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孫茂來 譚子紅
根據成教學生的特點,分析其學習動機和不良學風成因,反思學風問題的癥結所在,通過對成人教育管理優化策略分析,站在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探討如何提升成人教育就業競爭力。
成人教育學風就業競爭力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重要標志之
一,成人高等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占據了重要地位。據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接受各種非學歷高等教育的學生394.84萬人次,2012當年已結業778.53萬人次。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共招生243.96萬人,比上年增加25.44萬人;在校生583.11萬人,比上年增加35.62萬人;畢業生195.44萬人,比上年增加4.77萬人。可見,終身學習的觀念正日益為國人接受。
一、成教生不良學風的成因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面臨著生源質量下降、教學質量不高、成教生就業競爭力不強等諸多問題的挑戰,這就要求基于學習型社會視域下堅持以生為本,優化教育管理策略,使其向人性化、特色化、品牌化邁進。根據課題組對廣東某高校成人教育學院2011~2013級成教生連續2年跟蹤調查和訪談,期間共發放53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21份,有效回收率為97.9%。經過分析可知:
1.學習目的以功利性為主
成教生學習的目的非常明確,有52.3%的人為了獲得文憑;28.4%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謀求高薪;有5.4%則想提升晉級,13.9%選擇其他目的。這表示成教生在選擇函授或遠程教育的主要目的還是以獲取文憑為主。而學習不能很好地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故成教生在學習態度上顯得消極,甚至有的班級出現過半學生認為成人教育考試、考勤應適當“防水”,管得松點,確保拿到學歷。由此可見,成教生主要為文憑而來,學習目的功利性強。
2.學習時間受工作影響大
有58.1%的人認為,學習與工作上的時間沖突是他們選擇成人教育面臨的最大困難。調查結果比較真實顯示出成教生參與學習的被動性等特點。可見,成教生平時用于學習的時間少,受工作的影響大,這也是造成學業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既想輕松獲得文憑又想兼顧工作,缺勤率高,導致不良學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成教生在進行專業選擇時往往關注與社會實際需求的密切性,過分重視文憑,沒有將發揮個人潛能、求職愿景和社會實際需求有機結合起來,而成人高等教育機構往往也沒有像全日制大學生那樣開設專門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沒有更好地促進其優良學風的養成。結果必然導致成教生的就業競爭力低下,陷入“管理松散——教學質量低劣——較低的社會聲譽——較弱的市場競爭力——就業難”的困局中。
二、成教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由于成人教育的開放性、生源的復雜性,學員自身工作與學習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導致不良學風的形成。加之有些成人教育分教點、函授站在管理松弛,不能很嚴格地執行教學計劃,在師資選派、課程設置、教學評估、職業指引,甚至畢業證書的發放等方面,表現出更多的隨意性、無序性。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思維影響,總是認為成人教育就是對已經在生產和工作崗位上工作的人員進行的結合職業和學歷教育的一種繼續教育。既然是面向在職人員,就談不上有畢業后的就業擇業問題,認為不存在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問題。
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機構應通過多種方式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客觀分析自身存在的優勢、劣勢和機會、挑戰,使他們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克服自卑、焦慮等不良就業心態,引導他們根據自身條件和社會現實規劃好職業生涯,為成功求職做好準備。成人教育學生綜合素質包括思想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創業)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面向市場,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渠道。成教生通過刻苦學習,養成優良學風,不斷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三、優化成人教育管理策略對策
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第三屆成人教育委員會巴黎會議上,保爾·朗格朗提出終身教育的理念,標志著一個終身教育時代的來臨。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要求。成人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與時俱進,賦予自身以終身性,使學習成為每個人一生的權利和義務。
1.課程設置以生為本,提高育人質量
課程設置要以生為本,充分考慮成教生的職業性傾向,因材施教。在對成教生進行基礎理論教育的同時,要重視實踐性知識的傳授和操作能力的培養,使他們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充分考慮成教生學習自主性和開放性特點,多增設與成教生密切相關的討論式課程,采用“參與式”培訓模式,以具體案例為中心,師生互動,提出具體的建議,提高課程的實效性和應用性。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嘗試成人教育超市這種新的辦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師與生的關系,而是作為學習“導購者”與學習“顧客”,“導購者”幫助“顧客”找到適合自己個人發展的方式,調動“顧客”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方式,賦予“顧客”充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方式、時間。
2.加強實踐教學,形成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方法
實踐能力是知識內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是認識水平的升華,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面對就業競爭,教學過程應由“傳授——接受”轉變為“闡釋——理解——建構”,成教生不僅掌握課本上的知識,更應注重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改革傳統單調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形成能充分發揮成教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參與性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問題式、討論式、案例式、模擬式”的教學方法,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提升創新(創業)的就業競爭力。
3.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師生與社會溝通
成教生大多是在職學習,在單位和家庭里擔任多種角色,負擔較重。如何減少工學矛盾,在較短的時間實現知識儲備的最大化,同時盡可能避免自身不利條件對學習效果的干擾,這使得社會信息時代對成人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搭建更多的師生交流平臺,通過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工具,實現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切實提高學習實效。
參考文獻:
[1]黃飛英.成教大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分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2,19(2).
[2]周玲.成人學習動機的調查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3,(12).
[3]王鑒,王光晨.論“教育超市”[J].教育科學研究,2001,(9).
[4]田銀林.淺談成人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