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風


隨著中國的崛起,越南日益成為美國的地緣支點國家,美國利用越南遏制中國的需要遠大于兩者間的意識形態分歧,而且隨著越共十一大“全面融入國際”戰略的實施,美國對越政治變革充滿了期待。對越南來說,雖然對美國重返亞太總體上持歡迎態度,但依然對美國保持警惕和戒備。事實上維持與中國的關系也是越南高層眾多務實派的主張。
一、“越新黨”與反華發騷亂
國內所說的越南改革黨正式名稱是“越南革新革命黨”(簡稱“越新黨”),“越南改革黨”系其英文名稱的翻譯。1982年9月流亡海外的原南越政權人員在美國成立“爭取越南自由民族團結陣線(NUFLV)”,主張通過暴力顛覆越共政權,原南越海軍副司令黃基明當選主席。兩年后該組織又以“越南革新革命黨”名稱活動,對外主張“通過和平和政治手段在越南建立民主制度和進行革新”。1982~2004年該組織一直處于地下活動狀態,成員以原南越流亡人員為主。2004年9月時任黨主席阮金迫于越美關系發展和反恐壓力,宣布解散“爭取越南自由民族團結陣線”,以“越新黨”為唯一組織公開活動,主張以“非暴力方式爭取越南的自由民主”。現任黨主席為杜黃艷,總書記為李泰雄,發言人為黃秀維。“越新黨”公開活動不久就被越南政府宣布為“恐怖組織”,但該黨對外宣稱“致力于通過非暴力的方式爭取民主,促使越南發生和平的政治變革”,因而得到了美國和西方某些國家的支持,美國政府一直不支持對“越新黨”的恐怖指控。“越新黨”主張通過非暴力途徑,在越南經由自下而上的推動實現社會變革。目前,隨著“越新黨”的發展及越南向歐美國家大量派遣留學和工作人員,“越新黨”已呈現出向越南本土擴散的趨勢,越南留學和駐外人員成為其爭取的重要目標。“越新黨”吸收新成員一般通過邀請的方式,而不會通過e-mail、facebook、yahoo等公共信息平臺群發的形式進行,這樣做主要為了防止在越南本土暴露組織,同時也是為了防止越南特工的滲透。一般是經過該黨觀察確定可吸收者后,由該黨通過一定渠道邀請加入。因而,“越新黨”的海外成員大多是在各自領域里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社會、政治精英;而他們對越南留學和海外工作人員的滲透也大多把目標集中于那些回國有發展潛力的人員上,極力培養“越新黨”在越南現行體制內的同情和支持者。
越南政府把“越新黨”認定為恐主義組織,在本土采取發現即逮捕鎮壓的政策。“越新黨”對此非常清楚,因而選擇了和平斗爭策略,盡一切努力避免給越南現政府留下鎮壓口實,這也是“越新黨”2004年徹底轉型的原因,簡單而武斷地將這次反華騷亂說成是“越新黨”策劃操縱顯然有失公允。首先,“越新黨”在越南本土力量有限,而且一直在努力避免被越南政府抓住把柄,“越新黨”一旦使用或操縱使用武力,那么其必將被越南政府嚴厲打擊鎮壓,“越新黨”在此時此刻不會愚蠢到如此地步。其次, 2004年至今“越新黨”在越南從事的一些反共行為,無論是2007年的阮國軍事件,還是2012年河內大教堂外阮春瑩、農紅英等人的示威事件及武明嘉利用網絡歌曲諷刺越共事件,均沒有暴力行為,而這次打砸搶從視頻來判斷明顯是一些流氓和社會人員渾水摸魚的犯罪行為。顯然不符合“越新黨”一貫表現,也與“越新黨”在越南本土以高校和科研機構高級知識分子和青年大學生為主要成分所具有的素養嚴重不符。更為重要的是,越南官方逮捕了1000多名肇事犯罪分子,對外多次宣稱抓獲了“越新黨”成員,但迄今卻不能公之于眾。
二、美國等西方勢力與反華騷亂
雖然美國在國際上支持“越新黨”,給其提供活動舞臺,美國總統及國會議院等多次接見“越新黨”成員。但隨著越美關系的進一步的提升,美國政府對“越新黨”的支持有所收斂,小布什之后再無總統公開接觸“越新黨”的報道。但“越新黨”依舊和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歐洲議會保持密切聯系,前三個國家因有大量越裔移民,某些政客出于選票原因支持“越新黨”;而歐洲議會則是因為這些政黨一向堅持其民主、人權理念的緣故。
但是,如果把這次越南國內的反華騷亂歸于美國在背后的操縱,美國支持“越新黨”等反共組織,企圖在越南發動顏色革命則完全不符合實際。
首先,美國的任何政策都要納入其總體利益考量。的確,美國很注重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并將其作為國家利益的一部分,但除了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美國對越南期望的顯然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把越南作為其在東亞遏制中國的地緣政治支點,成為其全球戰略不可缺少的一環。在這一堪稱全球性的戰略利益面前,美越之間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顯然是次要的。美國目前不會對越南采取顏色革命的政策,這就如同在冷戰年代美國放松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戰是一個道理。
