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孩子習慣的培養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在學校教育中得到提高,家校結合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關鍵詞:孩子;好習慣;家庭;學校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階段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如果在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等習慣將會終生受益;反之,如果養成一些壞習慣,以后要改正過來,就很困難。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有必要擔起培養幼兒好習慣的重擔,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幼兒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從家庭教育開始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蒙臺梭利說:“在孩子的周圍,成人盡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說話。”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在成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形成的。如,要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我們應該首先做到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日都應該按時就寢、起床;要讓幼兒講衛生、愛整潔,我們首先要講衛生,保持家中的整潔等等。
二、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從教師的指導中得到提高
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后,一半時間是跟老師、小朋友在一起的。他們在幼兒園,跟同伴之間時常會因排隊發生推擠,出現不遵守紀律、打鬧、告狀或爭搶玩具、獨占玩具,或室內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沒人理睬等狀況。對此,老師除了采取簡單的口頭說教,還應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習慣。比如,以前我們班的孩子在每天的活動結束之后圖書、玩具到處都有,放學后我要整理很長的時間才能把所有的玩具和圖示整理好。后來,我們和孩子們做了幾個簡單的游戲之后,圖書、玩具到處亂放的現象基本沒有了。
游戲(一)給玩具分家。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給玩具分類,如,球類、圖書類、積木類等。分類之后給每一種玩具找一個固定的擺放位置,也就是給每種玩具找一個合適的家。如:皮球放在球筐里,圖書放在書櫥里,呼啦圈掛起來,積木放在塑料籃子里等。
游戲(二)送玩具回家。把多種玩具混放在一起,讓幼兒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然后讓大家共同評判孩子們送的是否正確。
此外,每天放學前提醒幼兒,小朋友要回家了,大家看一看我們玩的玩具都回家了沒有?如果沒有,請你們先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再回家好嗎?每次教學活動之后,都要提醒幼兒把用過的玩具放回原處。這樣讓幼兒堅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后,活動室里亂放東西的現象就沒有了。
當然,老師也應以身作則,來感化幼兒,如,見到地上的紙屑彎下要去撿一撿;見到桌子歪了,把它扶扶整;用完水后隨手關上水龍頭等。
另外注意方式方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喜歡受人鼓勵、夸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他們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緒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為。但這樣的幼兒有時受了環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做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作為老師要細微地觀察孩子,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幼兒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并善于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老師、父母必須理解幼兒的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予鼓勵、支持,再加以耐心地誘導和啟發并堅持下去,這樣幼兒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三、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培養幼兒的好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家長和老師的共同責任,因此,教師應主動和家長聯系,向家長講明這樣做的道理,取得家長的支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創造較好的教育環境,直到家長運用合適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因為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里,家長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要想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和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于塑造,不良的行為易于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孫云曉,孫宏艷.好習慣是怎么培養出來的[J].北京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劉建霞,女,1974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民勤縣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