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功能區為導向的區域經濟發展下,包括河南省全境和周邊域內共同組成的中原經濟區,本身就具有科技創新優勢。然而,僅靠企業的資本內生積累和財政支持是遠遠滿足不了科技創新的需要,由此金融支持便構成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為此,需要在增進政府公權力的正外部性效應、構建科技創新項目信息發布平臺、促進創新主體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以及逐步建立科技創新主體融資門檻等方面來進行金融支持體系構建。(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風險管控
課題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32400410590"
1 導言
1.1 研究背景
1.1.1時代背景——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可以歸納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從中不難看出,在解決民生問題和經濟轉型背景下,中原經濟區都將發揮著示范引領功能,從而使其在構建上上升為國家戰略。
1.1.2科技創新——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有力支撐
在以功能區為導向的區域經濟發展下,包括河南省全境和周邊域內共同組成的中原經濟區,本身就具有科技創新優勢。特別在解決當前中部經濟發展中的“塌陷”問題時,則需要借助科技創新來推進域內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完成經濟增長極內生驅動力的形成。
1.1.3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
科技創新活動在價值層面來看,存在著單次資金投入量大以及創新成果研發和轉換的風險。同時,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主要是各類型的企業。因此,僅靠企業的資本內生積累和財政支持是遠遠滿足不了科技創新的需要,由此金融支持便構成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
1.2 研究意義
中原經濟區在空間區位上處于我國國土范圍的幾何中心地帶,從橋接東部與西部的經濟發展帶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經濟能量又輻射著眾多的人口數量。但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擺脫不了資金瓶頸。可見,通過研究金融支持體系將有助于解決這一短板問題,而進一步提速中原經濟區的發展。
1.3 究思路
首先研究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構成要素;在此基礎上,探究體系建設的背景和存在的問題。隨后,比較分析我國其它域內和國外經濟區的建設情況。在經驗借鑒和區域植根性分析下,完成對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建議,以及降低科技創新金融風險策略的構建。
1.4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調查法、比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等。
2 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構成要素
2.1 創新主體
結合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科技創新的主體特征來看,其中主要包括國有企業、大中型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等。而在實施原創性科技創新中,大型國有企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另外,在科技成果轉換為商業應用方面,民營企業則走在了前列。
2.2 政府
中原經濟區作為涵蓋河南省全境和周邊地域的經濟圈,事實上形成了行政區與經濟區相重疊的現狀。這就意味著,區域政府應在公權力的釋放上,助力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并在政策導向上激發起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的支持意愿。
2.3 金融服務機構
目前高科技企業和實施科技創新的企業可以從兩個途徑進行融資,即直接融資途徑和間接融資途徑。前者主要指向發行企業股票和債券,后者則主要是尋求商業銀行的貸款。對于本文來說,則主要關注于商業銀行這一金融服務機構的行為偏好問題。
2.4 中介服務機構
中介服務機構主要是指各類型的融資擔保公司,這在當前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當然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管控壓力。
3 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背景和存在的問題
3.1 我國科技金融發展歷程
科技金融屬于產業金融的范疇,主要是指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推動,而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的強力助推。在金融的助推下,科技產業呈現出新的面貌,計算機的應用,網絡的普及,無線技術的發展都是在金融的支持下發揮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科技與金融本屬于不同的產業,在融合的過程中必然面臨很多困境。我國金融產業發展相對較遲,因此需要進行更多的實踐和摸索。由于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
3.2 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主要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3.2.1 科技創新活動的風險難以合理評估
眾所周知,金融服務機構的相關人員并不具備對特定科技創新活動的專業知識,這就意味著在信息不對稱現象下金融機構有規避逆向選擇的動力。具體而言,由于科技創新的風險難以合理評估,則嚴重制約著金融機構對特定項目的貸款意愿,這在我國其它經濟區域內也同樣存在。
3.2.2 科技創新成果的價值難以合理評估
根據熊彼特的定義,科技創新成果唯有在商業化應用并獲得了超額利潤后,才能認為該科創新活動是完整和有效的。由此,科技成果的商業化應用前景存在著極大不確定性,這就影響了金融機構的貸款興趣和貸款周期。
4 中國其他省份和發達國家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情況分析
4.1 以四川省為例
