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烽
淺談《三笑》之龍亭書
■陳烽
《三笑》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長篇彈詞,書中語言通俗生動,通篇笑料不絕,故被稱為“長腳笑話”“噱書”。《三笑》分龍亭書和杭州書兩部,在我學習的龍亭書中,人物角色繁多,是難說的“五毒書”。本文將著重敘述對龍亭書中幾個特別角色的理解,以及對此書目中的彈唱的看法。
評彈 角色 彈唱
蘇州評彈是一種流行于江浙滬一帶由評話和彈詞結合而成的曲藝,歷史悠久,表現內容豐富,有著濃郁的蘇州地方特色。我學習的長篇彈詞《三笑》,就不失為蘇州評彈中的一部經典書目,在學習過程中,我受益匪淺,也對評彈有了更深的理解與熱愛。我學習的《三笑》龍亭書,即唐伯虎點秋香,書中可以說是生旦凈末丑樣樣都有,是難說的“五毒書”,接下來我將就書中較難掌握的特別角色--唐伯虎和秋香、大踱和二刁,以及此書目的彈唱,講述一下我的理解與看法。
(一)風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一榜解元,風流才子,他玩世不恭,人稱“唐孩子”。這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形象,在人們腦海中留下的是刻骨銘心的烙印,看似簡單易懂的詩作卻包涵著無盡微妙空靈的意味。就是這么一位“江南第一才子”,在當時那個朝代為了追求華相府的丫鬟秋香,卻情愿賣身入華相府為奴,堂堂一位解元能為了愛情而做出這番舉動,可以說是驚人之舉。在塑造唐伯虎的人物角色的拿捏上,難就難在如何把解元才子的氣度和才華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表現出來,雖然玩世不恭但又不失大氣穩重,又要有雅俗共賞、古今貫通的特性,使其具有無盡的魅力與韻味,又要有青春洋溢的娛樂性,同時融合超越時代范疇的前衛性使其做到通俗易懂,要做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二)佳人“三笑”——秋香
“一顰一笑皆有戲”,一部彈詞《三笑》,皆由佳人秋香“留情三笑”而起,作為全書的核心導因與最關鍵的標志性細節,秋香的三笑,在整部書中可謂秤砣雖小壓千斤,有著極其細致生動的用心審美、重情寫意與由衷贊嘆。秋香,雖然是個丫頭,但出身并非丫鬟,而是翰林之女。熟讀詩書,聰明伶俐,因家道中落賣入相府為奴,實屬無奈。《三笑》的字里行間透露出,秋香的無意三笑,輕松而自然,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緣,真的是妙不可言,絕不帶任何輕薄之感。知書達理、溫柔賢淑的大家風范,與善良單純、調皮好奇、自尊自愛的少女情懷三者于一身,才是一個生動的秋香。這樣的文藝視角,這樣生動刻畫的秋香,渾然天成,毫無生硬造作之感。從一開始的不愿接受唐伯虎對自己的愛意,直到后來慢慢對唐寅產生好感,最終肯將自己的終身托付給唐伯虎,其中秋香內心的感情變化,是一步一步慢慢升華的,是絲絲入扣的,細膩動人的,所以在表演的時候要格外的謹慎小心,要注意角色感情的細微變化,不能不到,又不能太過。
(三)噱頭之大踱
說書,講究的是說噱彈唱,用“長腳笑話”來贊美一部長篇只有《三笑》,這種評價是了不起的。而龍亭書中大部分的噱頭都是由大踱和二刁產生的,因此這兩個角色是不可或缺的。聽徐老的五十三回長篇錄音,每每說到大踱二刁,總能令聽眾們捧腹大笑,而我們雖看不見形體,卻也會跟著笑的停不下來。所以只有把這兩個角色塑造好了,整部書就活了,也就有血有肉了。先說大踱,大公子姓華,名桐,是華太師的長子,雖然是名門之后,但是長相比較丑陋,眼睛一只睜開,一只閉攏,歪嘴巴,面部神經扭曲,還是個結巴,說話說不清楚。兩只手打西洋偏袖,走起路來膨膀膨腳,蹺勒蹺,嘴里還要打號子,而且十分的愚鈍。在起這個角色的時候非但要求演員要結巴,眼睛要一只睜開一只閉攏,而且必須要加上一系列的形體動作,這樣才能使得整個角色“活”起來。但是,大踱雖然愚鈍,丑陋,但是他非常的老實,善良,讓人覺得非常可愛,王鷹老師在傳授教導我時說過,“只有讓觀眾覺得大踱是可愛的,善良的,你的角色拿捏才是正確的。”所以我一直在朝著這方面努力!
