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內容摘要】經濟的發展,促使國家開始重視特殊教育,培智教學工作穩步展開。“醫教結合”理念的提出,帶動了多方面康復訓練在培智教學中的有益嘗試。本文主要針對音樂康復課在培智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培智教學 音樂康復課 應用
前言
培智教學屬于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對智障兒童,通過醫療和教學相互結合的方式,促進其全面發展,幫助智障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目前,特殊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種特教學校也在不斷增加。考慮智障兒童的特點,在培智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音樂康復課的重要作用
在培智教學中,培智學生由于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礙,與普通學生相比,注意力很難集中,且保持時間短,感知速度緩慢,識記能力差,而且情緒不穩定,存在交往障礙。要想使得教學工作順利展開,幫助其進行智力培訓,相關教育工作人員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合理有效的康復訓練。音樂康復課是利用音樂培養學生智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利用音樂“有聲無形”的藝術特點,通過優美的旋律來觸動情感,震撼心靈,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提升。因此,音樂康復課在培智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樂康復課在培智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康復課在培智教學中的應用,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節奏訓練
在音樂康復課中,通過節奏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的康復。相關音樂教師應該針對培智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游戲、故事等形式,結合相應的音樂節奏,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例如,大象的體型龐大,行動相對緩慢,因此其節奏是又慢又重的,而松鼠體型較小,靈巧輕盈,其節奏是輕快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對于學習的興趣。在取得一定成效后,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聯系的難度,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相應的教學視頻,配合音樂的節奏,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節奏變化的過程,在鍛煉學生體能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其觀察能力和判斷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舞蹈訓練
在音樂康復課中,舞蹈訓練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舞蹈的技巧或者學會一段完整的舞蹈,而是通過訓練,鍛煉學生的肢體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培養其注意力、觀察力和專注力,逐步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最終達到康復的目的。因此,在舞蹈訓練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在對舞蹈動作進行示范后,向學生提問動作的要領以及技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應該要求學生對舞蹈動作的幅度、節奏等進行合理把握,逐步提升學生對于肢體的控制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對于培智學生而言,也許一個十分簡單的動作,要想完全掌握并熟練完成都是十分困難的,在學習中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對此,教師應該擁有足夠的耐心,堅持對學生進行輔導,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節,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即使學生最終仍然無法確保動作的連貫和協調,也難以擁有優美的舞姿,但是其注意力確實得到了顯著地提升,對于學生的全面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歌唱訓練
在唱歌訓練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殊情況,將歌詞與肢體動作相互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與歌詞內容相適應的動作,掌握歌曲的要領,通過邊唱邊跳邊玩的形式,使得學生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使得其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巧,也可以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培智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而且保持時間較短,如果一直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得學生出現厭倦情緒。因此,教師在一節音樂課中,應該不斷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確保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以保證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課前準備階段,可以讓學生在教室門口排好隊,伴隨著節奏較為明快的音樂,由老師帶領學生進入教室,并圍繞教室轉圈,當轉到自己的座位時,學生入座,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可以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培智學生由于存在智力缺陷,對于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在培智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足夠的耐心,利用音樂課程,通過節奏訓練、舞蹈訓練、唱歌訓練等方式,逐步對學生進行康復訓練,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判斷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為學生的全面康復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陸麗麗. 音樂康復課在培智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3(29):195.
[2] 金相莉. 從音樂對特殊教育的意義淺談我省特殊音樂教育現狀[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10):170-171.
[3] 彭丹丹. 特殊兒童音樂教育意義探尋——以視覺障礙兒童為例[J]. 科教文匯,2009(8).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水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