,加之中央銀行對農村信貸領域在經濟和政策上的鼓勵,農村小額貸款服務在農村越來越重要。農村信貸越來越成為脫貧的關鍵。但是由于信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
1 農村小額信貸中存在的風險
1.1 農村信貸的逆向選擇性風險
1.1.1 小額度貸款機構或銀行制定的貸款利率
通過對博弈論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的分析:
假設如下:假設某一農民家庭的收益為f(x,y),x是指該農戶準備投資某一項目的成功率,也就是指風險度。y即指借貸機構設置的貸款利率。銀行或者信貸機構將資金投資給風險性小的農戶,被稱作低風險戶;而信貸機構將資金投資給風險性高的農戶,則被稱為是高風險戶。貸款農戶會因為成功率的提高而增加收益,同時也會因為貸款利率的上升而減少收益,所以f(x,y)對x的導數大于0。y值越大,而貸款用戶的收益就越小,則f(x,y)對y的導數小于0。
信貸機構對貸款農戶的投資項目的風險度進行評估。小額信貸機構通過統計評估出某一貸款用戶的大概風險程度,也就是對該農戶的項目投資的平均成功率的評估,這里假定為P1,并且假定其最小的成功概率為P2,最大的成功概率為P3,則有關系P2 制定貸款的利率。小額信貸機構通過對平均成功率的分析,制定出一個合理的利率i1,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因素的存在,使得信貸機構不能對不同的信貸對象制定不同的利率,而是必須制定出一個適合于幾乎所有貸款人的利率。在農村小額信貸市場處在全競爭的情況下,信貸機構可得到該行業的平均的水平。假設只向風險性大的用戶進行放貸,則對應的利率為i2;而假設只向風險性小的用戶進行放貸,則對應的利率為i3,則有關系i3 1.1.2 小額信貸機構重新調整利率 伴隨著風險度較低的用戶不斷推出市場,小額信貸機構將會重新對利率水平進行調整,此時投資市場的農民的風險度或是利率的平均水平就是i3與i1的平均值,這里假設為i4。 1.1.3 農戶選擇貸款與否 選擇風險度低的用戶進行投資。信貸機構投資項目的成功率高,就是指其風險度較低,這樣最終成功時就會獲得較低的收益,也即指成功率高,收益小。所以小額信貸機構以i1的利率對外放貸時,投資獲益成功率高的農戶就因為最終獲益太少,而支付利息太高,就會不愿意再進行貸款。農戶們認為f(P3,i3)是他們最希望得到的收益,也就是風險性低,并且對應利率也低。尤其是當農戶進行投資的項目正處于市場的激烈競爭狀態中時,因為i1>i3,并且f(x,y)對y的導數小于0,也即低風險性用戶大數將遠離借貸投資市場。 選擇風險系數高的用戶進行投資。投資項目的風險性高,高風險這里就代表最終的獲益較高。一般情況下,風險性高的農戶的利率往往大于i1。由于有限責任制的存在,貸款人的獲益不可能小于0,這樣,借貸農戶將會獲得好的收益,但卻不用擔心投資某項目而帶來的失敗損失。所以風險性較高的用戶將會按照i1的利率進行貸款。 結論:最近時期的農村小額借貸市場會不斷萎縮,并將遺留更多的高風險度用戶。 1.2 農村信貸中存在的道德風險 農村小額信貸中,因為貸款者和借貸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的存在,會產生借貸者道德方面的風險。在簽訂借貸合同之前,會出現逆向選擇,在簽訂合同之后,就會出現道德風險。當農村的信貸機構對借款人進行借款之后,就會出現借貸的人脫離所簽訂的合同而進行隨意性操作,例如農戶會投資其他風險性比較高的項目而不是按照簽訂的合同內容進行。所以信息的不對稱性就會使小額信貸機構不能全面的了解借款人的情況。假設借款人投資項目成功了,則借款人就會取得全部的利益,然而信貸機構還是僅僅獲得利息的利益。假如借款人投資失敗,借款農戶就可能會不承受失敗帶來的損失。所以對于貸款農戶來說,從數學期望角度判斷,不遵循簽訂的合同進行會比按合同進行獲得更高的期望。因此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就會增大借貸人的道德風險。一定程度上會促使借貸農戶更加不遵守合同。如下圖表所示,假設借貸農戶在收到貸款金后,不按照合同進行時能夠得到5個單位的獲益,高于按合同處理獲得的4個單位的收益,分析如下:由于借貸農戶不遵循合同而去投資風險度較高的項目就會在最終成功時取得高收益,而在失敗的時候損失卻非常小。可當未貸款成功時,獲益則為0。故借貸農戶往往會遵循優勢戰略而不按照合同進行。相對于此,小額信貸機構則會采取不借貸來滿足信貸機構的優勢戰略。因此根據博弈論可知: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產生的道德風險將會減少農村的信貸數量。 圖表1 借款人與放款人呢之間的博弈 2 農村小額信貸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2.1 農業經營風險較大,使貸款的回收率低
