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宇
摘 要:隨著網絡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的競爭環境發生了新變化,競爭優勢已由傳統的成本、質量競爭變為現在的成本、質量和反應能力的競爭,快速反應能力成為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企業快速反應能力重要性及其應用領域的同時,也對如何培育和增強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快速反應;時間;競爭優勢
在知識經濟、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和經營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理論認為的只要通過低成本或差異化就可以獲得競爭優勢的觀點在新競爭環境下已不能完全解釋和支持企業的競爭行為。美國CISCO公司CEO錢伯斯認為,在新競爭時代的新競爭法則下,大公司不一定打敗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打敗慢的,時間是數字化時代最稀缺的資源,速度是戰勝對手最鋒利的武器。速度,即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
一、快速反應的內涵
企業快速反應能力是基于時間的一種競爭,是企業敏感性及敏捷性的體現,它與成本競爭、質量競爭一樣是一種提高企業效率、培育企業競爭優勢、選擇企業競爭戰略的思想方法,但同時也存在本質的不同。
快速反應是企業在競爭激烈、變化迅速且不可預測的市場競爭中以顧客為主導的主動而快速的反應,是衡量企業應對市場變化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企業將“時間”作為建立自身競爭優勢的價值源泉,所有的活動都與顧客的需求和行為步調保持一致,通過縮短產品開發、生產制造、銷售配送等時間長度及減少它們的波動幅度來參與競爭,以此獲得企業的發展。
二、快速反應的應用領域
企業快速反應能力的應用領域并不單指在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而是從整體目標出發,在開發、制造、銷售等各個經營環節上建立起來的。各環節間相互匹配、共同改善,以此形成的一股合力,共同提高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
1、產品的快速更新
企業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立足之地,必須要適應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加快產品的更新速度。產品更新,一在速度,二在創新。開發周期越長,相應的市場風險就越大,產品更新必須建立在速度之上,爭取以最短周期推出。產品創新包括新產品開發和現有產品改善。新產品開發不僅要對客戶需求做出快速反應,更要超越時間先于競爭對手甚至客戶發現并創造需求。產品推出后也要根據市場反饋,將新技術和創意融入到產品中,不斷完善產品的性能。
2、產品的快速制造
面對客戶需求快速響應的要求和各種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生產運營效率,減少產品生產制造時間,這關系著企業競爭優勢的確立,也關系著企業在高成本時代的存亡。在制造業中存在一個“0.05-5時間法則”現象,即在整個產品交付過程中只有0.05%-5%的時間獲得了價值,其余時間全部在等待中。因此降低產品的生產制造時間既要提高企業的生產制造效率,同時又要是減少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等待時間消耗。
3、產品的快捷銷售
產品的快捷銷售指產品能通過順暢的銷售渠道迅速交到客戶手中,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實現零庫存管理。由于存在時間、空間的限制和客戶需求的不同,企業更應正確迅速的了解、認識需求,在掌握、適應的基礎上適時地引導、刺激,甚至一定程度上創造需求,以便能及時甚至提前做出反應,實現產品從制造到銷售的無縫連接。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上交易等電子商務活動已相當普遍,網上距離與現實距離的矛盾更需要快捷的銷售。
三、提高企業快速反應的策略方法
企業快速反應的定義和應用領域決定了要培育和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不能單從一個方面入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這是一個全面持續的過程,需要站在戰略的高度上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方法,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及客戶需求做出迅速有效的反應。
1、先行進入市場
