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宇

著名現代美學家、哲學家宗白華(1897~1987)先生,是我國現代美學研究的先行者,是現代中國古典美學的開拓者、繼承者和比較美學的拓荒人,也是我國高校首開美學課程的第一位美學教育家,被譽為“學貫中西藝術理論的學院派美學家”、“一代美學大師”。他的主要著作有《美學散步》、《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中國古代的音樂寓言和音樂思想》等。譯著有《判斷力的批判》(康德)、《海涅生活與藝術》、《黑格爾的美學和普通人性》、《羅丹在談話和信札中》、《宗白華美學文學譯文選》等。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宗白華全集》,四卷本,近200萬字的篇幅。第一、二、三卷收宗白華先生著作,第四卷收譯文。近日在翻檢由我的同事、著名文史專家孫望先生的女兒孫原靖所提供的《中國詩藝》與一些信件復印件中,意外地發現了宗白華佚文一篇及與孫望先生書信兩封,均未被全集收錄。這些信件復印件是孫望先生與朋友互相往來的書信,內容相涉廣泛,包括郭沫若、常任俠、汪銘竹等。
一、宗白華先生佚文
與《中國詩藝》
宗白華先生佚文題為《詩閑談》,刊于《中國詩藝》復刊第1期。
刊登這篇佚文的刊物是由中國詩藝社主辦的新詩刊物《中國詩藝》。1939年,中國詩藝社在長沙編輯、出版了《中國詩藝》,成員有孫望、徐仲年、徐遲、袁水拍、常任俠、林詠泉、陳才、呂亮耕、汪銘竹等。他們扶持反映時代的好作品,破除門戶之見,和全國的詩作者共同拓這新詩的園地。后來因為戰亂,社友四散,而中途休版。1941年,大部分社友來到重慶。6月,他們在重慶編輯、出版了《中國詩藝》復刊第一號,仍為月刊。但復刊第3期因為印刷所被炸,移地重印,編為8、9號合刊。10月又出版了復刊第4期。
范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辭典》(上海書店1993年6月第1版)這樣說:復刊后的《中國詩藝》是一個32開的中型雜志,每期20面,主要刊登各種新詩或詩論。比較重要的作品有:程千帆的諷刺詩《一個“皇軍”的墓銘》,李廣田的抒情詩《給愛星的人們》,柳無忌的政治抒情詩《試問》。詩論有宗白華的《詩閑談》、李長之的《新詩詩話》,臧云遠的《詩的“意識”和“形象”》、陳才的《詩歌的語言藝術及其他》等。應該說,宗白華先生的詩論《詩閑談》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可惜在全集中并未收錄。
中國詩藝社曾編輯一套“中國詩藝社叢書”,由獨立出版社出版。有常任俠的《收獲期》、李長之的《星的頌贊》、絳燕即程千帆先生的夫人沈祖芬的《微波辭》、呂亮耕的《金筑集》和《長江集》、徐仲年的《光明與黑影》、李白鳳的《南行小草》、林詠泉的《塞外集》、袁水拍的《窩爾脫魏脫曼詩選譯》、汪銘竹的《自像》、程靜的《風鈴》、孫望的《小春》等。
《中國詩藝》刊物的欄目設置包括“創作”、“詩論及其他”兩部分。復刊后改為“創作”與“論詩、詩譯”,刊登宗白華先生這篇《詩閑談》的為復刊第一號,編輯者為徐仲年、徐遲、袁水拍、常任俠、孫望、林詠泉。1941年在重慶出版,在《社語》中熱誠地呼吁“本刊愿和全國的詩作者共同來墾拓新詩的園地。凡是反映現時代的好作品,我們絕對破除門戶之見,我們無分彼此地一概歡迎各作者的投寄稿件……本刊復刊伊始,對于編輯和印刷方面,許多地方都離開我們的理想太遠,希望愛護本刊的作者與讀者,多多供給我們意見,我們是樂于盡量去改善的?!?/p>
