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反思已成為教學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怎樣提高反思質量,是每一位教師無法回避的話題。
關鍵詞:教學后記;經驗;教訓;思維;評價;反思
一、記任務完成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有完不成任務或教學內容設計過少,學生無事可干的情況。不管哪種情況,都反映出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預設上估計不足,出現偏差,對于沒有完成的任務,應及時記錄并抽時間進行及時補充,防止形成問題積累,影響后續學習。在下一輪的教學實踐中,對這些完不成任務的教學設計進行改進,分散難點,保證既不影響進度也不降低學習質量。
二、記成功的經驗
每節課都有不同的成功之處,教學中往往出現精彩難忘的片段,都會產生一些能達到預先設想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作法。如新穎有趣的引入、形象貼切的比喻、直觀形象的演示、教師適時巧妙的設問、簡潔明了的板書、教學難點的突破、畫龍點睛的小結、留有懸念的結束語、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在教學上的得意之作。課后將這些課上發生的點滴花絮記錄下來,日后進行整理歸納,長此以往,經驗就會越積累越多,教法會越來越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會有大的飛躍。
三、記失敗的教訓
再完美的課都是有缺憾的,每節課總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沒有成功的演示實驗、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當的練習設計、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步驟繁瑣的解題過程、不得體的教學語言、不規范的教學行為、甚至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等。教后記也可以把這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下來,之后對形成敗筆的原因進行深刻的分析與探究,既要找出客觀原因,更要正視主觀原因,要使這些教學后記成為以后教學應吸取的教訓,并在以后的教學時改進和糾正。
四、記思維的閃光點
再詳細的教學設計方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行為,更不能百分之百地預見學生的思維活動、發展狀況及師生思維共振、情感交流的情況。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這時可能會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是不由自主、突如其來、悄然而逝,如不及時利用教后記去捕捉并記錄這些“偶得”,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會再也想不起來,就會在以后的教學中造成很大的遺憾。
五、記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學生人多而學法不一,他們往往會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問題。有時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學引向高潮,補充完善教學。教師應當予以肯定和鼓勵,做到教學相長。久而久之,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和成熟。
六、記作業的評價
學生的作業情況,不僅能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暴露教學中不足之處,而且能反映出學生在此年齡段上的思維特點,對事物的認知程度、觀點及思維能力、學習中存在的困惑等。教師把這些情況真實地記錄下來,一定能成為教師今后教學參考的第一手借鑒資料。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了解學生學習習慣及心理具有重要意義。共性問題共同提醒校正,個別問題個別糾正,以提高學習效益。
七、記他人的評價
常言道:“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平時應多邀請其他教師隨堂聽課,或是向其他教師談一下自己的教學設想并虛心請教其他教師指出自己的優缺點,并及時記錄下來。這樣,通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目的,才能使自己的課越上越好。
總之,記教學后記,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以記促思,以思促改,日積月累,必有所得。長此以往,定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為今后教學、教研提供充足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朱桂芝.創收與提高教學質量[J].長白論叢,1996.
作者簡介:張敏,男,197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華亭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