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鑫 范迎新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時期大學生人格發展現狀,主要包括自我意識明確化,更具主動性與自覺性、人際關系新型化以及行為取向多樣化,接著從學校、家庭以及網絡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影響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把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與人格教育結合起來等大學生人格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人格發展;培養措施
所謂人格,主要是人類的自我意識、價值觀、信念等主體理念的內在行為規范的外在表現,其凝聚著一個人對于周圍事物與環境的價值判斷,并在這樣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活動方式。不同的人格有著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同時也影響著社會對這個人的評價。大學生屬于高智商群體,具備比較高的文化知識,是祖國的希望。經濟的轉型、社會結構的調整,加上社會道德體系的重塑等,都把大學生的人格培養推置到全新的環境中。所以,認清新時期大學生人格的現狀,積極找出相應的培養對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新時期大學生人格發展現狀
(一)自我意識明確化,更具主動性與自覺性
對于大學生來說,其生理上已經基本成熟,具備比較強的成人感,思維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擁有了自我評價機制。這些學生喜歡把自己跟同學和老師來進行比較,來對自己有個全新的認識,也會參照他們心中的偶像或者成功人士,尤其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來把社會期望轉化為自己的品質,之后對自己進行評價。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與成年人平等相處的自信心,同時也具備比較強的自尊心,已經學會獨立評價自己的品質和動機,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調控現實中的行為,尤其是具備很強社會性的道德評價也達到了新的水平。
(二)人際關系新型化
縱觀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關系,開始從原來的適應原有的人際關系到主動努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去努力,也學會重視和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跟老師間的上下級關系逐漸減弱,注重人際交往的平等性,個性觀念在增強。對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開始靠向利益的共同體,出現了表現化以及功力化的趨勢。對競爭的理解相對比較片面,團結合作的意識在降低,個別大學生為了顯示自己的個性,還有的是為了追求某種目的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簡單的把人際關系理解為相互利用的關系,人際關系新型化趨勢明顯。
(三)行為取向多樣化
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自由支配時間的行為取向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就顯得比較重要。伴隨著大學生價值取向發生的變化,其行為取向也開始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一部分學生在業余時間復習功課、聽音樂、聊天、做家教等等,但是也有一些學生會在網絡世界中尋找存在感??傊袨槿∠蚨鄻踊切聲r期大學生人格發展的一個現狀。
二、影響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因素
(一)學校教育方面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新的發展環境,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工作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主要的表現是:首先,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隊伍的綜合素質還有待加強,職業隊伍不是特別穩定,高校教師中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的隊伍有待擴充。其次,大學生從原來緊張的高中學習狀態中過渡到相對寬松的大學生活中,由于缺少正確的引導,一部分學生會無所適從,找不到以后努力的方向,加上學校缺少一些積極正面的宣傳和報道,讓一些學生認為“只有那些心理不太正常的學生才會去看心理醫生”。那些具備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也不愿意主動找輔導員或者心理老師談心,使其人格缺陷越來越突出。
(二)家庭教育方面
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視,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成員結構、成員管理、教育方式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根據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那些過分溺愛孩子、否定孩子、保護孩子、干涉孩子的家庭所教導出來的子女都會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人格發展產生副作用,而作風民主的家庭行為方式才會對子女的人格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網絡文化方面
網絡信息多種多樣,那些充斥著暴力、色情以及反動思想等的信息也在其中,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讓一部分大學生癡迷。但是,網絡畢竟是虛擬的,大學生終歸還是要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來。當他們長期沉溺在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一旦回歸現實就會迷失自我,這種角色的迷失對其人格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為當他們從網絡中走出,發現自己不過是過著三點一線生活的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一部分學生就開始逃離現實,把美好的幻想寄托在網絡中,導致出現了人格扭曲。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酷愛游戲中的暴力情節,還嘗試著在現實中模仿,產生惡劣的后果。事實上,網絡是開放性的,也是多元性的,在網絡世界中,各種社會組織、黨派等都想在網絡中存在,多種文化也在這里匯集,大學生很容易就接觸到任何思想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觀點。西方文化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使大學生的政治信仰逐漸淡化,有了理想世俗化的趨勢,開始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所以,網絡文化的沖擊也是導致大學生出現人格缺陷的重要因素。
三、新時期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措施
(一)把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與人格教育結合起來
在培養大學生積極人格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明白理想和理念的重要性,積極創新大學生人格培養教育方式,把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與人格教育結合起來。體現大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愛好,并給于積極的指導,堅決抵制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要培養大學生的自律精神,創造條件滿足大學生對個性化的追求,不斷延伸他們人格成長的臺面,擴大人格培養教育的影響力。這就要求教育者改變居高臨下的角色觀念,樹立民主意識,用誠懇的態度跟學生交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此外,還可以開設相應的理想、信念與人格教育論壇,開設專欄來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促使大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用樂觀主義的態度對待生活。
(二)用先進的事例和人物去教育大學生,把人格教育現實化
大學生在生存過程中不斷的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社會大環境在用特有的方式來塑造著他們。盡管大學生的生活態度、行為方式不同,但是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都具備很強的可塑性。用先進的任務和事跡教育當代大學生能夠把人格教育現實化。一方面,可以選擇那些具備很強的人格魅力的歷史人物,用他們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像周恩來鞠躬盡瘁的精神、鄧小平心系祖國的情懷等,都為大學生樹立了一座座的人格豐碑。另外,還可以選擇貼近大學生生活中的真人事跡,讓學生從細微之處感受到這些人心中的真善美,比如,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范等等,這些人都有著非常好的人格,其行為猶如燈塔,指引著大學生向前。總之,人格是現實的和具體的,在人們的生活中表露出來,在大學生人格培養中注重歷史和現實結合,用先進的事例和人物去教育大學生,就能提升人格教育的宏觀意義。
(三)完善大學網絡管理體制,杜絕有害信息侵蝕大學生
在新時期,要積極應對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人格培養帶來的挑戰,對校園網絡進行監督管理,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心理教育平臺的安全性。著力營造良好校園網絡氛圍,提高學校硬件設施和軟件配備,不斷提升校園網絡的文化品位。通過學校團委、學生會或者各個社團等對網絡輿情進行收集和分析,積極開展教育引導。并積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對于學生思想教育的導向作用,滿足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高等院校還可以通過運用網絡過濾技術等技術手段清理那些低俗的網站,堅決杜絕不健康的內容進入校園網絡中,可以安裝信息過濾軟件,通過對垃圾郵件的過濾、垃圾網頁的過濾、網絡游戲的過濾等方式過濾不良信息,杜絕有害信息侵蝕大學生。-,為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
(四)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要幫助大學生培養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單純的灌輸一些知識和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鼓勵大學生參加實踐鍛煉,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培養大學生勤奮、樂觀與誠實等人格特點。所以,要強化大學生的人格培養成效,就要把社會實踐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學生只有在參加社會實踐過程中,才能充分的發揮其積極主動性,才能使其心靈得到升華,把積極的心理轉化為信念與生活習慣。
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新時期,要把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與人格教育結合起來,用先進的事例和人物去教育大學生,還要完善大學網絡管理體制,杜絕有害信息侵蝕大學生,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途徑幫助大學生進行積極人格的塑造,為大學生的成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蔣懷濱,林良章,王娟娥.以積極人格培養為導向的大學生幸福課教學模式探索[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13(4).
[2]林靜.積極心理學對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10).
[3]吳旻.高校幸福教育: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策略[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2(5).
[4]吳小龍,陳火弟.試論當代大學生的人格重塑[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