2014年2月12日,四川省“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推廣試點子方案匯報會在省科技廳召開。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韓忠成到會并講話。會議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孟愛國主持。會議聽取了綿陽、自貢、樂山三個試點高新區推廣“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子方案匯報,深入討論了三個高新區的試點推廣工作,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的部署。
4.2 以美國為例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頭號科技強國,其強大科技實力的取得是與完善的以資本市場為主的金融支持體系分不開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為發達的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市場,形成了以科技產業、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相互聯動的一整套發現和篩選機制。美國為了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創建風險投資公司, 積極發展風險投資事業。美國政府為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還采取了政府信貸、提供信貸擔保、建立科技信貸銀行等措施。同時還不斷拓寬融資渠道, 政府有效地參與了高新技術應用債券的發行中。
以上分別從我國其它域內和國外發達國家所獲得的信息,固然為中原經濟區的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思路,但實現中原經濟區的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最終完成,仍在于植根于該區域的實際中來尋找答案。
5 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建議
根據上文所述并結合本地實際,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5.1 增進政府公權力的正外部性效應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公權力發揮著引導、輔助、支撐的諸多功能。特別對于中原經濟區范疇下的市場環境來說,因商品經濟發展的并十分充分,導致了單靠市場機制來完成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河南省政府、各地級市政府應在縱向管理體系下,明確區域系統內各子系統的金融支持扶持政策來。即,通過公權力來對激勵金融機構(國有和民間金融機構)有意愿來向科技創新項目融資,并給予相關金融機構合理的政策紅利。
5.2 構建科技創新項目信息發布平臺
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美現象,是困擾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不可忽視的挑戰。前者主要在于金融機構難以識別創新主體的主觀意圖和道德操守;后者則在于,難于對金融創新成果的實現可能和商業轉換前景進行預測。現階段,中原經濟區政府應在政府信息平臺上開辟出,反映科技創新項目的欄目來。在欄目中應通過官方口徑來發布創新主體的關鍵信息,從而在降低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同時,也能建立起社會輿論監督機制。
5.3 促進創新主體與金融機構的溝通
中原經濟區的科技創新項目類型豐富多元,包括農業、工業和信息產業等。因此,還應充分發揮市場在推進信息橫向交流時的優勢,從而降低信息冗余和時滯。為此,應在政府主導下、行業協會主持下,建立起創新主體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橫向溝通機制來。在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環境仍處于謹慎樂觀的局面下,應加大創新主體在尋求金融支持的主觀能動性,并充分利用電商環境來獲得金融機構的青睞。特別對于農業產業中的科技創新項目,應其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問題,且創新周期較長,從而應積極與金融機構達成共識。
5.4 逐步建立科技創新主體融資門檻
目前存在著“科技創新”濫用的現象,甚至這一成為部分企業自我包裝而套取外源資金的方式。因此,在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上,政府和行業部門應共同建立起科技創新主體的融資門檻。在前置性門檻的建設中,主要在于界定科技創新項目的科技含量水平。
6 降低科技創新金融風險的策略
6.1 組建專家團隊評估科技創新風險
金融機構在面對向科技創新項目提供貸款時往往存在著復雜的情緒,特別在現有商業環境下往往存在著項目套現的風險。因此,金融服務機構和中間組織應組建,由相關科技創新項目的行業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隊,在該團隊基礎上最終完成對該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市場前景預測。當然,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科技創新項目,在國家政策導向下可以給與適度傾斜。
6.2 在權變原則下動態管控資金風險
所謂“權變原則”是指,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動態調整管控的手段和方式。可見,這是基于動態視角下的柔性化管控模式。由此,金融機構還應在資金放貸后,跟蹤科技創新主體的資金使用狀況。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委派專人定期和不定期的前往創新主體所在單位進行資金審計。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總之,僅靠企業的資本內生積累和財政支持是遠遠滿足不了科技創新的需要,由此金融支持便構成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為此,需要在增進政府公權力的正外部性效應、構建科技創新項目信息發布平臺、促進創新主體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以及逐步建立科技創新主體融資門檻等方面來進行金融支持體系構建。(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參考文獻
[1]何欣.統籌科技資源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21) .
[2]尹國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及其政策設計[J].商,2013(17) .
[3]倪麗麗.構建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的必要性分析[J].當代經濟,2013 (11) .
[4]楊永華.論我國農村金融支持體系創新的制度構建[J].農業經濟,2013(5).
[5]孔國軍.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成因及金融支持體系構建研究[J].商業會計,2013(8) .
作者簡介
任俊穎(1981-),女,河南信陽,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