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注重對“整體性思想”的滲透,更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科;“整體性思想”
在地理學科中,基本的學科思想有整體性、差異性、區域性、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等。其中“整體性思想”是最為核心的思想,其他幾個思想都是它的延伸和推廣。在教學中注重對“整體性思想”的滲透,能更好地構建學科知識體系,顯著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整體性思想”的內涵
1.地理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是整體性的根本所在。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一節中,闡述了整體性的基本原理:自然地理環境中的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
從系統論的觀點來說,在地理環境這個系統中,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由于一種非線性的相互作用而聯系起來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把任何一個地理要素在不對地理環境整體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從整體中剝離出來。地理要素之間這種有機的、復雜的相互作用和聯系使得地理環境整體產生了一些單個要素或某幾個要素所不具備的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當某一個地理要素發生演變時,又由于這種相互作用和聯系,必然伴隨著其他要素的演變,即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所以說,要深刻理解“整體性思想”的內涵,關鍵在于把握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聯系。
2.除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外,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等)也是地理環境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人類社會出現以后,自然地理環境的演變就始終受到人類活動的重大影響,而人類活動亦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必然受到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制約。因此,“整體性思想”所強調的聯系是一種普遍的聯系,不能把它的內涵局限于自然地理環境的一個基本特征。
3.聯系不僅僅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還涉及區際聯系的問題。全球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可以按照一定的指標和方法,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區域,區域之間也存在著廣泛的相互作用和聯系,如熱帶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污染擴散、產業轉移等。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因此,理解“整體性思想”的內涵除了把握地理要素之間的影響外,還應重視區域之間的聯系問題。
二、“整體性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1.深刻理解“整體性思想”,對于學生地理知識體系的建構意義重大。上面已經分析過,地理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是整體性的根本所在,而知識體系的建構亦要求學生在對各知識點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理解“整體性思想”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內在聯系上去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將學習過各地理要素及各地理區域的相關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由知識的“點”形成“線”、再交織成“網”,建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知識體系的形成能讓學生更好地記憶地理知識,理解地理基本原理,還能讓學生在看到某個地理要素或地理現象時,迅速地通過知識“網”從記憶中提取大量的相關信息,從而更快、更準確、更全面地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
2.加強“整體性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分析就是將研究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并分別地加以考察的認識活動,在研究地理現象的成因時常常會運用分析這種思維形式。而綜合就是將已有的關于研究對象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的認識聯結起來,形成對研究對象的統一整體的認識。綜合這種思維形式在區域發展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經常會用到。“整體性思想”要求我們深入認識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及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演化、發展中的作用。因此,理解“整體性思想”,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在地理現象成因及區域發展等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運用“整體性思想”,能讓學生的思路更清晰,更全面、更透徹地思考問題,從而得出準確的結論。
3.通過“整體性思想”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因地制宜、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等其他重要地理思想。“因地制宜思想”要求我們根據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來選擇最恰當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地協調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則要求我們正確處理人類行為(社會、經濟等)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將人類納入自然地理環境這個系統之中,而不是成為高于這個系統之上的“主宰”或“征服者”,使人類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并道而行,相互促進而不相悖。而這些,正體現了“整體性思想”中所強調的,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的。
綜上所述,對于“整體性思想”,我們切不可僅僅把它當作高中地理知識體系中的一個知識點,認為在教材上的“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這一節中展開教學就夠了。我們應該把“整體性”提升到思想的高度,將之滲透到高中地理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學科的本質和精髓,提升學生的地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魏宏森,曾國屏.試論系統的整體性原理[J].清華大學學報,1994(03).
[2]葉汝坤.論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的內涵及教學功能[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04).
作者簡介:沈計梅,女,1984年4月出生,本科,研究方向:課程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