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來指導文藝工作
■王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勉勵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并對如何落實這一創作導向進行了深入闡發,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密切文藝與人民的聯系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也為文藝創作和文藝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研究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對開創新世紀新階段文藝發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總書記在繼承和弘揚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文藝思想的基礎上,鮮明地提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開拓了文藝工作的新境界,推動了新的歷史階段文藝的發展和繁榮。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指導文藝工作,為在新的歷史階段奮力開拓中國特色文藝發展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
1.豐富和創新了新時期文藝價值理論。縱觀我們黨的文藝發展歷程,每一個不同時期文藝都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在革命和戰爭年代,毛澤東指出文藝要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明確提出文藝要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新世紀新階段。江澤民指出社會主義文藝要堅持“三個代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胡錦濤提出文藝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習總書記在繼承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文藝價值理論的基礎上,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鮮明地提出文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事關文藝繁榮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做出了科學回答,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和社會主義文藝理論,大大提升了我們對文藝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是指導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
2.闡明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文藝創作方向和創作思想中的重要指導作用。文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首先要反映人民的心聲,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把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從人民中汲取營養,四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始終和人民在一起。文藝集中反映著一個時代人們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風貌,當代中國文藝要肩負起引領社會進步的責任,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和創作思想,自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緊密貼合時代、反映改革進程、彰顯人們蓬勃精神的優秀作品,推動全社會共樹思想信念,共立道德規范,共建精神家園。
3.指明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首先要做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工作者,習總書記說:“文藝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因此,作為文藝工作者,就應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其次要做無愧于人民的文藝工作者。在座談會上,習總書記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人民”,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這次會議又一次明確了“二為”方向至今未變,它仍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這也對我們文藝工作者創作之路指明了方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想創作出好作品,一定是離不開生活,離不開人民的。第三要做無愧于自己的文藝工作者。習總書記說,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那我們文藝工作者更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能單純為了經濟效益,違背了自己的良心。文藝作品不能沾滿銅臭氣,那我們文藝工作者更不能做金錢的傀儡。浮躁、低俗是創作不出來精品佳作的。
準確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對文藝工作指導的基本要求,對保證文藝的正確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首先要反映人民的心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人民心聲是來自人民心底的呼喊,是他們心靈深處最急迫、最真誠的聲音。認真傾聽人民呼喊,深切感受人民愿望,才能了解人民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人民心聲才能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反映、流露出來。把堅持“二為”方向落到實處,就是要反映人民心聲。時時處處把人民的冷暖悲歡放在心中、訴諸筆端,文藝作品就會生發出巨大的感染力,使人民在對自我影像的觀覽中獲得真切的警醒、激勵和鼓舞。人民是國家發展的力量源泉,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不能不以人民為中心。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把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隨著時代和社會前進而不斷變化發展的,把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在發展中科學認識并正確處理文藝的普及與提高的辯證關系,這是能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關鍵。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文藝創作才可以據此把握好普及與提高的尺度,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的接受期許和欣賞期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這需要文藝創作及時感應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跟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成長與發展,從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出發切實地去提高,創作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不斷提升人民的審美品位和人文情懷,不斷提升人民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不斷強化人民追求真善美的自覺意識,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邁上新臺階。
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從人民中汲取營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他要求文藝工作者“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可以說,自覺地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在人民中發現美、創造美,從生活中汲取詩情畫意,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來哺育自己,這是我們文藝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道路。對于一位文藝工作者來說,如果脫離了人民,將永遠失去自我。這是因為人民就是包括內容和形式在內的我們的一切,脫離了人民,失去了來自人民的滋養,我們剩下的將只是一個虛妄的存在。文藝工作者只有讓自己的靈魂經受洗禮,才有可能在其創作的作品中表現人民的靈魂、人民的精神。從人民中汲取營養,就是要尋找到我們的根,尋找到我們的生命和靈魂的堅實的依托,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說:“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4.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始終和人民在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和人民在一起,與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憂共樂,心靈才會被理想的陽光照亮,個人主義偏執的陰霾才會被驅散,私欲膨脹的虛妄堅冰才會被融化。始終和人民在一起,就會從人民的角度來看待和認識事物,文藝家內心感受到的就不再只是一己之偏見,而是具有共性的經驗。這樣,在文藝家的作品中,人民群眾才有可能不被描寫成消極或者孤獨的個體,并堅定人們對美好希望的憧憬和信心,鼓勵人們在實踐過程中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創造性力量。
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對文藝工作的指導,必須要做到精神價值與藝術創造的完美結合。
1.堅持文藝創新,增強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新的時代、新的生活對文藝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文藝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通過生動的形象和感人的形式來反映人民心聲,尋找人民的精神文化與改革進程、發展實踐、現實生活的契合點。反映人民心聲,一要反映得真實、真誠,二要反映得深刻、充分,三要反映得讓人動心、動情。時時處處把人民的冷暖悲歡放在心中、訴諸筆端,文藝作品就會生發出巨大的感染力,因為人民從這樣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他們真實的自己。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積極創新文藝的內容、風格、流派,拓展文藝的體裁、題材,豐富文藝的表現形式和手段,創作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不斷增強文藝的表現力、吸引力。
2.樹立導向,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作為檢驗文藝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當代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的文藝價值取向多元并存。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當以人民為中心的作為自己創作導向,熱忱謳歌中華民族堅強不息的奮斗歷程、改革開放和民族復興的輝煌業績以及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在文藝創作實踐中,要著力培育和弘揚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讓人們在美的藝術享受中受到啟迪和教育。引導文藝工作者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戰,多出精品,塑造出具有時代風采、催人奮進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熱情鼓舞人們前進。
3.以“三貼進”更好地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落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是社會主義文藝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根本途徑和具體要求。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第一線,深入基層最前沿,深入到人民群眾當中,才能創作出人民滿意的優秀作品,才能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真正落實“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把人民作為文藝的表現主體,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了解群眾、關心群眾、歌頌群眾,拜群眾為師,從現實生活和群眾實踐中激發靈汲取營養、搜集素材、提煉主體,從而創造優秀藝術作品,實現藝術進步。
4.引領示范,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習總書記的講話對提高文藝工作者自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藝工作者是先進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應當在構建為人民服務的藝術實踐中走在前頭,起到表率作用。文藝工作者只有堅持德藝雙馨,才能使高尚的精神內涵和高超的藝術才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才能承擔起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所以,在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文藝實踐中,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塑造并自覺踐行藝術是反映人民心聲的價值觀,堅守藝術理想,恪守職業道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自覺抵制低俗之風,努力創作出人民滿意、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