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姣
顏真卿《裴將軍詩》的藝術特色及其當代意義
■周良姣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因其爵封魯郡開國公,故而世稱“顏魯公”。顏真卿具有淵遠的家學,其六世祖顏之推為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家族世代以儒教傳家,精研學問之余多留心翰墨,至顏真卿終成一代大家。顏真卿以楷書名世,其書作筆力雄健,大氣磅礴,開創了一代新風,并被公認為四大楷書范本“顏(顏真卿)、柳(柳公權)、歐(歐陽詢)、趙(趙孟頫)”之首。其行書天真爛漫,代表作品《祭侄文稿》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并稱天下三大行書。顏真卿秉承了儒家的修身之道,并將自己的道德學問一并吸納到自己的書法作品中。在后世得到諸多書家、文人的推崇。蘇東坡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歐陽修亦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逼鋾ㄗ髌烦浞煮w現了人品道德修養與藝術水準的高度統一。
《裴將軍詩》相傳為顏真卿所作,盡管該作既未署作者姓名、創作時間,也未見諸《顏魯公集》,但后人大多將此作作為顏真卿的傳世作品,并給與相當高的評價。沙孟海先生就曾說:“《裴將軍詩》在書法藝術上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作品?!薄芭釋④姟睘樘拼_元年間以舞劍聞名于世并與李白詩歌、張旭狂草并稱為“三絕”的裴旻將軍。此作為顏真卿為裴旻將軍所書的一篇五言詩文?!杜釋④娫姟饭灿?7行,93字,詩曰:“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躍游雷,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作者在這不足百字的作品中將真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創造性的融匯在一起。全篇作品動靜結合,空間對比極為強烈,各種書體之間顧盼生姿,氣勢磅礴,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其書作的氣勢、風格與裴將軍的戎馬生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奏響了一曲狂放豪邁的交響曲!這樣一幅風格強烈的書法作品在千年的書法史中都很難找出第二件。
顏真卿《裴將軍詩》有墨跡與刻本傳世,最早之刻本見于南宋嘉定年間匯刻的顏書專集《忠義堂帖》,其后多有拓本流傳。后人對此帖有著極高的評價,如明代王世貞稱:“裴將軍詩書兼分行,體有若篆籀者,其筆勢雄強勁逸,有一掣萬鈞之力,拙古幾若不可識,然所謂印印泥、錐劃沙、折釵股、屋漏痕者蓋兼得之矣?!鼻宕蹁谄洹短撝垲}跋》中也稱:“書兼楷行草若篆若籀雄絕一世,余題為‘魯公第一奇跡’不虛也?!庇纱丝梢?,《裴將軍詩》在歷代書家心目中的地位。
顏真卿《裴將軍詩》共計27行,93字,在這不足百字的作品中顏真卿將真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創造性的融匯在一起。首行“裴將軍”三字,“裴”字以楷書書就,渾厚飽滿,隨后的第二字“將”便順勢寫成了草書,筆畫圓渾流暢,與首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第三字“軍”則為行書體勢,最后一筆中鋒寫出,極具力量。第二行的四字,字字獨立,空間分布較為均勻。第三行則又將首字“合”與次字“猛”連在一起,第三字作獨立狀。第四行與第三行做了一個對角呼應,前者上實下虛后者則反之,形成了巧妙地呼應關系。之后的四行以草書居多,中鋒行筆,線條流暢而不輕浮,尤其“將軍”二字,極為精彩。接下來,顏真卿又加入了幾組楷書,這幾組楷書組成了幾個巨大的墨塊,之前流暢的線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值得我們借鑒的是,作品中楷書與楷書、楷書與草書、草書與草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比如“臨北荒怛赫”幾字為楷書的組合,字形厚重飽滿,“躍游雷隨風”為楷書與草書的組合,將粗線條與細線條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崇思回登馬”為典型的草書組合,一筆而下,極為流暢。這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于形式美的敏感。而在之后的書卷中,真、行、草的組合、搭配達到了一種完美的統一,全詩像一首氣勢恢宏豪邁的交響曲,奏響了盛唐書法的最強音!
書法是一種作者充分體驗生命個體的表達方式,在篆、隸、楷、行、草五體書中,草書無疑是最能表現書者思想情感的書體?!杜釋④娫姟匪尸F給我們的書法風格對于書法史有著重要的意義。將幾種書體創造性的熔為一卷,這需要非凡的膽魄和無比的創造力,正是這種創造精神的產生才催生書法史上一幅幅佳作的出現。對于這幅作品進行仔細的審讀和研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書作中的章法布局、字形的錯落、開合與詩文的文字內涵有著很好的結合,這是一種從外在形式深入到作者主觀思想上的統一。書法是內容與性情的高度統一,草書作為書法藝術中最為抽象、最具思想和情感表現力的一種書體,也更容易表達書者的思想感情。大草尤其是狂草更需要性情的揮灑,一幅完美的草書作品必須是性情與法度的完美結合,以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顏真卿的《裴將軍詩》無疑便是這樣的一幅作品。
顏真卿書法具有濃重的篆隸筆意,其楷書、行書多中鋒行筆,線條飽滿、厚重,具有極強的張力。在《裴將軍詩》中,顏真卿將篆隸筆意發揮到了極致,作品中草書的線條均以中鋒為之,線質飽滿、挺拔,具有一種陽剛之氣。
書法在當代有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這首先表現在毛筆書法已經不再是我們的日常實用工具,它已經漸漸為硬筆、電腦所取代。在今天,用毛筆書寫的人群已經越來越少。其次,在于書法所生存的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西方文化的沖擊、傳統人文修養的缺失都使得書法距離人們越來越遠。而在當代的書法創作領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傳統筆法的簡單化、片面的注重形式感、創作過程的矯揉造作等等問題使得當代書法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重新吸取傳統文化、重新審視傳統經典作品對于我們重新復興書法藝術、指導當代書法學習與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裴將軍詩》的當代意義在于其大膽的創新意識和獨特的形式美感。這種創新意識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幾種書體結合在一起,更表現在其作品中呈現給我們的那種直抒性情、毫不做作的情感表達,而這種情感表達與書作的形式美感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種完美的形式在顏真卿另一件代表作《祭侄文稿》中同樣發揮到了極致,作者的運筆、結體、章法在毫無做作的狀態下,隨著思想的變化、情緒的波動而自然的流露出來,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這種境界不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書貴自然”、“書為心畫”嗎?形式美在書法尤其是草書創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形式構成是草書藝術規律的重要表現手段,無論從草書的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都需要我們極其用心的去留意、去研究。而顏真卿《裴將軍詩》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范本。
當代書家在草書創作上大都具備嫻熟的技法,但往往忽視了對篆隸書的學習。殊不知,在篆隸書中吸取營養并運用到行草書創作之中正是顏真卿的高明之處。而歷代書法大家也都以行草具“篆隸筆意”為上。顏真卿《裴將軍詩》正是一幅將篆隸筆意完美的運用到行草書創作中的佳作,其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形式感,加之厚重、扎實的線條構成了這幅完美的作品。而這也是我們今天的習草書者所需要深入反思的地方。
顏真卿作為書法史上最為重要的幾位書家之一,對于書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裴將軍詩》則是他所有書法作品中最奇特、最具個性的一件。《裴將軍詩》作為書法史上一件極為重要的作品,代表了顏真卿的書法高度,其形式感與篆隸筆意同時也為后世提供了重要借鑒。它既有傳統書法作品的精神,更具有當代意義,重新審讀吸取《裴將軍詩》的當代意義對于我們重新復興書法藝術、指導當代書法學習與創作有著重要作用。
(中共桐廬縣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