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娟,涂臘根,黃秋杏
人口老齡化導致對護理需求的迅速增長,數量短缺的護士群體很難承擔起全部的護理任務,且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由病人家屬長期照料病人也不現實,因此,護工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會職業[1]。然而,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護工群體的數量卻在不斷減少,“護工荒”在全國各地相繼上演[2],護工行業管理混亂,護工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一些“黑護工”,不僅無法滿足病人的需求,有的甚至因缺乏護理知識,延誤了病人的病情[3,4]。為了解廣州地區醫院護工的行業現狀,加強護工隊伍建設提供科學依據與發展建議,本研究組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針對廣州地區各大醫院的醫院管理者、護工、病人及家屬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方便抽取廣州地區25所醫院,以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方式針對各醫院的管理者、病人及家屬、護工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收集文獻資料、結合專家意見運用Delphi法制定問卷,并通過預試驗進行修訂。2012年12月,利用廣州地區25所醫院管理者來我校座談的機會,由調查員解釋該研究的目的、意義,現場發放調查問卷(附件1醫院管理者問卷),采取相對集中、獨立填寫、現場統一回收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發放問卷129份,收回問卷125份,問卷回收率96.9%,有效問卷122份,問卷有效率97.6%。2013年4月—11月,由研究者統一培訓調查員,各調查員從廣州地區25所醫院中,每所醫院隨機抽取護工20人,病人或家屬(接受過護工服務)30人,發放問卷一對一調查或進行個別訪談。在調查前均向護工、病人或家屬解釋該研究的目的、意義,并保證此調查不會對其造成任何不良影響。向病人或家屬共發放問卷(附件2病人及家屬問卷)750份,向護工共發放問卷(附件3護工問卷)500份,因一對一調查或訪談,并現場檢查回收問卷,問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100%。
2.1護工問卷
2.1.1 護工基本情況 調查抽取廣州地區25所醫院的500名護工,年齡40歲~49歲的已婚農村女性占87.0%,小學或初中文化程度占94.9%,家人多居住在老家,遇到困難時主要找朋友或同事幫忙。
2.1.2 護工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護工問卷調查結果(n=500)
2.2 醫院管理者問卷 122份醫院管理者的有效問卷分析結果顯示:其所在醫院的護工89.3%來源于護工管理公司,有少數為本院相關部門自己招聘或病人自己聘用;96.7%的管理者認為護工在醫院必不可少,起著重要作用;78.7%的醫院會對本院護工進行定期的技能培訓;95.9%的管理者認為護工的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絕大多數管理者認為影響護工招聘的主要因素為工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大、風險責任大等,95.9%的管理者認為目前護工群體迫切需要規范化的培訓與管理制度。
2.3 病人或家屬問卷 750份針對病人或家屬(接受過護工服務)對護工需求的調查問卷分析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病人或家屬對護工的年齡無特殊要求,但希望護工最好是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期望護工工作耐心細致,并能安慰開導他;在對護工服務不滿意的原因中,超過92%的病人或家屬選擇的是專業技能和服務態度,可見相對于年齡與文化程度,病人或家屬更注重的是護工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態度;65.6%的病人或家屬認為其所聘用的護工技能熟練程度一般。
3.1 科學制定醫院護工隊伍的發展規劃 緩解護理服務供需之間日益加劇的矛盾,打造一支較穩定的職業化護工隊伍,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與維護者,應承擔起相應的職責。在較短時間內完全規范護工行業是不現實的,要從國家層面,遵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護工隊伍的數量規模、專業要求、分級分類、權益保障、培養教育、服務監管等多方面提出明確的短期、中期、長期配套銜接的發展目標,并制定確保其有效落實的制度、法規。在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政府應集合各方智慧,征求廣大專家、學者、醫院、護工管理公司、社會公眾、住院病人或家屬的意見及建議,妥善處理目標要求與當前護工實際水平差距的矛盾,從制度、經費等多方面提供必要的條件保證,以確保護工隊伍建設做到統籌兼顧、平穩推進。
3.2 積極推進醫院護工的職業化建設 在調研過程中,無論是住院病人或家屬、醫院管理人員,還是護工本身,對打造職業化護工隊伍都持高度認同態度,這亦是解決目前護工隊伍建設中諸多問題的根本對策。建議:①完善護工職業的定義,使其明確區分于保姆、家政服務員等易被社會混同的職業;②建立嚴格的持證上崗制度,進一步落實崗前培訓,確保從業人員具備基本的職業照護知識與技能,經考核持證后方能上崗;③建立定期復訓制度,參照教師或護士繼續教育培訓的制度,規定從業者在某規定年限內必須參加專業復訓,以提高其照護病人的綜合能力;④條件成熟后,進一步細化護工的專業技能要求,從生活照護、心理慰藉和輔助醫療、護理等方面設定不同的培訓考評標準及等級劃分標準,可考慮頒發不同的資格證書;⑤制定崗位淘汰標準,對違反職業道德與規范的護工實行逐出與禁入制度,建立護工從業者“黑名單”,以維護本行業的職業聲望與社會信譽;⑥依托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內部協調與激勵機制,定期開展崗位交流、評優表彰、外派培訓,為護工提供心理疏導、權益保障等,增強其榮譽感和職業歸屬感。
3.3 妥善解決醫院護工的職業待遇保障 調查結果顯示: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風險責任大是護工職業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職業安全保障、優厚的福利待遇是各行各業吸引和穩定人才的重要條件。而目前護工群體的合法利益被侵犯時,很難依法維護自身的權益,建議在政府的支持下,由行業協會牽頭,建立健全護工職業風險保障制度和支援體系,以解除他們在勞動安全上的顧慮;同時在勞動合同、最低工資、保險繳費等方面加大行業內部的協調與政府的監管力度,完善其工資待遇、醫療、養老等福利的標準;還可按照病人的不同護理等級為護工發放相應額度的職業津貼;按照國家勞動法規結合護工工作的特點制定護工每天工作時間的最高限,對自愿加班者統計加班時間并按法規給予相應的加班津貼;對在護工職業崗位工作滿一定年限且表現優秀者,可結合本城市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鼓勵政策,如為其辦理落戶等。
3.4 著力改善醫院護工的社會形象地位 調研顯示,護工普遍認為其社會地位低,并因此極大地影響了其自身職業認同度和穩定性。護工服務雖然已成為民生問題,但目前護工群體仍未引起社會關注與重視[5]。希望政府能比照護士和教師隊伍,倡導和扶持護工行業,加強宣傳力度。借鑒相關鼓勵政策,在全國設定專門節日,對優秀護工給予宣傳與表彰;積極推薦典型參加“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評選活動。行業引起社會關注與重視的同時,再也不會有人對護工行業羞于介入,不少富有愛心的優秀青年也將受到鼓舞,積極投身到護工行業中來,利于護工隊伍的鞏固發展。
[1] 崔仕臣.我國護工管理發展趨勢探討[J].現代醫院管理,2007,10(20):19-20.
[2] “護工荒”蔓延,未來老齡化中國由誰護理[EB/OL].[2012-09-20].http://zqb.cyol.com/html/2012/09/20/nw.D110000zgqnb_20120920_1-07.htm.
[3] 吳成.護工失職,嬰兒燙傷醫院賠償,痛苦難彌[J].祝您健康,2003(8):12-13.
[4] 吳嬌臻,單霞霞,李潔,等.對養老院護工進行壓瘡護理培訓的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1,10(6):542-543.
[5] 霍建珊,沈利平.醫院陪護工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2,10(4B):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