農民在進行農業方面的投資時,可能后被天氣的因素影響,這樣無疑增大了風險性。例如,農民在進行田地勞作時,收到了風雪或者天災的影響,就會使農業收入大大降低,或者是顆粒無收,那么借貸人就可能會無法償還貸款。例如2007年河南省發生的洪澇災,受損特別大,將近21個縣市都收到了損失,200萬人受災,有近18600公頃的農田作物被破壞,其中有近28165公頃幾乎一點收成都沒有,使得19.146噸的糧食減產,導致的經濟損失有近8.78億。再例如2008年,河南省遭受了特大冰雹。使得將近有57100公頃的作物受災,有1300公頃幾乎顆粒無收,導致將近1.2億元的經濟損失。這樣的天災直接顯露出農作物的脆弱性。可以想象,面對如此境況,借貸用戶對還款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2.2 農戶信貸征集系統不完善
我國的農村信貸機構機制還不是很完善,因為借貸農戶很難建立起信用的標準,而各個農村的信貸機構很難及時將貸款農戶的的借貸資料錄入系統,這樣就很難及時使這些信息進行共享,使得農戶的道德風險和投資風險難以評估。信貸機構因為對農戶信息收集不夠完善,會出現業務上的困難,回收的貸款也將會很少。
2.3 農村信貸的網點少,信貸金額低
農村主要是信用社、小額的信貸機構和一些商業性銀行進行農村的信貸。最近幾年信貸機構壓縮,使得農村網上商業銀行很多都已經關掉了。而農村信用社的可用資金的存儲也已降低,很難滿足農村農戶借貸的要求。經過數據統計,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信用社都高達80%的貸款利率。我國的農民人數較多,但農民是處在收入較低的狀態,很少有資金進行儲蓄。所以導致農村信用社的可用資金少,難以滿足現代農村的發展。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是其股東的資本金和捐贈的資金,還可能有銀行方面的融資。但是貸款公司只進行存款,不能存款,使得貸款公司大多資金是其自有的資金。
3 對應問題的相關疏通措施
3.1 相關法律的制定
我國當前專門應對農村小額借貸規范的法律還未制定,可是為了更加完善我國的農村信貸機制,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的法律體系應從信貸對象、利率、抵押和主體等幾個方面進行設立。當前農村的信貸機構是農民進行信貸的主要途徑。國家的一些郵政銀行、農業銀行等也開始進行農村的小額信貸業務。國家設立小額信貸的法律應該鼓勵各銀行機構及多種資本與農村相關部門進行合作,開展小額信貸等業務。法律可以規定拓寬小額信貸的借貸對象,如從養殖戶和種植戶擴大到農業的各種相關的項目,例如農村的個體戶、農村小型企業和農業經營個體等。
3.2 農業保險和農村小額保險的結合
農戶通過借貸,主要將資金投放在農業方面發展。然而由于洪澇等的天災危害大,其風險性也很大,農戶就很難完成既定的還款。所以,可以通過投保農業險來規避這些風險。因此可以在農村推行農業方面的保險,例如農業風險的防范基金,可以擴大風險的主體,進而提升借貸人的抗風險力。也可以對農戶和借貸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
3.3 擴大信貸期限,增加信貸種類及貸款額度
農村的農業發展愈加被人們和國家所重視,而當下的農村小額信貸的貸款可貸金額度、種類和貸款期限都很難滿足發展的需求,所以需要進行擴大。當前小額信貸的對象可以按消費信貸的方式,擴大信貸的領域和種類,而不是局限在生產性質類的貸款者。例如,信貸機構可以為農戶子女上學、農戶建蓋房屋以及農戶的花費等方面提供借貸資金。當然,信貸機構也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適當提高可貸金額數,利用借貸資金投資農業項目,來推動該地區的農業發展。信貸機構增加小額信貸的種類的同時,也要適當放寬信貸的期限,使農戶進行靈活借貸。針對不同的借貸農戶,要制定恰當的貸款期限,可以更加適應當地的農業生產經營。
3.4 制定相適應的信貸機制,完善信貸的管理系統,降低道德風險
