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芳
程式與自我感覺應是演員的一種有機天性
—— 《白奶奶醉酒》表演感悟
■潘芳
戲曲表演絕對離不開戲曲程式。戲曲程式不僅是整個戲曲中的某一部分,它還貫穿在復雜的戲曲綜合藝術中的所有方面。戲曲程式是創造戲曲形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樂隊伴奏、舞臺美術、服裝頭飾都有它的程式,演員表演也有他不同的表演程式。生、旦、凈、丑,老旦、彩旦、青衣、花旦、老生、小生、文丑、武丑等等也都因為人物性格年齡的不同而有他們各自夸張、虛擬而又規范的表演程式。因此,無論是樂隊伴奏,舞臺美術,演員的表演都在這種既有規律而又十分自由的程式之中。戲曲程式從它的內涵來看,具有夸張性、鮮明性和規范性這三條。但夸張也要有所限制要規范、鮮明,至于虛擬性、節奏性等也都包括在夸張之內。因此,作為一個演員如果能深透地理解程式表演含義,將程式表演與自我感覺融為一種有機的天性,這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表演是塑造人物最重要的手段,在戲曲舞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臺詞提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觀眾的心隨著角色的心理起伏而波動、變化。所以戲曲表演一定要做到傳情達意,清楚悅耳。何為傳情?那就要通過你的表演和語言,把角色的情感和內在的涵義以及角色的喜怒哀樂傳達給觀眾,讓觀眾與你同喜同憂。何謂達意?說白了就是讓觀眾看明白你的表演與臺詞是什么意思,要達到什么目的。傳情達意、清楚悅耳,看似簡單,但要表演得有聲有情、有韻味,道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來確實不容易。
表演與臺詞,是演員表達思想的工具,舞臺上的表演與臺詞應是由演員意志出發的,是有行動性的;行動性的表演是具有內容的。演員要清楚地知道,他所表演的臺詞要在本角色身上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只有做到這一點,演員的思想才能不在空中漂浮,而轉化為有明確表演目標的語言動作。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真正的藝術作品里,每一句話都有其隱含的內容,那就是“潛臺詞”。演員在表演臺詞時就是要挖掘潛臺詞,通過表演、演唱、動作、表情,把潛臺詞表達出來。因此,我們在處理角色臺詞的時候,首先要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入手。只有把握住人物的準確語言行動,才能把臺詞表演和演唱說清楚,讓觀眾看得見、聽得清、聽得懂,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和享受。同時,運用獨具個性魅力的表演,生動地刻畫人物性格,鮮活地創造人物形象,這樣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為人所愛的人物形象。
戲曲之所以讓觀眾感到真實可信,親切動人,就在于它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片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但它又不是自然主義的生活照搬,而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更典型、更凝練的生活。所以在舞臺表演上它受時間、空間的制約,要求以最少的語句,表達出更深的意念。因此,戲曲的表演和演唱,要言簡意賅。
要想做一個優秀的戲曲演員,沒有文化,沒有藝術修養,就不能很好的刻畫人物,表演的臺詞如同白開水一樣,沒有一點內涵。怎么能把臺詞詮釋的更好更深刻?演唱則要動聽、動情,不動聽則不能醉人,不動情則不能感人。
現在正處在開放的年代,正是古今中外各種舞臺藝術群星閃爍、角逐爭勝的時代,我們的戲曲表演如果只是熱衷與模仿、抄襲、拾人牙慧,創造上不能表達出自己獨樹一幟、具有地方特色、特點的東西,那將是演員在表演上的失敗。
我在梆子戲《白奶奶醉酒》中扮演白奶奶的演出過程中,對如何理解、表演這個人物,如何在傳統形式表演的基礎上,進行夸張、創造適合當今時代的表演,塑造出人們喜聞樂見的人物形象,作了一定的努力也有深刻的體會。
