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潔+沈朝升+汪孝亮+張國強+戴志+畢淑峰
摘要: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劍麻(Agave sinalana)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分析揮發油化學成分。從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中分別鑒定出25和17個化合物,分別占揮發油總量的84.94%和73.16%。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均以烯烴和烷烴成分為主,兩者化學成分相似。
關鍵詞:劍麻(Agave sinalana);花瓣;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中圖分類號:R2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8-4414-02
劍麻(Agave sinalana)為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經濟植物,原產于墨西哥的龍加丹半島,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大面積種植,也被用作綠化植物廣泛栽培。劍麻葉具有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民間常用于治療癰腫瘡瘍[1]。劍麻葉含有的劍麻皂素具有抗炎、鎮痛、增強免疫、降低血糖作用,且毒性小[2,3];劍麻葉還可用于提取果膠和蛋白酶[4,5]。劍麻花含有黃酮類成分[6],其提取物可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活性[7]。劍麻花蕾揮發油化學成分以烯烴、烷烴為主[8],但對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分別提取劍麻花瓣和花蕾的揮發油,并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技術分析其化學成分,為劍麻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劍麻花于2012年10月采自安徽省黃山市,由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張慧沖副教授鑒定為劍麻花。
1.2 儀器與試劑
Agilent HP7890-5975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Agilent公司),揮發油提取器(鄭州中天實驗儀器有限公司);乙醚、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
1.3 方法
1.3.1 揮發油的提取 將50 g新鮮樣品粉碎后置于揮發油提取器的圓底燒瓶中,加水300 mL,安裝好揮發油提取器,在連接管中加5 mL乙醚,保持微沸蒸餾6 h。收集乙醚層,并用無水硫酸鈉干燥,低溫揮發乙醚溶劑,得到具無色透明油狀物,待測。
1.3.2 GC-MS分析 氣相色譜條件:HP-5 MS彈性石英毛細管柱(0.25 μm×30 m×250 μm);高純氦氣為載氣,恒流,流速為1.0 mL/min,分流比為40∶1;進樣口溫度為280 ℃;進樣量為0.5 μm;色譜柱初始溫度為60 ℃,以5 ℃/min升至285 ℃,保持1 min。質譜條件:電子轟擊(EI)離子源,離子源溫度230 ℃,四極桿溫度150 ℃,電子能量70 eV;全掃描測定,掃描質量數范圍m/z 35~450;溶劑延遲2.6 min。
2 結果與分析
按設定的GC-MS條件對揮發油進行分析,并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組分的相對含量,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從劍麻花瓣揮發油中分離、鑒定出25種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84.94%,包括12種烷烴(24.46%)、7種烯烴(59.62%)、2種萜類及其含氧衍生物(0.37%)、2種芳香族化合物(0.19%)、1種醛(0.06%)、1種酯(0.24%),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花瓣揮發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9種,包括:9-十九碳烯(36.41%)、8-十七碳烯(17.50%)、十九烷(9.26%)、十七烷(6.07%)、二十一烷(2.87%)、6,9-十七二烯(2.82%),這6種主要成分占揮發油總量的74.93%。
從劍麻花蕊揮發油中共分離、鑒定出17種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73.16%,包括:7種烷烴(22.52%)、6種烯烴(41.01%)、3種酯(7.52%)、1種萜類含氧衍生物(2.11%),主要成分為烯烴、烷烴和酯。花蕊揮發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0種,包括:9-十九碳烯(20.78%)、8-十七碳烯(16.41%)、十七烷(9.32%)、十九烷(7.81%)、棕櫚烯酸甲酯(6.48%)、十八烷(3.01%),這6種主要成分占揮發油總量的63.81%。
3 小結
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的化學成分較簡單,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一般無明顯香氣。江漢美等[8]研究表明劍麻花蕾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與本結果相似。劍麻花瓣和花蕊的揮發油組成相似,共有13種相同化學成分,且含量最高的4種成分相同,但劍麻花蕊揮發油酯類含量明顯高于花瓣。兩種劍麻樣品中的大根香葉烯D、癸醛、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環十二烯、棕櫚烯酸甲酯、(Z)-9-十八烯酸甲酯等化學成分均為首次發現。烯烴的不飽和雙鍵具有抗氧化活性,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高含量的烯烴導致其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有試驗證明劍麻花提取物對羥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清除效果[7]。
參考文獻:
[1] 廣西中醫藥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
[2] 李燕婧,周桂芬,韋善新,等.劍麻皂素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0):1958-1959.
