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瑞英,王建輝,常文紅,于 潔,左淑萍
在老年病人中,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由于生理因素及器官老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持續增高。這些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生活習慣與自我保健等干預手段。對于影響健康以及疾病發展的危險因素可以通過人們的自覺行動加以有效的控制[1]。為了研究社區多元化護理干預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中的作用,本研究針對河北省唐山市某社區內的18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進行社區多元化護理干預,并對其效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某社區的18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93例及對照組93例。觀察組:男48例,女45例;年齡59歲~77歲(68.2歲±5.3歲);高血壓58例,冠心病35例。對照組:男43例,女50例;年齡55歲~72歲(65.3歲±4.7歲);高血壓52例,冠心病41例。兩組病人的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及常規護理,定期復查。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社區多元化護理干預,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實施康復護理、心理指導、健康教育等,實施時間為6個月。
1.2.1 建立健康檔案 對研究對象建立健康檔案,采集個人信息,主要包括病人的性別、年齡、聯系方式、生活習慣、病情及治療方法等,研究人員針對病人的健康信息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手段,定期隨訪。
1.2.2 規范化的健康教育 由社區醫生實施規范化的健康教育,強化衛生宣傳教育,提倡合理的膳食結構,糾正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因人施教,針對觀察組病人,每月在社區開展1次預防治療知識與健康習慣的講課,每周開展1次現場健康咨詢,普及心血管病的基本常識,進行預防保健等方面的教育。
1.2.3 心理干預 老年人由于年齡、疾病以及家庭原因,極易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極易導致心身疾病,加劇了原有疾病的惡化,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對觀察組病人,選擇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協助老年病人克服憂郁、焦慮、絕望等負面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控制好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1.2.4 開展“病友會” 請觀察組病人召開“病友會”,讓配合治療并且病情控制理想的病人發言交流,將自身經驗通過互動的方式傳遞給同類病人,俗話說“同病相憐”,病友之間的溝通自然更具說服力,更易為病人所接受。
1.2.5 飲食、體育鍛煉指導及隨訪 心血管疾病病人尤其要注意合理飲食,針對病人的疾病程度進行上門專項飲食指導。嚴格低鹽飲食,控制體重,杜絕暴飲暴食及酗酒抽煙,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盡量保持居住環境的安靜,避免噪音干擾。每周進行3次~5次有氧運動,每次30min~60min。隨時上門或者電話隨訪病人的健康及疾病發展狀況。
1.3 干預效果判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依照美國芝加哥伊州大學使用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進行評價。②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價病人的抑郁程度。③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測試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及生活習慣的改變。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干預效果比較
心血管疾病已經逐漸發展為嚴重危害老年人群的首要健康問題。老年人由于生理因素及器官老化,心血管疾病又存在著病程長、治療周期久、后期治療多在院外進行的特點,因此增強社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護理服務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2]。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的知識與技能結合,借助有組織的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服務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對個人、家庭及社區提供服務。在社區護理干預中,針對社區內發病率相對較高的疾病,通過實施有組織、有計劃的預防宣傳及護理干預工作,達到降低社區人群該病發作率、致傷率、致死率的目的,并提高治愈率。參與社區護理的人員要適應從醫院護理角色到社區護理角色的轉變,把護理工作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和家庭,集醫療、護理、康復、衛生教育于一身,同時,對健康人和亞健康人群進行疾病預防保健教育。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多元化護理干預后,社區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ADL明顯升高,抑郁程度降低,病人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升高,堅持體育鍛煉,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合理的社區護理干預效果會積極影響甚至可以超過疾病預防或治療性干預效果[3]。社區多元化護理以病人健康為中心,并轉變醫療服務動向,走向家庭,走向社區,將封閉式的護理服務轉變為開放式的護理服務,為病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社區護理干預使病人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疾病的病因、誘因、預防,更好地配合醫生護士進行治療和護理[4],從而改善心血管疾病病人的身體狀況,提高社區人群的保健意識和生活質量。
[1]夏茹梅,楊淑靜.社區老年慢性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3):400-401.
[2]謝六英.社區老年慢性病患病和日常生活能力狀況調查[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3):56-57.
[3]荊淑杰,焦輝,王波.社區慢性病護理干預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醫學信息,2011,24(1):267-268.
[4]Kitzrnoller G,Asplund K,Haggstrom T.The long-term experience of family life after stroke[J].J Neurosci Nurs,2012,4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