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
[摘 要]博物館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之間,有很多關系值得探討。其中比較重要的是獨立性與輔助性關系,長期性與短期性的關系,主與次關系。人們在討論這三對關系時,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基本陳列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一來,比較容易出現偏差。因此,有必要再進一步對它們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基本陳列;臨時展覽;關系
怎樣更好地吸引觀眾,怎樣讓博物館成為觀眾喜愛的地方?這是目前各個博物館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其中有一個答案是,要重視博物館的展示功能,在展覽上多下工夫,既努力把基本陳列辦好,又努力把臨時展覽辦好。相關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斷展開,從討論內容看,有些專門偏重于基本陳列,有些專門偏重于臨時展覽。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雖也有所涉及,但并不是很多,還有進一步分析的必要。因此,筆者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獨立性與輔助性關系
談到博物館的展覽,我們首先就面臨一個獨立性與輔助性關系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也許不是很復雜,但我們對它們的認識很容易產生誤區,很容易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基本陳列的角度的去考慮臨時展覽問題。這樣一來,關于臨時展覽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常常會出現偏差。
我們不妨進行一下比較。
作為一個基本陳列,一定是要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然后決定用哪些材料,怎么用這些材料;上什么文物,不上什么文物。這一切,最后都體現在陳列大綱里。接著的是形式設計,完成布展任務。所以,我們看到好的基本陳列,都是通過挖掘本地區的歷史元素,提煉彰顯本地區的精、氣、神,內容全面豐富,展出文物較有代表性,表現手法多樣,規模較大。
作為一個臨時展覽,如果不是特別情況,那它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的系統性上,都無法超過基本陳列,這一點必須承認。但臨時展覽從策展到完成布置,走過的流程與基本陳列卻沒有太大區別。都少不了研究工作的開展,確立選題,大綱的編寫,少不了內容設計,形式設計[1],即使引進的展覽也是如此。不可能是盲目的文物堆砌,圖片的堆砌,這也正是博物館科研職能的體現。只有這樣,才不會僅僅只為了滿足少數人獵奇的需要,為辦展而辦展,走形式,走過場。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知道,當圍繞本館文物講述本地歷史時,由于基本陳列已經比較全面系統,臨時展覽更應該有自己的側重點。比如,對某些基本陳列未能鋪開的部分進行詳細解釋,線條更細一些,展開的地方更多一些。問題是,這也就會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它是基本陳列的補充,起的作用是輔助性的。
對臨時展覽產生這樣的理解,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首先,對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地方史的臨展而言,切入角度不可能太大,內容相對單一,這是由它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但它對觀眾很快了解某些專門方面的材料會有很大幫助。這些材料,在基本陳列上,可能會省略,可能只需要簡單提到。從這個意義上看,它是對基本陳列起到了補充作用。反過來看,這些材料的時間坐標與空間坐標,生成的歷史背景與文化背景等,往往在基本陳列上更醒目,更能讓觀眾深入了解這些材料出現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從這個意義上看,基本陳列對它又起到了指導作用。這種作用決不能忽視。其次,如果將多個這樣的臨展加起來,就會成為一個地方史的系列,同樣會給觀眾帶來沖擊力,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起的作用不亞于基本陳列。將臨展這二種情況合在一起看,就可以明白,它對基本陳列而言,并不是補充二字那么簡單。
更何況,大家都知道,臨展自身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多樣性[2],多樣性會讓觀眾產生新鮮感,新鮮感會激發觀眾的參觀熱情,加上展覽所具有的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就會形成良性循環,讓許多觀眾不斷回頭,一次又一次走進博讓物館,盡情享受豐盛的精神大餐。這不僅擴大了博物館的影響,而且使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得到更充分體現,使博物館的社會效益得到更充分發揮。由此來看,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獨立性與輔助性的關系,各自的獨立性是主要的,列在第一位的,輔助性是次要的,列在第二位的。二者又相互依存,不能完全割裂對立起來,這是必須加以明確的。如果只強調獨立性而忽視輔助性,很容易抓不住要點,將基本陳列該展出的內容放到臨時展覽上,將臨時展覽該展出的內容硬扯到基本陳列上,結果是兩頭都不理想。如果只強調輔助性而忽視獨立性,很容易一門心思放在基本陳列上,輕視臨時展覽,使它成為基本陳列的附屬品,這也不利于博物館宣教職能的更好發揮。
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將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來對待,在精心謀劃,統一安排,合理有序,為我所用,定位準確上狠下功夫,把它們辦好。
二、長期性與短期性的關系
長期性與短期性的關系,是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之間的又一對關系。為什么要提出這一對關系呢?因為它們涉及內容較為復雜,有必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先看一看《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的介紹:
“陳列由比較穩定的主題、內容、展品(主要是館藏文物標本)和較完美的藝術形式構成為陳列體系,我們通常稱之為基本陳列。”
