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彬宏,蘇增標,張娉婷
規范手術過程中的手術器械清點方法是防止差錯事故發生,減少安全隱患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保障手術安全非常重要[1]。隨著顯微鏡手術的快速發展,由于各種復雜精細的顯微鏡器械被廣泛應用于各科手術中,常規的手術器械、敷料清點單已不適用于顯微鏡手術器械、敷料清點的工作,給手術過程中器械的清點帶來了安全隱患。我院手術室對顯微鏡手術器械、敷料清點進行了改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2年4月在我院手術室進行的顯微鏡手術2 487例次,由專科培訓護士參與顯微鏡手術,分為常規組1 220例次和改良組1 267例次。
1.2 清點方法 常規組采用手術器械、敷料清點記錄單清點,見表1。而改良組采用顯微手術器械、敷料清點單清點,見表2。在術前、術后對手術器械、敷料進行清點,而改良組術中對已使用完畢的器械先進行清點、檢查。記錄兩組清點器械所花費的時間及對清點器械和尋找器械所花的時間。

表1 手術器械、敷料清點記錄單

表2 顯微手術器械敷料清點單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采用中位數(M)和四分位間距(I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Mam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手術類別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顯微鏡手術類型比較 例次
2.2 兩組發現問題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發現問題比較 例次(%)
2.3 兩組清點時間比較 本組病例手術均順利完成,所有丟失器械、敷料均在手術結束前找齊,無一件遺留在手術野。改良組有2例術前清點時發現螺帽、鉗剪尖端等缺失,予及時補齊,未影響手術進程;常規組有5例在手術快結束前清點發現器械數目與包內基數不符,立即查找,耽誤手術繼續進行,時間15min~40 min。見表5。

表5 兩組清點時間比較 min
手術器械、敷料的清點方式和清點單的記錄直接關系到病人和手術的安全。不正確的記錄和清點器械、敷料是術后異物遺留的決定因素,完善手術器械的管理能夠防止手術異物遺留體內和清點錯誤。由于常規的器械、敷料清點單缺乏專科特點,記錄不全面、不完善,用于神經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耳鼻喉科等手術時,需要花較多時間填寫專科器械、敷料名稱,影響了清點效率。所以不同的護士在清點內容和時機存在不同差異,且標準不統一[2]。本研究結果顯示,改良組在清點和尋找器械的時間明顯少于常規組,提高了清點效率。主要是由于改良后的手術器械清點單將原有的器械種類簡化,增加了顯微鏡手術常用的手術器械,這樣大大提高了清點效率,避免了手術過程中帶來的不必要麻煩。改良組在顯微器械小部件的清點較常規組詳細。因常規手術器械、敷料清點單只單純清點件數,而改良后的手術器械、敷料清點單詳細記錄顯微器械小部件,使記錄更加全面、條目化,清點容易,既不耽擱手術時間,確保手術清點無誤,又檢查了器械的完整性和性能,降低了差錯幾率和風險。改良組在術中對已使用完畢的器械先進行清點、檢查,由于有些手術切口相對較小,在手術結束時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配合手術又要點數,而顯微鏡手術器械比較精細且結果復雜,難以保證器械、敷料清點的準確性,所以在術中器械護士可以先對已使用完畢的顯微器械進行清點、檢查,這樣可以預防和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
綜上所述,手術器械清點是手術室核心制度之一,防止手術異物的遺留是外科醫師及手術室護士的職責[3]。改良設計后的顯微鏡手術器械、敷料清點單更加規范化、安全化,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統一管理,預防和減少了差錯的發生,保障了病人的手術安全。
[1]黃學芬,戴紅霞,常后嬋,等.改進手術器械物品清點方法 提高患者手術安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20.
[2]黃花夏,李寧,黃禮娜.手術臺上器械敷料清點的改進方法[J].當代護士,2011(6):77-78.
[3]侯寧蕊,劉謀珠,史玲玲.術后異物殘留風險及預防策略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9,24(2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