[3] 賴克道,李燕婧,李 茂.劍麻皂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0,26(1):56-58.
[4] 陳芳艷,王林川,楊 艷,等.劍麻渣果膠提取工藝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33(1):77-81.
[5] 許志強,徐鳳彩,李明啟.劍麻蛋白酶的分離純化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J].植物學報,1993,35(3):171-178.
[6] 劉玉芬,夏海濤,楊樹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劍麻花中總黃酮的含量[J].食品科學,2005,26(9):418-419.
[7] 徐文匯,魏玉西,郭 奇.劍麻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學,2009,47(9):47-50.
[8] 江漢美,郭胡俊,李 婷,等.劍麻花.揮發油化學成分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23):1945-1946.
摘要: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劍麻(Agave sinalana)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分析揮發油化學成分。從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中分別鑒定出25和17個化合物,分別占揮發油總量的84.94%和73.16%。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均以烯烴和烷烴成分為主,兩者化學成分相似。
關鍵詞:劍麻(Agave sinalana);花瓣;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中圖分類號:R2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8-4414-02
劍麻(Agave sinalana)為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經濟植物,原產于墨西哥的龍加丹半島,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大面積種植,也被用作綠化植物廣泛栽培。劍麻葉具有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民間常用于治療癰腫瘡瘍[1]。劍麻葉含有的劍麻皂素具有抗炎、鎮痛、增強免疫、降低血糖作用,且毒性小[2,3];劍麻葉還可用于提取果膠和蛋白酶[4,5]。劍麻花含有黃酮類成分[6],其提取物可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活性[7]。劍麻花蕾揮發油化學成分以烯烴、烷烴為主[8],但對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分別提取劍麻花瓣和花蕾的揮發油,并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技術分析其化學成分,為劍麻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劍麻花于2012年10月采自安徽省黃山市,由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張慧沖副教授鑒定為劍麻花。
1.2 儀器與試劑
Agilent HP7890-5975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Agilent公司),揮發油提取器(鄭州中天實驗儀器有限公司);乙醚、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
1.3 方法
1.3.1 揮發油的提取 將50 g新鮮樣品粉碎后置于揮發油提取器的圓底燒瓶中,加水300 mL,安裝好揮發油提取器,在連接管中加5 mL乙醚,保持微沸蒸餾6 h。收集乙醚層,并用無水硫酸鈉干燥,低溫揮發乙醚溶劑,得到具無色透明油狀物,待測。
1.3.2 GC-MS分析 氣相色譜條件:HP-5 MS彈性石英毛細管柱(0.25 μm×30 m×250 μm);高純氦氣為載氣,恒流,流速為1.0 mL/min,分流比為40∶1;進樣口溫度為280 ℃;進樣量為0.5 μm;色譜柱初始溫度為60 ℃,以5 ℃/min升至285 ℃,保持1 min。質譜條件:電子轟擊(EI)離子源,離子源溫度230 ℃,四極桿溫度150 ℃,電子能量70 eV;全掃描測定,掃描質量數范圍m/z 35~450;溶劑延遲2.6 min。
2 結果與分析
按設定的GC-MS條件對揮發油進行分析,并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組分的相對含量,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從劍麻花瓣揮發油中分離、鑒定出25種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84.94%,包括12種烷烴(24.46%)、7種烯烴(59.62%)、2種萜類及其含氧衍生物(0.37%)、2種芳香族化合物(0.19%)、1種醛(0.06%)、1種酯(0.24%),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花瓣揮發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9種,包括:9-十九碳烯(36.41%)、8-十七碳烯(17.50%)、十九烷(9.26%)、十七烷(6.07%)、二十一烷(2.87%)、6,9-十七二烯(2.82%),這6種主要成分占揮發油總量的74.93%。