“臨時展覽一般小型多樣,經常更換,展品的選擇較為自由……陳列內容結構和藝術形式也較靈活?!?/p>
正因為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分別具有以上不同的特點,所以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考慮長期性與短期性的關系問題。
第一是策展的角度,由于基本陳列是長期性的,布展的任務相對較繁重,用時相對較長,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同時一定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打攻堅戰,才能把陳列辦好。不過,一旦陳列對外開放,短時間就不會再作大的變動,就不需要為策展花更多的精力。臨時展覽恰恰相反,它在人力、物力、財力的要求上相對來說不一定要很高,但會經常性的變動。不要小看了這個經常性變動,它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活,牽涉面比較廣,包括館際交流的問題,信息交流的問題,合理使用經費的問題等一大堆問題。如果策展人員不動更多的腦筋,想更多的辦法,是難以完成任務的。歸納起來就是,基本陳列長期性的后面是策展的短期性,臨時展覽短期性的后面是策展的長期性。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對于我們做好基本陳列,出精品又盡量不留太多想改動的地方;做好臨時展覽,把著眼點始終放在下一個展覽內容上,是會有幫助的。
第二是變與不變的角度,由于基本陳列是長期性的,我們常常將它與固定、穩定聯系在一起,這可看作是不變一詞的又一種表述方式。基本陳列不可能三天兩頭變動,不可能推倒重來,這是肯定的。但有些情況出現以后,比方說,當我們發現新的材料,這些材料證明原來陳列內容的認識可以加深的時候,;當我們收集到新的文物,這些文物的價值和意義遠遠超過正在展出的文物的時候;當我們需要引進新的技術手段,以便更好的吸引觀眾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它的變化問題,對陳列進行局部修改調整。這應該是允許的。適當的變化,對保持陳列的高水平是有好處的,這種變化,其實與固定、穩定也并不矛盾。至于臨時展覽,本身就多變化,我們就更要注意不變的問題。臨時展覽則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個博物館,一年舉辦五到八個已經很了不起了。具體辦的時候,應該堅持三個原則,即多展實物少展圖片的原則;多出精品的原則;相對展出較長時間的原則;這樣就可以讓臨時展覽不臨時,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主與次的關系
主與次的關系問題,相對以上兩個關系來說,顯得更為重要。表面上看,這個問題也許不是很復雜,作為一個博物館,首先要把基本陳列辦好,然后才會去考慮臨時展覽。也就是說,主次關系是清楚的。這是辦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此必須正確把握。
盡管如此,在這一對關系上,有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以闡明。
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地市一極乃至省一級,說到底,其實脫離不開城市與地區的發展變化,大家都圍繞這個中心在辦展,;大家都認識到,每一個基本陳列,既是物化的城市變遷史,又是以城市為載體的非物化的精神生活史。正因為如此,每一個基本陳列都應該抓住本地區的本質核心內涵,反復提煉,然后視具體情況而決定到底是采用通史,還是斷代史的敘述方法來進行表現。
上面提到的的性質,決定了基本陳列應該具備的特點是不可復制,不可替代的。這個特點,既對陳列本身提出了很高要求,也使陳列容易受到社會關注,傳遞出很強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訊號,能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獲得一種特殊的家鄉情懷,愛國情懷的情感體驗。
一般而言,對一個城市來說,地方的社會文化的精髓應該是基本陳列的重點展示對象之一。要通過一件又一件展品,讓觀眾既觸摸到城市的肌膚,又真切感受到城市的靈魂所在。主線必須十分明確,不能舍本逐末,綱目不分。如果基本陳列只展出枝節瑣細的東西,則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這種事情當然不會發生,但加以注意是必要的。
但是,任何一個基本陳列,都不可能將館藏文物全部都展出來。任何一個基本陳列,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將所有事情都講深講透,重點部分會很突出,不是重點的地方會一筆帶過。突出的是主要內容,宏觀效果。
基本陳列陳列內容和形式的整體性,全面性,恰恰給臨時展覽圍繞地方史辦展留出了一定的空間。由于臨時展覽的特點是可復制可替代的,具有較大的變動性。變動性大相對基本陳列來說也是自身的優勢,因此臨時展覽又多了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這二個空間的存在,使臨時展覽的辦展可以作出二方面的選擇。
第一方面的選擇,臨時展覽可以根據需要,分期分批的將基本陳列未用到的文物向公眾進行展示,做好做活不同形式的專題展。盤活館藏文物,更好地為觀眾服務,為社會服務。有些觀眾看完基本陳列以后,可能還想了解更多的內容,臨時展覽又可以對基本陳列一筆帶過的地方,全面鋪開,多說一些,多展一些,滿足這部分觀眾的要求。
第二方面的選擇,臨時展覽并不一定全部要圍繞本地的歷史文化來做文章,也可以采用請進來的辦法,舉辦各種形式各種內容的展覽[3]。秦代兵馬俑,漢代服飾,越窯青瓷,嶺南廣彩,只要條件許可,各個博物館都能拿來展出。這樣既能增加觀眾對外面的世界的更多的了解,開闊觀眾的視野,讓觀眾學到新的知識,也能讓觀眾感受到多種文化的魅力。
以上情況表明,博物館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主也好,次也好,各有各的特點,作為策劃展覽的人員,對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都應該引起重視,在基本陳列完成之后,一定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好臨時展覽。
總之,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之間有不少關系值得深入探討,以上三點算是比較突出的,對此談一點些感想和體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蓉:《試論臨時展覽內容設計的主要流程》,《中國博物館》2010年04期第86頁。
[2]吳凡:《對博物館臨時展覽的思考》,《上海文博論叢》2012年04期第69頁。
[3]王春雷:《臨時展覽,提升中小博物館的社會功能》,中國文物報2006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