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強
近年來,高職教育的精品項目建設已經成為提升學校辦學實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它對于高職教育辦學的階段性、規范性、引領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職教育現狀分析內容創新精品項目
一、高職教育的現狀分析
回顧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歷史,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2005年之前是高職院校規模發展建設階段,各地高職院校如雨后春筍,數量和規模急劇增長。2005年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1091所,在校生數為713萬人。但在教學體制和教學模式上基本延續了大學本科的形式,“職業教育”理念有待加強。2006~2010年是提高質量階段,2006年11月,教育部啟動了“百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設。以“示范建設為動力,專業建設為抓手,推動改革,凸顯特色”為重點抓內涵建設。據資料顯示,2010~2020年,高職教育將進入以就業骨干院校建設為動力,加強校企合作、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層次、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新階段。但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投入和辦學機制上還需要繼續解放思想、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二、精品項目建設的內容與創新
1.精品課程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是進行課程改革、服務于專業發展、聚集優質教育資源、在最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的教學創建活動,它是一項科研成果的結晶。雖然對于高職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的作用有爭議,但其在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中還是起到了示范、模式、引領的作用,而且應繼續以不斷創新的形式保持下去。
按照高職院校的機構劃分,有二級學院下設系部、教研室的管理形式或直接是院系教研室的三級管理。無論是何種形式,精品課程建設一般分為:系部級、院校級、省級、國家級四種類型。在初始時期,申報形式多為單門課程,隨著專業群建設的發展,單門課程的作用對于專業建設的支撐力得不到保障,后來衍生出聯合課程或課程群的概念。
精品課程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所屬專業大類的建設規劃、師資隊伍、課程內容及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一體化教材、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主要步驟有制定課程建設評價體系、建立實施課程教學的各項環節、完善網上資源及上網計劃。其中,一體化教學的課程設置、課件制作、課程錄像的質量是保障。
首先,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是師資問題,尤其是在聯合課程或課程群的建設申報過程中。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一直是高職教育的重大課題,一個聯合課程或課程群需要一定數量的師資力量來完成,精品課程建設不是一兩個人就能促成的,而必須由一個團隊(5~6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次,錄播設備、剪輯過程也非常重要和細致。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校對于精品課程建設的資金投入也要配套,它不是課程負責人的名譽,而是一個學校的綜合辦學實力、一個專業科研水平的榮譽。聯合課程或課程群應打破狹窄的單一專業內的課程聯合,一是有利于建立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平臺;二是有利于教學資源共享、師資共享,借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2.特色專業建設
從理念上來理解,特色專業是一個學校在一定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想指導下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歷練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招牌專業。對于特色專業建設的概念與提出已經不是新話題,但真正做出特色或保持特色建設的卻為數不多。
相對于精品課程建設來講,特色專業建設根據學校的教學管理機構一般分為系部級、院校級、省級、國家級等類型。
如何凸顯特色專業建設的“特色”才是關鍵。特色專業的建設重點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評價體系、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社會服務等方面,能夠體現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并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尤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要依據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及職業資格標準,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與論證,厘定專業、技能、評價標準,使專業建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切實適應區域經濟發展。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按照兩個大的方向來操作,一是根據就業方向的類型細分,即為區域經濟發展所設置專業的就業方向要明確;二是按人才培養的職業層次類型來細分。當然,目前高職教育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都定位在高端技能型人才,但每一個畢業生都能成為高端技能型的人才嗎?所以,人才培養的職業層次類型更是關鍵。
3.教學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它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相同或相近專業的師資為主體相互協作、相互補充,以系列課程和專業建設為平臺,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借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以便更好的服務社會。其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專兼結合的制度保障、團隊帶頭人的引領作用、人才培養的實施、社會服務的職能是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內容。
教學團隊的建設根據學校的教學管理機構一般分為系部級、院校級、省級、國家級等類型。在建設過程中,其自身結構的梯次性、效果的穩定性與長期性顯得尤為重要。團隊結構的梯次性系指師資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相對優化。第一梯隊是團隊領軍人物即負責人,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引領專業發展的戰略眼光;第二梯隊是專業骨干教師與雙師素質教師的中堅力量;第三梯隊是具有后續發展的專業青年教師的培養。在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方面一是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引導教師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提高實踐教學能力;二是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參加相關的職業資格認定考試、專兼職教師互動等形式。
教學團隊效果的長期性與穩定性表現在其育人成效的滯后性和教學成果作用發揮的潛在性,它不像一個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易于顯現和量化評估,而是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它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才能顯現出人才培養的素質水平,所以,教學團隊建設的穩定性也具有長期性。
4.教學名師建設
高職院校的教學名師與本科院校的名師側重點不同,高職高專教學名師要具有較強的行業技能水平和行業影響力,是長期承擔職業技能及職業崗位的實踐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一般要求10年以上的高職教育教齡,每學年承擔一定數量的教學任務。
教學名師能夠利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組織教學,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在專業教師隊伍中具有引領性。要具有一定的行業企業經歷和技術能力,了解行業人才需求與行業產品的加工流程。還要具有一定的行業技能水平,具有產品的設計、加工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利用專業知識進行社會服務及校企合作,帶動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大賽、參與行業企業培訓及職業資格認定培訓。另外,教學名師更應積極參與教學團隊的建設,利用自身優勢,帶動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在業務上傳幫帶,做好梯隊建設。
三、提升
高職教育發展至今日,與各項精品項目的建設引領息息相關,而且,這種作用還具有長效性、永恒性,在今后的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與時俱進、逐步提升。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在行業建設、區域經濟建設中工學結合、校企共育,最大化的發揮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真正實現人才與市場的零對接。
參考文獻:
[1]馬樹超.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歷史的抉擇[R].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講座,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