從劍麻花蕊揮發油中共分離、鑒定出17種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73.16%,包括:7種烷烴(22.52%)、6種烯烴(41.01%)、3種酯(7.52%)、1種萜類含氧衍生物(2.11%),主要成分為烯烴、烷烴和酯。花蕊揮發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0種,包括:9-十九碳烯(20.78%)、8-十七碳烯(16.41%)、十七烷(9.32%)、十九烷(7.81%)、棕櫚烯酸甲酯(6.48%)、十八烷(3.01%),這6種主要成分占揮發油總量的63.81%。
3 小結
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的化學成分較簡單,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一般無明顯香氣。江漢美等[8]研究表明劍麻花蕾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與本結果相似。劍麻花瓣和花蕊的揮發油組成相似,共有13種相同化學成分,且含量最高的4種成分相同,但劍麻花蕊揮發油酯類含量明顯高于花瓣。兩種劍麻樣品中的大根香葉烯D、癸醛、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環十二烯、棕櫚烯酸甲酯、(Z)-9-十八烯酸甲酯等化學成分均為首次發現。烯烴的不飽和雙鍵具有抗氧化活性,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高含量的烯烴導致其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有試驗證明劍麻花提取物對羥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清除效果[7]。
參考文獻:
[1] 廣西中醫藥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
[2] 李燕婧,周桂芬,韋善新,等.劍麻皂素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0):1958-1959.
[3] 賴克道,李燕婧,李 茂.劍麻皂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0,26(1):56-58.
[4] 陳芳艷,王林川,楊 艷,等.劍麻渣果膠提取工藝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33(1):77-81.
[5] 許志強,徐鳳彩,李明啟.劍麻蛋白酶的分離純化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J].植物學報,1993,35(3):171-178.
[6] 劉玉芬,夏海濤,楊樹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劍麻花中總黃酮的含量[J].食品科學,2005,26(9):418-419.
[7] 徐文匯,魏玉西,郭 奇.劍麻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學,2009,47(9):47-50.
[8] 江漢美,郭胡俊,李 婷,等.劍麻花.揮發油化學成分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23):1945-1946.
摘要: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劍麻(Agave sinalana)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分析揮發油化學成分。從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中分別鑒定出25和17個化合物,分別占揮發油總量的84.94%和73.16%。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均以烯烴和烷烴成分為主,兩者化學成分相似。
關鍵詞:劍麻(Agave sinalana);花瓣;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中圖分類號:R2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8-4414-02
劍麻(Agave sinalana)為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經濟植物,原產于墨西哥的龍加丹半島,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大面積種植,也被用作綠化植物廣泛栽培。劍麻葉具有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民間常用于治療癰腫瘡瘍[1]。劍麻葉含有的劍麻皂素具有抗炎、鎮痛、增強免疫、降低血糖作用,且毒性小[2,3];劍麻葉還可用于提取果膠和蛋白酶[4,5]。劍麻花含有黃酮類成分[6],其提取物可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活性[7]。劍麻花蕾揮發油化學成分以烯烴、烷烴為主[8],但對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分別提取劍麻花瓣和花蕾的揮發油,并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技術分析其化學成分,為劍麻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劍麻花于2012年10月采自安徽省黃山市,由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張慧沖副教授鑒定為劍麻花。
