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輝
“現在我們一些領導干部的決策和施政過程,就像在黑屋子里炮制祖傳秘藥一樣。丸藥拿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些啥。” 把施政過程與炮制秘藥聯系起來、畫上等號,對我來說,雖是首開眼界,卻頗有同感。這話的“專利”,屬于不久前離世的原中紀委委員、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楊敏之。
常識告訴我們,在黑屋子里,既可以炮制祖傳秘藥,也可以生產害人假藥。防止炮制偽劣“秘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像楊敏之所說的那樣——在黑屋子的墻上鑿個洞。一來陽光可以照射進去,二來人們可以抵近觀察。這樣,屋子“里面的人”便不能胡來,也不敢亂來。只是,那洞的大小與高低都要適度。否則,陽光或許可以透入幾縷,“外面的人”因為夠不著,還是看不到里面到底在“干些啥”。
制藥如此,施政亦然。施政本來就該透明,而不應像炮制“秘藥”。可是,在某些施政者看來,施政不透明,甚至很神秘,既便于玩弄權術,又可以搞點名堂。殊不知,少了透明度,失去了監督,好比脫韁之馬,輕者失足翻車,重則車毀人亡。楊敏之在湖南省紀委工作六年之際,曾經做過一番統計,全省平均每年查處違紀案件約9000件,處分黨員干部約8000人。他因此經常陷入痛苦的沉思:“難道我們發展黨員、培養干部,就是為了以后來處分他們嗎?”沉思結果是,每年有這么多黨員干部出現問題、受到處分,根本原因是權力運行得不到有效的監督,是施政像炮制“秘藥”的必然結果。
人民政府“姓”人民。各級黨委、政府也好,相關部門單位也罷,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公開,而是有人不想公開;不是必須神秘,而是有人制造神秘。那些喜歡且習慣于“暗箱操作”的人,深諳這樣的道理,唯其暗乎乎,唯其神秘秘,才能像廟里的菩薩一樣,越顯得尊嚴,越透出魅力。長年累月,虔誠朝拜的人就會絡繹不絕;逢年過節,慷慨進貢的人便會接踵而至。這樣,不單威風凜凜,而且好處多多。何其妙哉。
大量史實證明,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為了防止炮制“秘藥”式施政,為了遏制黨員干部濫用權力,盡量減少領導干部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治本之策是倡導陽光施政,推行陽光運作。即加大施政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一旦真正公開了、透明了,屋子“里面的人”就不能為所欲為,也不敢胡作非為。問題是,在哪里“打洞”,該怎樣“打洞”,才能讓陽光照射進去,才能加大施政透明度?
毛澤東當年在談到共產黨如何跳出周期律問題時,語重心長地強調:“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拓寬人民監督權力的渠道,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我以為,要想各級政府不敢松懈,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首當其沖、至關重要的是——切實加強民主監督,正確實施民主集中。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應當高度警覺的是,時下,在相當一些地方,原本好端端的民主集中制,不是變形了,便是走樣了——民主與集中被人為割裂開來,且“集中”往往是實的硬的,“民主”常常是虛的軟的。說白了,就是“民主不足,集中有余”。因而,必須兩招并舉、雙管齊下。最基本的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強民主集中制教育,養成領導干部正確理解、準確實施民主集中的理念與自覺;最關鍵的是,要積極發展黨內民主、拓展公開內容,加大監督力度、規范權力運行。反之,施政就像炮制“秘藥”的怪象,既難以改變,更無法杜絕。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張功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