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勁豐
舞臺光色的運用
■高勁豐
光色指舞臺上光的色彩,是舞臺燈光中最能表達情感的要素。在渲染戲劇的情調、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情感方面,起著顯著的作用。它對舞臺上所展現的布景、服裝、化妝及道具進行“二次著色”,統一和協調舞臺畫面中所有可視形象的色彩。舞臺光與色的結合是舞臺燈光造型藝術效果的重要手段。色光在空間相交是不會改變的,只有落在被照物景上才改變原來的色彩。
舞臺光色的形成,主要采用的方法有:①燈具附加濾色片(或換色器),獲得彩色光。②選用不同色溫與顯色性光源。③通過燈光控制設備調節燈具的亮度,使光色產生變化。④在特制的新型燈具中,運用電腦控制設備調控光源輻射的光譜,產生不同的光色。⑤現代綠色節能型LED燈珠,利用三基色原理,產生不同光色。現在運用比較廣泛。
舞臺光色的疊加,主要采用二種方法:①光色相加法—不同色彩的燈光,投射在同一區域,通過控制設備調配混合所需的光色。②光色相減法—同一燈具上,疊加不同色彩的濾色片,獲得所需的光色。
舞臺燈光運用中呈現的色彩,是光色與物色的結合,以及光色與物色吸收與反射的規律。主要有:①無光即無色。②白光下物色即物體原有本色相。③光色與物色色相相同,照射后物色越鮮明。④光色與物色色相互補,照射后物色變灰暗。⑤光色的明度、飽和度越高,物色越趨向光色。⑥白色物景易反射,黑色物景易吸色。⑦同一光色照射色相相同質料各異的物景,色彩效果不同。粗糙的物景色彩較暗淡,細密的物景色彩較顯明,光滑的物景其高光點全反射光色。⑧透明的物景易透射各種光色。其透明度與透射率成正比。⑨各種棱面薄膜物景,可折射五彩繽紛的光色。⑩紫外線光照下,各種熒光物質可激發艷麗的色彩,非熒光物質則黯然失色。
舞臺的光與色,好比是飛禽的兩翼,掌握好它的功能,就可以在廣闊的藍天自由飛翔,就可以在舞臺上以人物為中心的前提下,創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意境和新的天地。淺析如下:
1.單一色光的使用:單一色光是指在表演區只用一個色彩的色光,用以構成演出需要的燈光氣氛。根據創造的要求,即可選用冷色光,也可選用暖色光。使用單一色光的最大的特點是光色比較鮮明,不會產生色光彼此間的沖淡或變化。在戲劇和舞蹈的演出調度中,有時就利用單一色光突出需要表現的一組造型。例如,在戲劇的演出中,常用中藍色光或淺綠色光表現夜色或黎明。在舞蹈演出是,常用單一色光烘托群舞是強烈燈光氣氛,而且隨著舞蹈情緒與節奏不斷變化,用以加強舞臺的演出氣氛。使用單一色光是,一般不太強調明暗,若要求稍有明暗區別時,可以采取多種辦法,如布光時一側燈多另一側燈少;若兩側燈具相同,可以在另一側加紗;也可使用控制系統稍微壓暗一側的光度。
2.同種色光的使用:同種色光是指色相基本接近,但在濃度上卻有區別的一組色光。例如,藍色就有中藍、綠藍、亮藍、淺藍、天藍等;粉紅色就有橙粉紅、艷桃紅、粉紅、淺粉紅等。燈光設計運用同種色光創造燈光氣氛,主要是利用它們在亮度上的區別和色彩感覺上的不同,在舞臺上構成明暗層次。如果舞臺上布以艷桃紅色光,而上場門一側使用粉紅色光,這樣構成的燈光效果是在粉紅色調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明暗區別。再如,我們可以利用同種色光突出局部演區,在布以中藍色光的演區中,以兩側臺口測光使用淺藍色投射局部演區,由于亮度上的差別,使局部突出。根據不同的需要,也可使用其它的“藍”,如亮藍色光、天藍色光等。在燈具部位上,可以根據人物的調度及其布景的地位不同,選用逆光、兩側天橋光、臺口頂光等。部位的變化,可以獲得不同的光影效果。