1.2 儀器與試劑
Agilent HP7890-5975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Agilent公司),揮發油提取器(鄭州中天實驗儀器有限公司);乙醚、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
1.3 方法
1.3.1 揮發油的提取 將50 g新鮮樣品粉碎后置于揮發油提取器的圓底燒瓶中,加水300 mL,安裝好揮發油提取器,在連接管中加5 mL乙醚,保持微沸蒸餾6 h。收集乙醚層,并用無水硫酸鈉干燥,低溫揮發乙醚溶劑,得到具無色透明油狀物,待測。
1.3.2 GC-MS分析 氣相色譜條件:HP-5 MS彈性石英毛細管柱(0.25 μm×30 m×250 μm);高純氦氣為載氣,恒流,流速為1.0 mL/min,分流比為40∶1;進樣口溫度為280 ℃;進樣量為0.5 μm;色譜柱初始溫度為60 ℃,以5 ℃/min升至285 ℃,保持1 min。質譜條件:電子轟擊(EI)離子源,離子源溫度230 ℃,四極桿溫度150 ℃,電子能量70 eV;全掃描測定,掃描質量數范圍m/z 35~450;溶劑延遲2.6 min。
2 結果與分析
按設定的GC-MS條件對揮發油進行分析,并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組分的相對含量,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從劍麻花瓣揮發油中分離、鑒定出25種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84.94%,包括12種烷烴(24.46%)、7種烯烴(59.62%)、2種萜類及其含氧衍生物(0.37%)、2種芳香族化合物(0.19%)、1種醛(0.06%)、1種酯(0.24%),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花瓣揮發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9種,包括:9-十九碳烯(36.41%)、8-十七碳烯(17.50%)、十九烷(9.26%)、十七烷(6.07%)、二十一烷(2.87%)、6,9-十七二烯(2.82%),這6種主要成分占揮發油總量的74.93%。
從劍麻花蕊揮發油中共分離、鑒定出17種化合物,占揮發油總量的73.16%,包括:7種烷烴(22.52%)、6種烯烴(41.01%)、3種酯(7.52%)、1種萜類含氧衍生物(2.11%),主要成分為烯烴、烷烴和酯。花蕊揮發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0種,包括:9-十九碳烯(20.78%)、8-十七碳烯(16.41%)、十七烷(9.32%)、十九烷(7.81%)、棕櫚烯酸甲酯(6.48%)、十八烷(3.01%),這6種主要成分占揮發油總量的63.81%。
3 小結
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的化學成分較簡單,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一般無明顯香氣。江漢美等[8]研究表明劍麻花蕾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烯烴和烷烴,與本結果相似。劍麻花瓣和花蕊的揮發油組成相似,共有13種相同化學成分,且含量最高的4種成分相同,但劍麻花蕊揮發油酯類含量明顯高于花瓣。兩種劍麻樣品中的大根香葉烯D、癸醛、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環十二烯、棕櫚烯酸甲酯、(Z)-9-十八烯酸甲酯等化學成分均為首次發現。烯烴的不飽和雙鍵具有抗氧化活性,劍麻花瓣和花蕊揮發油高含量的烯烴導致其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有試驗證明劍麻花提取物對羥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清除效果[7]。
參考文獻:
[1] 廣西中醫藥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
[2] 李燕婧,周桂芬,韋善新,等.劍麻皂素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0):1958-1959.
[3] 賴克道,李燕婧,李 茂.劍麻皂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0,26(1):56-58.
[4] 陳芳艷,王林川,楊 艷,等.劍麻渣果膠提取工藝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33(1):77-81.
[5] 許志強,徐鳳彩,李明啟.劍麻蛋白酶的分離純化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J].植物學報,1993,35(3):171-178.
[6] 劉玉芬,夏海濤,楊樹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劍麻花中總黃酮的含量[J].食品科學,2005,26(9):418-419.
[7] 徐文匯,魏玉西,郭 奇.劍麻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學,2009,47(9):47-50.
[8] 江漢美,郭胡俊,李 婷,等.劍麻花.揮發油化學成分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23):1945-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