對處于成熟期產業的調查發現,首個進入產業的企業的市場份額平均為29%,最早跟隨的企業的市場份額為21%。早期進入市場能使企業更快發現和響應客戶需求、確定目標市場,及時進行相應的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領先競爭對手搶占市場。同時通過提供特色鮮明的優良產品,樹立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建立客戶的忠誠度。另外,先進入企業更易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利用其領導地位和規模經濟創造或提高客戶的轉換成本,使客戶更難以轉向后來進入的企業,提高了后來者進入的門檻。一些發達國家企業和跨國公司通常采取“生意未做,專利先行;制定標準,強化壟斷”的方法來快速占領市場,防止技術擴散。
2、提高產品生產速度并保證質量
產品生產周期包括兩部分:一是有附加價值的時間,即加工時間;二是無附加價值的時間,包括停放等待時間、運輸轉換時間、檢驗調整時間等。要提高產品生產速度,就要縮短生產周期,減少無附加價值的時間。企業要秉持準時生產制理念,加強經營鏈的信息管理,根據客戶實際需求科學計算、合理安排每個階段的生產量,合理設定庫存,減少生產提前期和采購提前期,提高運輸速度,從而縮短產品生產周期。
同時,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也要貫徹全面質量管理思想,保證整個流程與產品的質量與穩定性,注重持續改善,消除瓶頸環節和浪費,為速度提供質量保證。
3、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
企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產品設計和制造,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其中虛擬制造就是一種代表性方法。通過計算機將與產品制造相關的各種技術和過程集成在三維動態的仿真實體數學模型上,使制造過程可視化并進行全面仿真分析,以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借助數學模型進行優化,提高產品設計的可制造性和可裝配性,避免因前期設計給后期制造帶來的問題和不必要的時間損耗,為提高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提供保證。
另一方面,企業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對日常事務進行網絡化管理,實現對內外信息的快速處理,識別網絡信息中的某種商業價值并戰略性地運作管理。利用互聯網實時在線功能,隨時接受客戶的反饋并進行交流、處理,及時甚至實時地進行糾錯和改良,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endprint
4、從關鍵入手對流程進行管理
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不僅著眼于信息技術本身,更要從信息技術所支持的業務流程出發,不能按部就班的遵循預先定義的不靈活的業務流程,而要根據變化做出適時的反應和調整。從關鍵資源的經營入手,對關鍵元素進行資源配置、優化重組,形成良好的資源結構,使其融入流程并通過流程的運作形成基于資源結構的競爭力,轉化成規模鏈的低成本和柔性鏈的快速反應;從關鍵流程的經營開始,以關鍵業務流程為中心,對其他經營流程進行整合,通過關鍵業務流程形成快速反應并帶動其他流程共同響應。
5、提升經營鏈的總體反應速度
快速反應不是經營鏈上單一企業的行為,而是以核心企業為首的所有關聯企業的聯合行為,要求的是整個經營鏈上所耗用的總體時間最少。因此在經營鏈的各個環節中,企業在實現自身良好管理和快速反應的同時也要從總體角度出發,彼此間適當的分享數據、信息、計劃,強化各個環節間“同步作業”的協調性,減少摩擦,形成一條相互結合、彼此兼顧、無縫運行的經營鏈,減少各個環節的等候時間,縮短整個生產周期,從而提升經營鏈的總體快速反應。
四、總結與不足
培育和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可以使企業以低成本、高質量、高速度來滿足客戶需求、應對市場競爭,但快速反應也存在一定風險。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是通過增強企業柔性、縮短生產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時間長度及減少它們的波動幅度來實現的。如同實物空間壓縮一般,對時間的壓縮也存在著一個臨界點,并不能無限壓縮。但相對于尋找成本、質量的臨界點來講,尋找企業快速反應的臨界點難度更大,這需要企業不斷綜合市場相關信息,及時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 吳海梅,方陽春.信息技術戰略運用與企業快速反應能力的作用機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5(22-23)
[2] 何劍.基于時間競爭的企業戰略成本控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0.
[3] 熊勇.虛擬制造技術及應用[J].內江科技,2011,1(118).
[4] 張雪瑋.基于精益思想的Z公司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2.
[5] 戴德寶,張曙紅. 新產品開發的交叉功能團隊組織研究[J].科技管理創新,2006,4(22-24)
[6] 張永霞. 基于時間的敏捷供應鏈管理[J].現代商業,2013,17(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