3.同類色光的使用:同類色光是指同為冷色光或同為暖色光。經常使用的冷色光有中藍、綠藍、亮藍、艷藍、淺綠、艷綠、紫、淺紫、青蓮等;暖色光有大紅、紅、艷玫瑰、深桃紅、艷桃紅、深橙紅、橙紅、金橙、金琥珀、淺琥珀、金黃、中金黃等。以冷色光中的中藍為基本色光,下場門一側用中綠色光,就可以構成夜晚月光下的感覺。如果要求加強正面的亮度,可以把正面光換成天藍或較淺的中藍。在使用色光創造氣氛是,必須掌握色光的光影效果和燈具部位、色光亮度的關系。若以橙紅色光布滿全臺,在舞臺中部稍后部位,向臺前部位投射中金黃的逆光,這樣一來,表演區人物身上金黃色光的逆光光影非常鮮明。如果為了情節需要兩種色光互換一下,則人物身上橙紅色光的逆光光影就顯得暗淡,此時只有增加燈具數量或加強橙紅色光的光量,才能獲得比較鮮明的逆光光影。
4.對比色光的使用:對比色光是指冷色光與暖色光的對比。在使用中分別以冷色光和暖色光從不同方向投向表演區的人物或物景,由于色光的對比和反襯,可以獲得比較強烈的色光效果。除了烘托氣氛外,還可以加強人物或物景的立體感。在使用對比色光時,要掌握不同部位的選擇,如正面光和頂投光、正面光和頂逆光、兩側流動光的對投等。使用兩側天橋側光部位,用紅綠兩色光對稱地投射演區。根據所需要的光影效果,若要求強烈,面光可以使用天藍或淺藍色光。這種布光用色的方法,可以調換多種色光,如紅與中藍、橙黃與中藍、粉紅與中綠等對比色光。同時要掌握好正面光的色彩、亮度和對比色光之間的變化關系。例如,舞臺正面使用天藍色光,逆光使用粉紅色光,這樣一來,在清爽的藍色調中,人物的身上鑲著明快的粉紅色光。使用這種布光用色的方法時,逆光有足夠的亮度才能得到逆光的色彩效果。使用天幕時,應注意逆光的光色要和天幕的色彩有所區別。若使用深色底幕,要注意逆光光束的方向和角度,不要影響舞臺畫面的和諧。
5.色光并置的使用:在表演區內,以不同的色光投射不同的部位,這樣在舞臺上就形成了色光的并置情況。色光色彩的區別,在舞臺空間內形成了明暗,可以用來表現物景的層次,突出人物等。色光并置是燈光設計經常使用的技法。例如,在舞臺前后兩個區間,布以綠紅兩種不同的色光,通過兩色的對比,使兩個區間的色彩感覺都非常強烈。或通過冷色光和暖色光的并置突出局部,除局部區間外,要以冷色光布滿大區間,然后用暖色光投射局部區間,達到突出局部表演區間的目的。或在舞臺的整體表演區內,左右兩側并置以不同的側光,形成比較而構成明暗。這種用色和布光的方法,在室外景中經常使用,用以表現陽光與陰影部分的明暗關系,一般用金黃色光表示陽光,淺藍色光表示陰影部分。在一個夜晚的室內景中,上場門一側有一盞道具燈,通過橙黃、淺藍、中藍三種色光的并置表現室內光從亮、稍亮到暗的層次關系。或以橙紅、橙黃、天藍三種色光并置投射三個不同區間。根據具體的表演需求,在舞臺的演區空間內使用多種色光的并置,形成幾個不同的色彩空間,這幾個色光可以都很突出,也可以有所側重。
例如,滬劇《星星草》燈光處理,這個戲的布景是寫意的,光的處理除了描繪意境外,主要就是突出主要人物,這一幕演區光的運用,就是三種色光的并置。主要演區用強金黃色光表示為白天;站臺旁是林老師站立的部位,投射以紫色光,由人物服裝色決定;靠近舞臺中部偏向上場門一側,為人物上場處,投射以淡藍色光,表現為下雨天的陰冷,利用三色光并置處理,展示了演區的氣氛和層次。《星星草》第二場家訪張立萍。小院門的黃昏時分,以上場門橙色光源勾勒門框與頂部瓦片的受光處理,背光面由頂部碘鎢燈藍色光普照,轉夜色時陽光的模擬光源漸暗,月光模擬光源偏下場門的側逆光漸亮,原來黃昏時分的背光陰影部分成為月光效果表現的受光面。表演區域主要集中在偏上場門一側,黃昏時分由淺藍與淺粉兩組基本光完成演區照明,轉夜色時淺粉光漸收,在老奶奶提油燈上場時,淺粉色基本光略微提亮,淺藍色基本光略微壓暗,在老奶奶與孫子回頭時注視著老師縫補衣服時,淺藍色基本光收,同時淺粉基本光再提亮。《星星草》第三場敘述的是“挽救李海龍”情節。林老師冒著風雨交加的晚上尋找、挽救學生李海龍。燈光、音響效果結合制造出:雷聲、雨聲、風聲、閃電等大自然現象,渲染出劇中的黑暗、壓抑、恐布的舞臺效果。這段戲在場景氛圍:天幕由天排碘鎢燈藍色加橙色、逆光2K回光淺藍、側光2K聚光燈深藍和淺粉色疊加完成,操作時注意:黃昏時分用柔光燈以逆光方式投以藍色光,同時透出天幕的暖紫色,形成藍紫色調;轉夜時柔光燈的逆光漸暗,樹林形成剪影融入到天幕藍色之中。整體表達劇情中需要的燈光氛圍。其中老奶奶在偏上場門表演區域向老師敘述孫子的身世;老奶奶與孫子在偏上場門表演區域內注視著老師縫補衣服。從視覺構圖方面來看,情況適合從上場門向下場門投射夕陽的模擬光源,從下場門向上場門投射月亮的模擬光源,陽光與月光的相對方向的選擇要符合自然規律。制造出不同氛圍來描寫人物心理變化與人間真情。