《白奶奶醉酒》是梆子戲傳統劇目,也是藝術家趙金生老師的代表劇目之一。原本是多場次、多人物的傳統古裝戲,演出時必須在三個小時以上,后來經導演精心加工改編,在演出時還有兩個小時,主要集中在白奶奶醉酒后的大段唱腔和表演上,如其中的二八板,二八板是梆子戲中敘事性較強的板體,唱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如行云流水。但有一點,演員必須具有優質的嗓音和情感的處理技巧,否則聽起來枯燥無味,感情不但表達不了,還讓人聽得乏味,使這部優秀作品黯然失色。我在充分吸收趙金聲老師唱腔神韻的基礎上,又充分發揮自己的嗓音高亢、圓潤、具有穿透力之優勢,高潮處翻江倒海,低沉處委婉凄切,動情處字字生情,每場演出都能讓觀眾隨著我的情感波動而波動,笑聲不斷,掌聲四起,令人陶醉,令人動容。
豁達開朗、心地善良的白奶奶,平時喜歡給人說媒,閑下無事還喜歡喝個小酒,但她從不贊全用金錢買賣婚姻,更不贊成那些仗勢欺人,欺男霸女的惡勢行為。正如她歌詞里所唱的:“富貴家娶妻納妾如兒戲,窮人家恩愛姻緣難成親”。有力地揭示了白奶奶對“惡人憎恨,對窮人憐憫”的鮮明人物性格。
劇情一開始,隨著一陣爽朗的笑聲,白奶奶手里拿著酒葫蘆踉蹌的走上臺來,舉起酒葫蘆往嘴里倒了一口,接著唱到:“白奶奶我笑呵呵,一天到晚常奔波……奶奶我雖然好喝酒,也不能把人家的孩子倷油鍋,……缺德的媒人我不做,奶奶我照樣天天把酒喝。”字里行間體現了老太太愛憎分明的鮮活性格。在那個沒有窮人說理的地方的年代,白奶奶卻能機智地拒絕財主,又保住了張三的女兒沒有被欺辱,真是不容易呀!
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錢家酒店的老板女兒錢翠娥,因長得十分丑陋,所以到了談婚論嫁年齡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夫家,因此也成為他母親錢氏的一塊心病。錢氏多次托白奶奶與她女兒說媒,但是還要求對方不但相貌好,還得與她門戶相對。這下白奶奶可無奈了。說來也巧,白奶奶在與人說媒的回家路上,正好遇見一個惡少,胡家公子胡有才正在追趕一個平時和白奶奶非常要好的的貧家女子趙鳳英。趙鳳英多年前就與表兄童桂成訂了親,由于童桂成家境貧寒,無法迎娶表妹鳳英,所以婚事一直耽擱著,白奶奶看到胡有才就想到了錢翠娥,她讓趙鳳英到錢家酒店暫時躲避,忙給胡有才說:“你追趕的這位女子就是錢家大小姐,只要你愿意這門親事包在我身上了。”胡有才忙給白奶奶磕了個響頭,喜滋滋跑回家稟報母親去了。
在相親那天,錢、胡兩家因怕自己孩子丑陋被對方嫌棄,所以各自找了一個替身前去相親。事有湊巧,替身正是童桂成和趙鳳英。洞房之夜,他們兩個美滿的結為夫妻。錢、胡兩家丑事敗露,最后也只有像劇中人白奶奶所唱到的:“結婚姻本是您兩家情愿,到后來互相哄騙與我何干呢。”
這個戲既是老戲新排、老戲新演,也作了全面出新,特別是在程式表演上走出新的路子。白奶奶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風趣豁達、良莠分明、樂于助人的熱心人。因此,我在表演上既不能像老旦那樣矜持穩重,又不能像彩旦那樣潑辣。既要掌握白奶奶的人物性格,又要采用喜劇的風格,去夸張、渲染她。集老旦、彩旦之典型程式,加以夸張、渲染,創出她特定的臺步和身段表演。特別是醉酒一場,白奶奶的喝酒動作和假醉后的醉步動作,我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夸大渲染,既不損人物形象,同時也增強了時代感,使人看了覺得新穎恰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一個演員,要掌握傳統的表演程式,重要的是要根據時代的要求、觀眾日益提高的欣賞水品、舞臺表演的需要,去不斷地發展它、創造它,并能靈活地運用它。舞臺上以虛為虛,是完全的虛無,以實為實,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動人,唯有以實為虛,化實為虛,才有無窮的意味,悠遠的境界。文藝工作者要具備廣泛的知識、見識和膽識,充分運用靈氣、底氣、才氣、骨氣、運氣。自覺做到學無涯、思無涯、悟無涯、情無涯、愛無涯、美無涯、業無涯、義無涯、善無涯、緣無涯、樂無涯、境無涯。這樣才能增強演員的“悟性”,不斷地熟悉生活,仔細揣摩,把表演的自我感覺煉就為一種天性。在創造角色中無往而不勝,取得令人難忘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