信貸機構和借貸農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使得借貸期間存在道德風險。信貸機構應該采用適當的措施來遏制農戶惡意不還款,推遲還款等的現象。在還未到還款的期限時,信貸機構可以適當增大貸款利率方面的優惠,對按規定時間還款的農戶進行物質方面的獎勵,適當地減少再次貸款的利息利率等方法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消除農戶對農村小額貸款的認知,將“救濟款”的定義從借貸農戶的思想中根除,鼓勵借款農戶按照規定時間還款。與此同時,制定出相對較為完整和科學合理的信貸征集體系,這樣就可以對農村信貸的規則進行制定,并且可進一步細化評定的標準,提升進行信用評定后的質量。“新農民、新農村”首要的道德素養就是誠實守信,所以要建立起人們的誠實守信的意識。也可以針對那些誠實守信的用戶適當的增大信貸借貸額度;而針對那些信譽度低的借貸農戶,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請求相關部門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進行懲罰,為農村的信貸機制創造出良好的環境。這樣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道德風險。
3.5 通過和相關部門的交流,掌握更多的農民的真實情況
我國農村具有基層性質的自主性組織就是村委會,這個組織對當地的每個村民的情況最為了解,因此可以讓信貸機構和村委會之間建立起聯系,雙方進行溝通,加強協作,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村委會掌握農戶信息的優勢。農村小額信貸的范圍很廣,所以和當地村委會進行了解各個借貸人的情況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以通過向村委會咨詢而建立起所有借貸農戶相關的信用檔案,就能夠使借貸農戶建立起誠實守信的意識,還可以對農村信貸中存在的逆向選擇性有效地避免。還可以通過和村委會的合作,在農村開展一些農村小額借貸方面的知識講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農民的借貸方面的法律意識以及借貸的信用意識,整體上推動農村中小額信貸的發展及其建設。
4 結語
農村信貸的推廣,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等方面的發展。但是面對信貸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風險,采取恰當的措施降低風險程度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信息不對稱性的存在,使得農村小額信貸將面臨道德風險。與當地村委會和一些政府部門進行合作,在政策上和行動上有效地規避風險,廣泛推廣農村的小額信貸業務。(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參考文獻
[1] 張權輝.河南農業保險經營模式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4):94- 98.
[2] 張本照,唐明祥.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其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0(6):51- 52.
[3] 范玲.對銀行當前小額農貸業務的思考[J].黑龍江金融,2010(3):84- 85.
[4] 杜亞濤.農村小額信貸風險防范的法律對策[J].中國律師,2010(5):56- 57.
[5] 周雯娟,趙月.農信社小額貸款面臨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商業經濟,2010(6):80- 81.
作者簡介
李富有,男,陜西乾縣,博士,教授,博導,研究方向: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中外金融業并購重組比較研究、金融制度的國際比較。
李新軍(1967-),男,陜西西安,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