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
摘 要:心理學在職業教育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但有效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促使他們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文章主要分析了心理學在職業教育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并且探究了其具體應用。
關鍵詞:心理學;職業教育管理;應用;重要性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學生數量不斷提高,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促使職業教育在將來更具競爭力,職業教育的教師一定要不斷改革和創新,形成新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而研究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動和相應的規律才能更好地人性化管理職工以及學生,有效提高職業教育的水平。
一、心理學在職業教育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
當前職業教育應用心理學理論,可以積極影響教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還能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主要由于心理學可以積極調節學生的心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向多元化發展,當前很多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也發生了轉變,這樣加深了職業學生的自卑以及焦慮心理,可是在應用心理學之后,調節了學生的不良心理。另外,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心理學,其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職業教育管理在應用心理學既端正了學生的態度,又創新了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職業教育管理應用心理學推動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心理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學在職業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1.心理學在職業教育教職工管理中的應用
根據心理學的概念我們知道,能夠引起人類本身需求的因素就可以被稱為誘因。誘因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刺激,而這種刺激可以產生的來源主要是人們對其自身生活以及在一般條件下這種生活給其帶來的發展條件。正是在這種場合下所帶來的主觀體驗,在心理學上就成了能夠對人的心理產生內在驅動力的先決條件。換一種說法就是,因為人自身有需求,則這個需求就轉變成了推動人來自身發展的動機;而正是這種被推動的動機就會直接導致人類行為的產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幾個需要是依次實現的。所以,有效地激勵機制依賴于詳細深入剖析教師本身的特點,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并且將他們不合理的需求轉化為合理的需求。如果無法滿足教師基本的物質需求會大大降低教師的積極性。當前,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教師的物質需求也發生了改變,所以需要最大程度地滿足教師的物質需求。教師自身發展需要穩定。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一定要具備足夠豐富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更新,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教學水平。因此職業教育學校一定要創設良好的條件、環境以及機會給教師進行自主學習,促使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給自己充電。教師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們會不斷努力工作。隨著教師不斷積累經驗、獲得成果、得到滿足,進而使得其更加積極的工作。
2.心理學在職業教育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職業教育的新生在進入學校之后心理必然會發生變化,因此職業教育學校要對新生進行靜態心理學調查和相應的心理輔導,促使他們在最開始就形成一種正確的心理。
首先,一個班級的動力系統由學生管理規定、班集體目標、班集體輿論以及集體規范組成。當前職業教育學校的班級管理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促使學生模仿榜樣。這是應用社會心理動機機制對班級進行管理。其次,目前,職業教育學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職業教育管理則是為了端正學生態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進而實現預定的學習效果,培養出綜合素質良好的學生。這是對實際激勵理論的應用,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需要層次,設置更加科學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目前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可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斷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所以職業教育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他們形成熱愛生活、認可自己的心態,更能承受社會帶來的壓力。
心理學在職業教育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完善,所以積極研究心理學在職業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戴 虹.試論心理學理論在高教管理中的運用[J].知識經濟,2013(04).
[2]黃 盈.淺析幾種心理學理論對教育管理的啟示[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
[3]楊慧玲.論職業教育在新時期教育體系中的地位[J].科技信息,2011(17).
(作者單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