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英語學習的目標最終體現在“能用英語做事情”上,而口語交際則是英語運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前很多學生即使是一些考試優生在口語交際中都存在一定的障礙,作為中學老師探究如何讓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以提高成了非常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初中生 英語 口語交際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處于城鄉結合部的中學,每年入學或是由于特殊情況中途轉學的學生中80%或以上都是外來工子女,大多數孩子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進校后通過老師、家長和其自身的努力,在一段時間后有一批學生會在英語學習上有很大的進步,甚至有些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掌握的很好,超過之前進校時比他們好的本地學生。但這里所說的“好”是通過試卷測試出來的結果。然而在平時的課堂上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讓班級里的學生包括一些優生站起來表達時困難很大,口齒不清,聲音很小,讓他表達再多一點他會急得滿臉通紅,在跟同伴對話時,不知怎樣說,詞匯量不夠,有時聽不懂對方的意思,甚至有學生要求對方寫下來讓他看等等。面對這樣的現象,作為英語老師我們究竟該如何培養好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值得深思和探究。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并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現將這些好的做法跟老師們分享。
一、加強聽力訓練,提高聽的能力
聽是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有些學生習慣了看,對聽的信息不敏感,甚至明明是認識的詞句變成聽的形式就懵了,歸根結底還是平時聽的少。我校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經常回去還要做家務事,所以依靠學生課后用怎樣的方式來聽力練習不太現實,只有靠教師在校加以強化。學生聽的最多的英語就是在英語課堂上,我們老師一定要用英語授課,開始可能學生會跟不上但一段時間后適應了就好。提醒學生注意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對聽力的提高大有作用。除了聽老師,聽同學,學生還可以是聽磁帶。但是現在的磁帶一般是在錄音室錄得,是個相對理想化的環境。為了讓學生的聽更趨向于真實的環境我會去網上下載一些不同環境下的對話讓學生聽,有的就是比較熱鬧的大街上或是商場里的對話。一個星期至少讓他們聽兩次英語新聞,較快的語速可以練學生的反應。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驚喜的發現班上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聽力水平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二、利用合理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
有些學生活潑外向,善于交際,可有時候會因為詞匯量的缺乏而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這需要老師平時注重幫助學生進行詞匯量的有效積累,推薦學生看一些英文報刊雜志或是易懂的小故事。怕給學生帶來經濟負擔,我自己定了《中學生英語報》和《21世紀英語》放在班上,有時還會買《瘋狂英語》中英互譯的故事書等給學生們看,但要求他們自己準備一本詞匯積累的筆記本,在平時閱讀這些資料的同時整理下自己比較喜歡的詞句,一個星期會用自己積累的詞匯寫一個小故事跟同學們分享,互相學習。班上有個男生酷愛足球,世界杯時,報紙上大幅篇的介紹足球,他就記下并學到了好多詞匯,在跟同學對話交流體育項目時他就用上了 “striker” “midfielder”等初中課本里沒有的詞匯。當然,如果學生在交際時真的無法用語言進行溝通,要教會學生使用手勢,表情等豐富的肢體語言讓交流繼續下去。比如有一學生在表演餐廳對話時想說“我要點餐”,他不會說 “order”,就隨手拿起了一張紙和一支筆做了個寫的動作再指指菜單,別人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三、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增強信心
由于英語基本功不扎實,平時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少,很多同學害怕說英語,怕說錯,怕被老師責備、同學取笑,這種恐懼心理常導致學生口語表達時顯得焦慮和緊張,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和順利的表達,說話時吞吞吐吐,結結巴巴,越怕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導致惡性循環。所以在讓學生開口前要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利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其增強信心。首先我做的是提高學生講話時的音量,如果跟別人交流聲音很小對方無法聽清,就不能很好的溝通下去,也是不自信的表達。于是我把班上的學生了解清楚后,針對部分膽小的學生在課堂上刻意進行了大聲回答問題的訓練。事先跟學生將我的用意講清楚,讓學生配合我的工作。我就在課堂上每天有目的的盯著幾個學生讓他們回答問題,剛開始由于聲音小無法聽清,我就再問,再聽不清就再要求他回答,直到回答的聲音大了為止。幾節課下來,那些不敢回答問題或是聲音很小的學生都被訓練了一遍,在后面的課堂交流中這一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聲音大了,膽子自然也就大了。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的去表達,不要過于在乎學生口語中的細小錯誤更不可打斷學生的表達,并能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這也是讓他們增加信心的一個方法。
四、精心設計活動,提供交際平臺
學生有了一定的膽量和知識能力后,如何將英語真正用起來這就更需要我們老師創設好平臺,讓學生去演練。在平時的課堂中,老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給學生留有交際能力發揮的空間和機會。牛津教材每個單元的話題基本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我們除了要教會學生詞句外,更多的活動要讓學生去學會使用,而不能一味的講解詞句的用法,我們可以設計對話,講故事,猜詞游戲等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有了交際的平臺,交流多了有些知識不用重復講學生也能掌握。比如有個單元是問路的話題,我在講課時將中西方交通的差異告訴了學生,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來進行場景交際,故事必須接近現實,道具自己準備。學生非常積極,有學生用紙板做成了車頭,畫上了“寶馬”“奔馳”的標志,將靠左行駛的規則也表演出來了,非常精彩。口語交際時還要注意因對象、場景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語言。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我校開設了“英美文化”社團課,鼓勵學生在了解背景知識后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際。在母語環境內學習英語,僅靠課堂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有更多說英語的機會,我們還籌劃了“英語角”的形式,都是課堂的很好補充。由于是在課堂外學生就不必像課堂那樣嚴謹,氣氛較融合,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練習,使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我們教師要在不斷的探究和實踐中摸索出適合自己學生學情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真正學會一門語言。當然,我們自己也要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施教能力,找準突破口,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