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亮
錫劇
——人民群眾喜愛的地方戲
■潘冬亮
錫劇繁衍至今約莫二百年左右歷史。進入城市的時間約為百年光景。由于它扎根于水鄉沃土,劇目演繹尋常百姓的喜怒哀樂,又能順應時代發展,體現時代特征,唱腔兼收民歌小調,伴有悠揚動聽的江南絲竹,又海納其他劇種唱腔精華,不斷提高完善,深得蘇浙皖太湖沿岸地域乃至全國許多地區人民的喜愛,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錫劇是華東地區三大劇種之一,在江蘇是四大劇種之首,享有“太湖紅梅”的美譽。2008年6月7日,錫劇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早期的錫劇被人民稱作“灘簧”,而“灘簧”起源于蘇南吳語地區、太湖流域一帶的農村民間腔調。這種民間腔調,是從抒情山歌、敘事山歌,發展到帶有人物、故事情節的長篇敘事民歌,逐漸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
常錫“灘簧”是農民群眾自己在生活和勞動中逐步創造和豐富起來的。人們口口相傳,日臻完善。因此,常錫“灘簧”是江南農村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風格,和群眾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勞動人民代代相傳、集體創作的。所以,錫劇從一開始就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即使在舊社會遭到反動政府的禁止、摧殘,但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扎入了根的地方戲—錫劇,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就像壓在巖石下的野草一樣,頑強的生長。長期以來,錫劇被人民群眾視為鄉音,喜稱為“家鄉戲”。
人們在心理上一般都是希望好人有好報,壞人要受到應有懲罰。而錫劇的劇目基本上都能符合大眾的欣賞心理,落難的好人終有好報,得勢的壞人都受到懲罰或沒有好的下場。劇目最后一般以大團圓結局。劇目中所宣揚的忠、孝、節、義,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使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頌揚真善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有著傳播正能量的積極作用。
例如傳統錫劇《珍珠塔》,講的是河南方卿,奉母命到襄陽御史府投親借貸,恰逢姑爹陳培德壽辰。在蘭云堂上,勢利姑母方朵花因他落魄而來,在賓客面前丟了臉,惱羞成怒,不但不借錢,反而將他羞辱一番。方卿蒙羞含恨,負氣而走。表姐陳翠娥聞訊趕到后花園,暗將稀世之寶—“珍珠塔”贈與表弟方卿。方卿遭難后幸遇畢大人相救,三年后得中狀元。他假借唱道情羞辱姑母,母親斥責方卿不該挾嫌報復姑母,有道是“不容人者人不容,不尊人者人不尊”。方卿跪地認錯。方、陳兩家重修舊好,“珍珠塔”也給方卿和陳翠娥帶來一段好姻緣。
《夜明珠》講述了古代發生在太湖之濱不孝兒的故事。趙氏早年亡夫,含辛茹苦養育兒子趙繼福、趙繼祿成家立業。不料兩子毫無盡孝之心,把老人當成累贅,百般謾罵。趙氏忍無可忍,欲投湖自盡,恰逢養女碧玉回家探母,將其勸回家中。后鄰居傳言,趙家藏有傳家之寶“夜明珠”,價值連城。趙家兄弟見錢眼開,一改常態。趙氏明白他們的用心,一口否認有“夜明珠”之事。兄弟兩人即原形畢露,把趙氏逐出家門任憑風吹雨打。碧玉四處尋找養母,在望湖亭邊找到昏倒在地的趙氏。從此母女兩人相依為命,碧玉出于正義告狀巡按。趙氏兩兒不養娘親,天理不容,律法條條,豈容違拗,受到應有的執罰。劇目演出結束,人們無不拍手叫好!反應出了不孝之子是過街老鼠,人人都會喊打。
《周處》是新編傳奇歷史錫劇,它講述的是宦門出生的周處,因其父早亡,其母耳目失聰,無法管教。因而驕縱成性,目空一切,橫行鄉里,成為宜興“三害”之一。村姑風芝以她的正義、善良、純樸、勤勞、勇敢、智慧激發了周處的正義感,使他以精湛的武藝,超人的臂力去射虎斬蛟,為民除害;使他認識錯誤,改過自新,成為為國為民的將才。該劇既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又使人們獲得美的享受。
錫劇劇目中有很多善惡報應的大團圓結局,通俗好看,也迎合了人們懲惡揚善的心理需求,因而這些戲人們百看不厭,常演不衰。
錫劇和其他劇種一樣,共同的特點是角色行當齊全。觀眾可以從一出戲里欣賞到眾多角色行當的表演,尤其是不同唱法的名家薈萃,他們的精彩演繹,會給人們大飽眼福,大過戲癮。許多人已成為錫劇戲迷,有的已成為錫劇名票,錫劇票友社和各種業余劇團遍布城鄉各地。飯后茶余,人們對戲曲中演員的演唱表演不時也學著哼唱幾句。
《珍珠塔》故事生動,現實,人物眾多,生、旦、凈、丑行當齊全,人人有戲,步步精彩,場場的笑、抖、唱、念、做、舞都有看點,能夠給觀眾帶來美好的享受。同時也能給觀眾帶來喜、怒、哀、樂的感受。錫劇名家王彬彬以精湛的演唱和表演技藝把方卿演繹的出神入化,他渾厚、宏亮的唱腔,綿中有剛,剛中有綿。使人進入意境,聽了使人如癡如醉,意猶未盡。
錫劇《周處》一改過去小生以書生氣,脂粉氣為重的藝習,表演上有所突破,開創了陽剛式小生的路子。水中舞龍、竄、躍、飛、舞。顯示了演員們不凡的舞臺功夫,整場演出始終牢牢吸引著觀眾的眼球。著名演員詹立新以老旦演繹周處母親,把一個賢淑的太守夫人,表演得栩栩如生。在全劇的高潮之處—蛟橋驚雷的一折戲中,“耳聞孽子回了城”?一聲導板,聲音洪亮飽滿,感情豐富,踉蹌登場,步法急而不亂,而對周處怒而不野,表現出一個富有教養的太守夫人的氣質,以聲傳情,以情入聲,聲情并茂。觀眾贊口不絕。
錫劇是老百姓喜愛的地方戲,許多劇目并沒有宏大的主題,都是把民間的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通過藝術加工在舞臺上有演員演繹出來;沒有生硬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講述一個淺顯的道理,從而使人們在欣賞、娛樂的同時,也從中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