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珠
摘 要:課外閱讀是學生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關(guān)鍵詞:閱讀材料;閱讀任務;閱讀價值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課外閱讀材料的不完善,課外閱讀沒有作為教學任務固定下來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如果僅靠課內(nèi)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很難形成和提高。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并在“總目標”中明確規(guī)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萬字以上。但通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課標所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量在實際的教學中很難落到實處,究其原因有三:
一、課外閱讀材料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系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并規(guī)定了各個學段的閱讀量,但每個學段的學生應該讀哪些書目,課標中沒有提及。只是在附錄中列出了一些詩詞,內(nèi)容相對單一,均為誦讀類,關(guān)于科普類文章、文學類作品沒有涉及。如果這些閱讀材料完全靠普通的一線教師去開發(fā),這對于缺乏兒童文學作品閱讀和研究的教師來說,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和甄別上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課外閱讀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二、課外閱讀沒有被學校作為教師的教學任務確定下來
當下很多學校,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一本薄薄的教材,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也僅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教師圍著教材教,學生圍著教材轉(zhuǎn),學好教材內(nèi)容成為語文教學的唯一目標。班級課表上看不到“大閱讀課”,學生基本沒有課外閱讀任務,即使有個別教師會隨機布置些課外閱讀任務,閱讀內(nèi)容也相對零散,閱讀效果也無從檢測。至于每個學段學生是否完成了課標所規(guī)定的閱讀量,學校更是無從考證。
三、教師對課外閱讀的價值認識不足
呂叔湘和張志公都說過,學生的語文能力30%得益于課內(nèi),70%得益于課外;于永正老師則說,學生的語文能力90%得益于課外,且是得益于出了校門后的“課外”。但在學校的教育范圍內(nèi),教師仍然比較簡單地把教材以外的閱讀看作是語文教學的附屬品,把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本薄薄的教材上,希望學生能通過一本教材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且不知語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獲得的,缺乏了大量語料的接觸,學生對語言現(xiàn)象的感知、語言規(guī)律的掌握是不全面、不透徹的。
除上述三點原因外,沒有閱讀氛圍,缺少閱讀方法,閱讀途徑單一等也是造成課外閱讀不能有效落實的原因。
語文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形成的,如何有效地落實課外閱讀,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