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琳,張雅麗,張雅萍
壓瘡也稱壓力性潰瘍,是指因體位的特點在力學因素作用下,由于皮膚外環境和自身內條件改變所引起的皮膚損傷[1]。Paul等[2]發現,ICU內壓瘡的患病率為14%~41%,發病率為1%~56%,是普通病房的2倍~3倍。臨床護士能否正確評估壓瘡發生風險、規范落實相關防范措施將直接影響壓瘡護理的質量。因此,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是ICU護理工作質量重要的一部分。我科對病人皮膚進行評估并采用中藥涂擦,配合其他常規護理,收到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3年9月我院ICU伴有意識或運動功能障礙的臥床病人(無翻身禁忌證)115例,其中顱腦損傷59例,腦出血36例,其他疾病20例。采用我院自制壓瘡預報、評估轉歸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將評分>12分(具有發生壓瘡的高度危險)的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13.72分±3.69分)57例和觀察組(13.60分±3.84分)58例。對照組年齡54.78歲±18.09歲,觀察組54.86歲±18.04歲。兩組年齡、性別、病種、壓瘡危險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病人采用一般護理。翻身間隔時間均為2h,在無翻身禁忌證、不加重病情的情況下,由2名經過訓練的護理人員共同完成,翻身時動作輕柔,以免擦傷皮膚。建立床頭翻身卡,準確記錄翻身時間、病人臥位及受壓部位皮膚情況。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使用防壓瘡床墊,減少皮膚摩擦,加強營養等預防壓瘡的形成。觀察組在對照組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紅靈酒涂擦,每日3次用棉簽蘸藥涂在患處涂擦或噴灑于患處;或遵醫囑。皮膚破損處忌用。中藥涂擦由接受過統一中醫操作技能培訓合格的護師及以上職稱護士執行。不主張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3]。
1.2.2 壓瘡預報、評估轉歸表 對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人在入院24h內進行自制量表(壓瘡預報、評估轉歸表)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年齡、體重、意識狀況、感覺與運動,皮膚、水腫、失禁情況、其他原因(醫囑禁翻身、強迫體位、應用呼吸器、貧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癥)8個部分,總分38分,得分越高發生壓瘡的風險高,12分為壓瘡發生危險的臨界值,13分~18分提示輕度危險,19分~23分提示中度危險,24分及以上提示高度危險。具體評估內容和標準如下:①年齡,60歲~70歲為1分,71歲~80歲為2分,≥81歲為3分;②體重,低于平均體重為1分,高于平均體重為2分;③意識狀況,思維敏捷為1分,意識淡漠為2分,不合邏輯為3分,昏迷為4分;④感覺與運動,長期臥床為1分,肢體活動受限為2分,感覺喪失為3分,截癱、偏癱為4分;⑤皮膚,皮疹、濕疹為1分,嚴重皮膚病為2分;⑥水腫,輕度為1分,中毒為2分,嚴重為3分;⑦失禁情況,無失禁為1分,偶有失禁為2分,常常失禁為3分,完全大小便失禁為4分;⑧其他原因,醫囑禁翻身為2分,強迫體位為2分,應用呼吸器為4分,貧血為血紅蛋白≤79g/L為2分、80g/L~110g/L為1分,糖尿病為2分,低蛋白血癥為白蛋白33g/L~34g/L為1分、31g/L~32 g/L為2分、28g/L~30g/L為3分、<28g/L為4分。
1.2.3 中藥 紅靈酒由當歸,肉桂各60g,紅花、花椒各30g,樟腦、細辛各15g,干姜30g,95%乙醇配置而成[4]。
1.2.4 療效判斷標準 每天用藥前,由責任護士統一對病人皮膚情況進行判斷。皮膚完整,皮溫正常,受壓發紅部位皮膚變換體位后,30min內顏色恢復正常,與周圍皮膚無明顯界限為有效。皮膚破損、瘡面形成為無效。
1.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轉科或出院時間、壓瘡預防效果比較
壓瘡是長期臥床病人常見的并發癥,預防和治療壓瘡一直是國內外護理專家研究的難點[5]。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住院危重病人越來越多,護理壓瘡高危病人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臨床護士能否正確評估壓瘡發生風險、規范落實相關防范措施將直接影響壓瘡護理的質量[6]。壓瘡的發生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而且影響病人的康復,給醫療質量及安全帶來不良影響。國內外已將壓瘡的發生率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指標之一[7]。壓瘡重在預防,而且絕大多數的壓瘡是可以預防的,ICU為壓瘡高危科室[8]。ICU是全院危重病人聚集的地方,病人由于長期臥床、意識不清、循環障礙、營養不良、大小便失禁及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等特點,其壓瘡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9]。據數據統計,ICU診治的病人中并發壓瘡的發病率最低約4%,最高可達51%[10]。因此,壓瘡的防治是ICU護理工作的重點及難點,壓瘡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且延緩疾病的康復,延長住院時間。本研究觀察組住院時間縮短,床位周轉加快,有利于醫療成本的降低,提高了衛生資源的利用率。
本研究使用自制的壓瘡預報、評估轉歸表涵蓋了影響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局部皮膚溫度、濕度、全身因素(認知功能損害、貧血、營養不良)[11,12],能準確反映出病人皮膚情況,根據不同評估分值,護士能初步篩選出壓瘡高危病人,根據危險程度制定相應級別的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并給予紅靈酒進行涂擦。中醫認為,久病著床之人,氣血虧,局部受壓,氣滯血瘀;郁而生熱,熱盛肉腐,感受邪毒而致壓瘡[13]。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治療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的作用;肉桂味辛、甘,性熱,具有活血通經、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花椒可以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花椒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95%乙醇穿透性強具有擴張局部血管,使血流加速有利于藥物通過皮膚的吸收。因此,紅靈酒作用于皮膚表層具有活血化瘀、擴張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環之作用,可促進局部皮膚、肌肉生長,加速創面愈合[14],涂擦受壓部位,可消除壓瘡內外因素引起的血液循環障礙,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抗菌消炎,可有效預防早期壓瘡的發生,且操作簡便易行。
[1]張慶玲,劉玉馥,謝剛敏,等.壓瘡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5B):1319-1321.
[2]Paul JB,Keller A.Pressure ulcers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 review of risks and prevent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2,28:1379-1388.
[3]錢玉華.復方Ⅱ號活血酊劑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2):177-178.
[4]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外科學講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185-186.
[5]章哲華.壓瘡管理流程的制定與實施[J].護理與康復,2012,11(1):77-78.
[6]詹秀蘭,黎中良,曾雪玲.傷口護理新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7,22(4):74-76.
[7]謝小燕,劉雪琴.對護士壓瘡防治相關知識現狀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67.
[8]許麗敏,郎云琴,詹才勝,等.壓瘡防范措施的改進及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21-623.
[9]段征征,劉義蘭.ICU患者壓瘡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17):88-90.
[10]王小玲,王輝明.ICU壓瘡的誘因分析與預防措施[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1):100-101.
[11]張慶玲,劉玉馥,謝剛敏,等.壓瘡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5B):1319-1321.
[12]李偉.壓瘡研究新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0-21.
[13]王雪球.雷尼替丁加慶大霉素治療褥瘡8例[J].醫藥導報,2000,19(4):30.
[14]翟躍紅.褥瘡的中醫治療及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