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藝術教育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民族文化為載體,以幼兒發展為目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使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重陽節作為民族節日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切入點。
關鍵詞:傳統節日;啟蒙教育;重陽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立足于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學習,尤其充分利用不同區域的文化資源,同時初步接觸不同地區、民族的藝術視野。”我園在“琴棋畫樂謠泥舞”多方面開展藝術啟蒙教育,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還融入豐富的民族元素,讓幼兒從小了解民族藝術文化特色,培養幼兒的民族精神和審美觀,豐富幼兒的民族文化知識,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結合民族節日重陽節,如何通過教師的觀察分析,讓民族節日更具創意呢?
一、觀察分析
重陽節作為眾多民族節日之一,有其獨特的活動和風俗習慣,它俗稱“老人節”,鼓勵我們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切入點。但是在幼兒生活中,比較容易被忽視。大部分幼兒對重陽節的認識比較少,多數只停留在吃重陽糕,要為爺爺奶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幼兒肆意地享受著祖輩的愛,雖然知道爺爺奶奶愛他們,可讓他們說說爺爺奶奶是怎么愛自己的,卻沒有幾個能說得上來,這樣很難喚起幼兒心底的感激之情。換個角度讓幼兒說說自己能為爺爺奶奶做的事情時,幼兒的思路限定在幫忙做事情和說些好聽的話,或者是不切實際地買貴重物品孝敬爺爺奶奶,對祖輩的情感關心甚少。針對幼兒對于重陽節的了解,如何讓幼兒更好地懂得對老人的關心呢?如何運用多種形式增進情感交流,加強節日氛圍呢?如何讓這一民族節日變得豐富有創意性呢?基于這些問題的發現,我們設計的多姿多彩的重陽節就這樣開始了。
二、具體措施
1.創設豐富的區域環境,讓幼兒感受重陽節的氛圍
區域環境方面:美工區里我們設置了給爺爺奶奶做賀卡;圖書區里我們投放了關于重陽節的圖書;語言區里投放著采訪我的爺爺奶奶;建構區我們幼兒為爺爺奶奶搭起了拐杖、老花眼鏡等;集體活動方面:《重陽糕》《重陽節的由來》等活動,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老人表達自己的關愛。
2.通過民間游戲活動,增進幼兒與老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結合重陽節,我們進行了“和爺爺奶奶一起玩小時候的游戲”親子活動,讓爺爺奶奶介紹他們小時候的游戲,滾鐵環、兩人三足、踩高蹺、踢毽子。在親子活動環節,讓老人與幼兒一起玩游戲,教育活動在教師、幼兒、家長的互動中完成,愉快的活動使老人在活動中感受幼兒對自己的關心,體驗重陽節的快樂。
3.積極參與社區實踐活動,萌發幼兒主動關心老人的情感
以重陽節為契機,讓幼兒走進社區,當幼兒用稚嫩的聲音和優美的舞蹈祝福爺爺奶奶時,此時此刻,敬老院的操場上,到處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啟發幼兒把這份愛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為爺爺奶奶捶捶背、說祝福的話、送小禮物等等。老人們欣慰地享受著這份久違的溫馨,有的老人竟感動得熱淚盈眶。
三、重陽節的啟示
1.將民族藝術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中,開闊幼兒的藝術視野
我們從現實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擇其精華,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各班都創設了活動角,讓幼兒在活動角區中去聽故事、繪畫、看有關的資料等,通過環境和游戲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把有關的內容有機地融入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通過游戲、歌曲、兒歌、繪畫、折紙、故事等各種活動方式,讓幼兒輕松自如地了解掌握有關知識。
2.整合教育資源,創新幼兒藝術教育的活動方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我們努力挖掘利用周圍環境中有利的教育資源,充實教育內容,拓寬教育途徑。如,我們在三八節時組織幼兒走進超市,為媽媽或者奶奶購買禮物。在幼小銜接進行中,帶領幼兒參觀小學,激發幼兒對小學生的向往。讓家長利用假期帶幼兒外出游覽等多種活動方式,讓幼兒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受到良好的熏陶。
3.教師的觀察,是確定教育目標和內容的重要依據,是實施有效教育的起點
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幼兒的現狀和發展水平,以確定當前最適宜完成的教育目標;根據目標和對幼兒的興趣點進行觀察、思考,以選擇更受幼兒歡迎的教育內容等。這樣做的結果都是為了設計出有效促進幼兒發展的活動。教育要從研究幼兒開始,研究幼兒要從觀察入手。
參考文獻:
[1]江城.傳統節日文化于幼兒藝術教育的價值及其實現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王先達.幼兒園節日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策略[J].內蒙古教育,2008(20).
作者簡介:馬玲林,女,1985年6月出生,本科,幼教一級教師,就職于上海市青浦區徐涇幼兒園,研究方向:在教育教學中關注幼兒藝術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