(四)噱頭之二刁
二刁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角色,姓華,名昌。他是華太師的次子,他為人比較刁鉆精明,老出壞點子,總是欺負老大。二刁非但是個刁嘴,而且長相也非常一般,講話時兩手握拳戳在下巴底下,走路時嘴里熱鬧得很,敲鑼打鼓,最主要就是要顯形,顯只“猢猻”形,神情動作非常夸張。其實以前我覺得,臺上這樣做只“猢猻”有點難看,有點毀形象嘛,所以老實說剛開始學的時候并不是很喜歡。但是慢慢的又覺得很奇怪,每次看王鷹老師示范二刁角色時,覺得非常滑稽幽默,一點都不覺得丑和討厭,反而十分的可愛討喜,活靈活現,使我忍俊不禁。我就想為什么太先生起二刁,就那么的討人喜愛和歡心呢?后來王鷹老師就跟我講,二刁雖然是個丑角,但最主要他是一個喜劇人物,是個逗人發笑的滑稽人物,要突出他的“喜”,而忽略他的“丑”!這幾句話我是大受啟發,慢慢我自己也覺得,二刁雖然比大踱來得精明來得刁,但卻不是壞人啊,雖是丑角,但卻不是反面人物,而是個有點小囡脾氣,喜歡耍小聰明貪小便宜,還經常闖禍的一個幽默人物。起到這個角色,絕對不能去丑化他,而是要讓他幽默些,風趣些,還帶點調皮。慢慢的,我也喜歡上了這個小人物。而且現在我覺得起二刁有個小訣竅,第一,他雖然是個刁嘴,刁歸刁,但口齒還是要清楚;第二,臺上不能膽怯,一定要放得開,表演上要干凈利落,詼諧幽默;最主要第三,顯“猢猻”形的時候,點到即止,不能惡形惡狀,丑中見美,巧中見戲!
龍亭書中的彈和唱,書中的彈我覺得一般都是為唱而服務的。龍亭書當中的琵琶三弦彈與其他書完全不同,因為是風格書,故而徐調的三弦琵琶彈法也是另有一功,區別于其他流派。不管是過門還是伴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必須持之以恒地去摸索和不斷地練習才彈出它的味道。而龍亭書中的唱一般都是以徐調為主,徐調大家都知道,被稱之為“糯米腔”,音調清朗,節奏舒緩,行腔柔綿委婉,他對演員的嗓音條件要求比較高。因為定調比較高,需要男生真嗓子和假嗓子都要非常好,而且在唱到高音時能做到“假為真用”,做到真假嗓一個音色,融會貫通。在學唱書中徐調的過程中,讓我意識到,徐調雖然被稱為“糯米腔”,但其實糯的只是音符,其實它的咬字和發音是非常非常陽剛的,簡單的說就是柔中帶剛,就像打太極!徐調唱腔組合也是千變萬化,它并不是單一的只適合小生花旦的唱腔,而是能適用于各種角色,并且能表現各種人物的喜怒哀樂的唱腔,這就是大流派的魅力啊。特別徐云志老先生在對龍亭書中唱腔的設計和安排上,幾乎是接近完美的。都是從人物感情出發,從書中內容出發,簡直到了無可挑剔的地步,不得不讓人佩服!由此看來,我也只是學到了徐派藝術一點點皮毛而已,還有很多的功課等著我去做,還有很多的難關等著我去闖。
蘇州評彈 《三笑》,之所以能擁有如此持久的藝術魅力,我覺得主要依靠的正是對敘事情節和精妙細節的描述、鋪排,對書中人物生動的刻畫,以及對趣味性次要人物的增添、豐富,使其越細、越奇、越復雜、越曲折、越生動,同時在字里行間又透露著無盡的魅力與意蘊,雅俗共賞,展現其獨具特色的藝術亮點。自己學了《三笑》,說了《三笑》,藝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離真正的懂《三笑》,理解《三笑》,或許還差的很遠,很遠……但我們熱愛它,熱愛唐伯虎秋香,熱愛大踱二刁,更熱愛徐派藝術,正因為我們的熱愛,我相信自己會加倍的努力,早日領悟其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