其次,越南目前對中美兩國實行“雙向制衡”戰略,一方面企圖聯合美國阻止中國收復被占島礁;另一方面又要借中國抵制美國的“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政策,因而和中國在領土問題上斗爭在其他領域合作。一個政府或政黨在政權和主權之間總是把政權放在第一位,越共也概莫能外。美國如在越采取“顏色革命”政策,無疑將把越南推向中國的懷抱,那將使越南主動向中國讓步,而不是激化中越兩國的矛盾。而中越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結構決定了美國若要在越南發動“顏色革命”幾無成功希望,還會對中越關系起到一種加固作用,美國不會為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把自己實際的盟友推向自己競爭者懷抱中。
再次,美國對越南國內政治和平變化充滿期待。美國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使越南產生美國所期待的變化,因而會繼續推行比較隱蔽的“和平演變”戰略,而不會冒險推行“顏色革命”政策。經過革新,越共政權比較穩固,“顏色革命”政策有可能造成越南國內的不穩定,也不會成功,反而削弱越南遏制中國的實力,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近年來隨著政治革新的進展,越南國內的一些變化令美國充滿期待。近來諸如公民社會、民主社會主義、政治革新等以前較為敏感的話題可以公開討論;國會普選的差額比率大幅提升,自薦候選人制度也試行成功,這兩項使得國會代表不僅要考慮“黨意”,同時也要考慮“民心”。越共十一大后,“全面融入國際”取代了“經濟上融入國際”的說法,預示著越南在政治上將會有更進一步的動作。在2013年討論修憲時關于多黨制的建議也進入了《意見匯總》里面,盡管這只是越南的策略之舉,但這都使得美國對越南充滿期待,因而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動力在越南推行顏色革命。endprint
三、越南政府與反華騷亂
反華騷亂發生后,雖然總理阮晉勇通過短信呼吁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表達愛國心,不受壞人煽動,但以其為首的政府高層對這次騷亂卻難辭其咎。這次騷亂表面上看因“981”鉆井平臺事件而起,但主因還是阮晉勇等部分高層的煽動和縱容。越南刻意將兩國在西沙對峙曝光,之后阮晉勇先后在緬甸東盟峰會和菲律賓誣蔑攻擊中國,越方電視、網絡滾動播出中國海警用水炮轟擊越南船只以及所謂被中國軍警打得遍體鱗傷的越南漁民視頻,對事件推波助瀾。更有甚者,阮晉勇在以其命名的越南總理網頁上專門開通了反對中國侵略、越南軍事力量和1979年越中邊界戰爭三個欄目,誣蔑丑化中國,宣揚越南的極端民族沙文主義,挑起越南人對中國的仇恨。這嚴重違背了兩國領導人達成的“16字方針”和“四好”原則以及兩國總書記達成的要教育兩國下一代相互友好的共識。正是這種煽動直接引發了對中國企業和公民的打砸搶行為。
阮晉勇等人之所以這樣做,不僅和其內心深處的反華情結有關,更深層的因素是他與阮富仲、張晉創等人的路線和權力之爭。阮晉勇在越共最高層屬于主張利用美國制衡中國的民族主義派,他在四巨頭中資歷最深,年齡最小,是下屆越南最高領導人的有力競爭者。但與其同是南方人的張晉創由于在對美對華問題上較為平衡的立場受到了主張在意識形態上同中國合作的阮富仲的支持,這兩人曾聯手迫使阮晉勇在國會為反腐不力向全體代表和全國道歉。在2013年6月的國會信任投票中阮晉勇僅獲得210張高信任票和160張低信任票,他是最高層高信任票唯一低于50%(42%),低信任票超過15%(32%)的人;其親信、國家銀行總裁阮文平僅獲得17.67%的高信任票和高達41.67%的低信任票,幾乎被彈劾。阮晉勇此次大打民族主義牌,主要意圖是借此提高其支持率,雖然暫時抬升了其支持率,卻不料局勢實控,這是他不曾想到的。
但越共十二大的人事布局最終要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由局勢失控導致越南目前和后續損失毫無疑問會影響到中央委員會對其支持,為對黨內和國內外有所交代,首先他要推卸責任,把騷亂說成是“越新黨”所為,企圖借中國對顏色革命的擔憂減輕對其制裁和懲罰力度,甚至通過在這個問題上迷惑中國使之在西沙海域做出對越南有利的讓步。其次,借此打擊“越新黨”。如果“越新黨”的確策劃了這場導致四名中國公民死亡的騷亂,越南政府毫無疑問就可以出重手打擊,即使美國也無話可說。2012年“越新黨”在河內教堂附近的示威中,首犯被重判13年監禁,最輕的被判3年;而武明智僅僅因為以歌曲諷刺越共便被判刑4年。可反觀這次事件,罪行如此嚴重,主犯黎文彥和朱明祥卻只分別獲刑30個月和12個月監禁,這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保護,他們是不是“越新黨”已十分清楚。
〔基金項目:“中國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政治文化視域下的越南政治革新研究”(11CKS021)、云南省教育廳課題“越南國家安全戰略與中越關系前景研究”(2013C025)〕
(作者系紅河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黃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