6.白光的使用:在舞臺上,凡是不使用濾光片的燈具,其投射出的光線統稱為白光。在舞臺燈光的創造中,可以把白光作為色光的一種,與其它的色光配合使用,同樣可以創造燈光氣氛,構成層次。由于人們較長時期生活在白光的條件下,從人眼視覺上對白光感到舒適。若要在表演區獲得高亮度,使用白光最有力。白光的另一特點是投射物景、服裝等,都不會引起色彩的變化。白光的不足之處在于,若使用過強的白光,特別是在舞臺戲劇中,有時會暴露物景、服裝的毛病,使物景虛假。另外,若只使用白光,也容易感到單調。其次,白光和色光的協調使用,可以使人物的拍攝效果更佳、更豐滿。
人體感覺色彩的途徑:光——物體——眼睛——大腦。舞臺光色效果就是利用人體眼睛里的兩種細胞:杠體細胞非常靈敏,受到小小的光的刺激,便可以辨別物體的形象和明暗;錐體細胞比較遲鈍,但是具有辨色能力,能感受各種光(單一波長)的顏色。人眼觀察色彩、認識色彩、感悟色彩所形成的心理效應,人體會產生情感共鳴。在舞臺設計中,準確把握色彩與光強的有機結合,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這就是色彩效應。
比如:冷色調舞臺產生的心理效應。相對而言,白色、藍色、綠色等顏色傾向為冷色,在舞臺美術上應用的十分廣泛。如藍色,讓人感到涼爽、平靜、清新。因此,舞臺背景大多采用藍色基調來表現深邃廣闊的空間,抑或傳達一種剛毅冷峻的情節氣氛。綠色,則容易產生新生、溫馨、安全的感覺,所以少兒部的背景幕布多次采用淺綠或淺藍色等冷色調,其電視錄像質量也必較高。
暖色調渲染舞臺的心理作用。中國人偏愛“紅色”,因為紅色給人以喜慶、紅火、熱烈等心理感覺,所以我國的皇宮、寺院、廟宇的建筑,民俗中辦喜事,各類慶典活動大都喜歡用“紅色”來表現。紅色、橙色、黃色等顏色相對傾向為暖色。除在特定的條件和環境中,會產生燥熱、危險的感覺外,多數情況下暖色易使人們產生歡樂感、興奮感、溫暖感、光明感、友好感。因此,舞美工作者利用人的這種色彩心理效應,在節日慶典、文藝晚會、文化娛樂、比賽頒獎等活動中,多以暖色調的舞臺效果烘托氣氛,表達喜慶和快樂。比如春節戲曲晚會,采用大紅色、金黃色為晚會主色調,并配以紫色燈光渲染,中國傳統龍柱作為舞臺物景,象征龍的傳人不甘落后、堅韌不拔、奮力向上的精神,再以巨型大紅燈籠為晚會增添了濃厚的民俗情結和喜慶色彩,整臺晚會氣勢恢宏,民俗濃烈,喜慶吉祥,富麗堂皇,別具特色。
在舞臺燈光效果表現中,常常冷色調、暖色調綜合靈活運用。一般而言,暖色或亮色較高的顏色,在人的視覺感覺比實際距離近,反之,冷色或亮度較低的則感覺較遠。同種顏色,亮的、淺的、淡的顏色給人的視覺心理以輕的感覺,反之,暗的、深的、濃的顏色有一種沉重的感覺。舞臺燈光色彩具有很強的聯想性、表情性、象征性和煽情作用。利用人對色彩的心理感受,設計者可將舞臺空間描繪得層次分明、色彩豐富、變幻無窮、風格各異。在燈光設計的創作實踐中,采取何種技法是有劇種、劇本、布景、調度部位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只有通過周密的布光,才能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同時需要說明的是,燈光設計不受這些技法的限制,應當根據多方面的藝術要求,有所創新、有所發展,使燈光設計的藝術創造更具光彩。
1.慕百鎖,舞臺燈光要素,《舞臺美術家》雜志社,1998
2劉恩御,電視色彩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88
3.周正,繪畫色彩學概要,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4.彭妙顏,實用裝飾照明與歌舞廳燈光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