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超
隨著新課改實施的逐步加深,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技術已成為了課堂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廣大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也面臨著巨大考驗。如何在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亟待考證。本文帶著這些問題著重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以及實現手段,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整合一、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
1.有效豐富學生眼界,加強記憶。語文不僅是一門語言學問,還是一門知識汲取的教材,內容涉獵范圍極其廣泛,單純依靠簡單的課本講解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或疑問,信息技術正好彌補了語文教學這一缺陷,不僅能滿足學生學習知識的要求,而且大大豐富課堂內容,教學畫面立體而生動,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是現代科技的應用,它能把抽象的事物通過仿真、模擬的手段形象的展現出來,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學生的感官和思維都得到有效刺激,進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減輕學習負擔。這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大大降低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難度,使得老師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能很好的把握重點,抽絲剝繭,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授課。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現手段
1.搭建校園網絡平臺。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許多學校都設置了專門的計算機網絡教室,這些資源不但能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機運用水平,還能把校園相關內部資源加以輸入,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素材。網絡學習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老師可在網絡平臺上對教學內容設置科學合理的版塊,內容涵蓋課本難點、課本重點、復習要點以及預習目標等,通過此平臺,學生可搜索到諸多內容,豐富的資源成功的構架了一副立體交叉式的網絡學習途徑,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還能培養學生自身學習的能力,效果顯著。老師應對網絡平臺進行適時的關注,及時了解平臺的動向和學生的需求,并根據實際合理對平臺做出改進。
2.充分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新課標對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做了新的規定,規定指出,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200萬字,而實際上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低于此水平。學生無論是在興趣還是在意識上,都有待提高?;谶@種情況,老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班級電子圖書館,在進行新內容教學之前,事先布置預習任務,此任務可在電子圖書館中設置,學生利用賬號進行登錄查看,海量的資料能瞬間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堂教學時,老師應充分利用電子圖書館的內容,同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對電子圖書館的資源進行積極評價和發言,在探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電子圖書館不僅能帶動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還能有效擴展老師的教學資源,意義重大。
3.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專題專項討論。初中語文課本涵蓋信息量頗大,對于老師的講解,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看法,老師利用這一話題,建立相關網絡平臺,專門用于課題討論。對于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可鼓勵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根據學生的探討形成專題,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各抒己見,或從自身觀點出發,或從課本內容出發,或從語文某一基調出發,多角度、全方位的進行分析,經過這樣一輪分析,學生對初中語文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還能發散自己的思維,培養語文學習的技巧。老師可根據學生的討論從大局把握整體態勢,盡力保證學生最終達成統一看法,這樣即可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還能提高共同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4.對課程實施有效的導入。初中語文教材日益豐富,很多環節適合多媒體的應用,多媒體的合理應用能幫助課堂建立圖文并茂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多媒體的引導下,能看到更為生動、更為形象的語文內容,對學生的理解以及朗讀至關重要。舉例《最后一課》教學,老師可運用多媒體對北京申奧成功的視頻進行播放,視覺的沖擊能很好地展現北京申奧成功后國人的激動以及奧運會對中國產生的深遠影響,立體式的畫面讓學生很快能找到意境,走進去,然后深深體會這一課的深刻含義。在此基礎上,老師可引導學生探討愛國主義,甚至可以以愛國主義為題材,讓學生提出多方面的案例或感想。最后根據學生的理解,對課文進行系統劃分,著眼于內容與脈絡,合理清晰地幫助學生認識文章的背景、中心思想等。立體的感受能更大地觸動學生的思維,帶著感覺學習已成為眼下必須考慮的教學模式。
三、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中應注意的要點
1.保持良好的師生互動。信息技術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手段,而不是中心主旨,因此不可對其過度依賴。老師為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老師的思維和教學習慣對學生接收信息的效率有著很大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應保證師生之間具有良好的互動性,互相影響,共同進步。利用多媒體、電腦等信息技術豐富學生學習的手段和途徑,使他們形成個體化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信息技術的應用應牢記實用性原則。信息技術除了具有立體化的教學效果之外,還具有分散人心的特點,課堂上的多媒體及網絡平臺的應用應以實用性為前提,老師在制作多媒體及網絡平臺時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過分追求音效以及排班的重要性,往往導致避重就輕,這樣反而會降低教學質量和效率。課件的制作應以新穎和邏輯性為要點,以老師為主導,教學中,老師適當引領學生對課件進行穿插交互式理解,單純依靠多媒體或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容易出現學生學習方向分散以及教學不集中的結果。因此實用性原則在初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中不可或缺。
四、總結
信息技術的日漸完善會不斷給初中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生動、越來越人性化,初中語文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本文分析了整合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和要點,在實際的運用中,學校和老師應以班級實際情況為基準,科學合理地制定相關策略,力爭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雅靜.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優勢.數字校園,2011,(12).
[2]李濤.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析.教學科學,2012(1).
[3]胡黎明.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巧妙應用.信息技術與應用,2011,(9).
[4]何燕.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