在由孫原靖整理的《孫望年譜》中,1941年中開始頻繁出現關于《中國詩藝》的記錄:
5月……與常任俠、徐仲年共商在長沙大火中被迫停刊的《中國詩藝》的復刊計劃,編委由徐仲年、徐遲、袁水拍、常任俠、孫望、林詠泉組成,并擬定以李可染所繪的屈原像為封面。
6月,《中國詩藝》復刊第一期第三年六月號出版,孫望的新詩《初夏》、《車站》刊于該刊上。接徐遲、袁水拍的來信:“孫望兄臺鑒者,第等于日前抵港,未曾辭行為歉。遲現被調財部駐港辦事處工作。水拍即日赴滬公干。關于兄主持之《中國詩藝》,弟等人不在重慶,勢難幫助編輯事務,徒掛虛名似屬無謂,懇兄將弟等編委名義取消。至于拉稿及其他方面之幫助,如兄不棄,仍可竭盡綿薄也。專此翹企回云。
順頌 著祺
弟徐遲、袁水拍謹啟 三十年六月五日”
7月《中國詩藝》刊物第一期在重慶出版……
8月,《中國詩藝》第二期在重慶出版。接郭沫若來信:“孫望先生:惠書及《中國詩藝》刊二期均奉到,感謝感謝。詩藝立即展閱了一遍,覺得鄒狄帆的‘從農(莊)里出來頗為新鮮、明朗而健康。李白鳳的‘詩壇閑步也寫得輕靈巧妙。白鶴的‘轟炸后卻引起不能無鳴”的感覺?!跁r間的流瀉中我假如能寫出一些比較能滿意的詩或文,我準奉寄給你們,請你們指教。
專復順頌 撰安。
郭沫若 8月19日
9月,《中國詩藝》第三期,由孫望組稿,汪銘竹在貴陽出版。
10月,離開重慶去貴陽?!蹲稀房凇吨袊娝嚒窂涂谌?/p>
……
12月,訪馮至先生,商談請馮先生擔任“中國詩藝社”副社長一事。在昆明期間,與魏荒弩、杜運燮、孫毓棠等人相訪。……
《中國詩藝》與之前的土星筆會的《詩帆》都是當時新詩發展的重要園地之一,宗白華先生也與之建立了良好關系,孫望先生是這兩個新詩社團及刊物的積極參與者與骨干力量,而他與孫望先生的聯系還不僅限于此,在孫望先生家屬保存的信件復印件中還看到了宗白華先生的親筆信兩封,《宗白華全集》均未見收錄。
二、宗白華先生佚信兩封
第一封使用了“國立南京大學用箋”,宗白華先生時正任教于南京大學,全文照錄:
孫望先生惠鑒:
詩歌工作者干事會會議弟缺席多次,抱歉實深,實因弟身患風濕癥又有痔病,不能多坐,參加會議殊為痛苦,而南大方面開會亦多,已有不能支持之勢,每每遲到早退,妨礙會議秩序,今日南大哲學系又開訂立愛國公約會議及系務會議,弟不能不到,乃不克參加今日詩歌工作者干事會重要會議特請兄兼代弟出席不知可否?并請兄代向總干事會代為請假,為禱再者弟對詩歌工作隔膜已二十多年久已埋頭于哲學教學工作,實無資格參加現今詩歌問題之討論。此系實情。當蒙干事會諸同志之諒察,故再度申請。允弟辭去干事名義,免生妨礙會務工作,增弟之罪過感,懇切之情,勿希代為提出為感。至托至托。
專此
敬頌 公祺
弟宗白華敬上 五月四日。
內容為托孫望先生代其向“詩歌工作者干事會”請假,并請辭“干事”之職,有幾分公函味道,后一信所敘為同一事,口吻則更為緩和,是朋友間的往來通信。
孫望兄:
前曾寄上一函,托代辭理事,想蒙察閱。弟去歲承同人舉為詩聯理事之一,實以弟之年老體弱又患嚴重的風濕癥及內痔,近來又患牙痛,據醫師稱恐需大規模拔除重裝,故此次文聯大會亦不克參加。心實抱歉,詩聯工作弟尤未花絲毫之力,此后更不能有所貢獻,此次大會弟不克參加。望兄便中代弟表白歉衷。弟與詩歌工作脫離已二十余年久無興趣,解放以后哲學系業務一切須從頭做起。弟于百忙中學習唯物辯證法及編中國哲學史講稿已目不暇給。南大校外之活動,弟唯有抱歉不能參加。也望同人鑒諒。
弟:宗白華上
(筆者注:原信無日期)
在全集的編纂中,私人信件很難搜集完整,這里也將其全文提供,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
責任編輯:彭安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