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漢峰
農村小學正處在教師老齡化、多數教師面臨退休的時期。近幾年政府正加大力度招聘教師充實農村教師隊伍,但如何讓這些中青年教師在農村扎根,是擺在現階段的一個首要任務。 閱讀完貴刊(2014.4:《給農村教師一個堅守的理由》)感想很多。“義務教育的重點在農村,農村教育的核心在教師。”這口號喊了好多年,誰都明白,農村小學為什么就留不住人?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現階段農村教師的狀況。
現狀:
教師工資低、定級難。農村教師工資比城市教師工資低一半,許多老師還要給學生添補點學習用品。都在一個環境里生活,相比之下,生活質量的差距就很明顯了。城市教師(包括縣城)定級要比農村教師容易得多。很多條文規定不合理,把農村教師排除在外。例如:定小學超高教師,要有論文在刊物上發表;要有二次市級科研立項并結項。農村教師一天7節課,有6節都是班主任的,批作業都要拿回家,連起碼的業務進修時間都沒有,哪有精力搞科研?也缺乏必要的指導。就這一條,對農村教師來說,無疑是關閉了定超高的大門。雖然各級主管部門多次下文件要求定級向農村教師傾斜,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做到。
農村學校條件差,教師沒有發展空間。 農村學校現有的校舍,80%都是八九十年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時蓋的校舍,當時由于資金緊張,工期短,房舍質量普遍不合格。經過二十多年的風吹雨淋,大部分都須要維修,現在勉強能住。不能給教師提供住宿。新分配的教師,沒房子住,沒地方吃飯,能安心工作嗎?去年我鎮新分了4名教師,工作需要,分到村小二名。由于學校不能提供食宿,新教師不得不每月花500元在農民家吃住。剛畢業的大學生過不慣這苦日子,今年都調走了。前幾年雖然安裝了遠程教育,但由于缺少懂微機的教師,農村小學的遠程教育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電腦每校有一臺,還不能上網;農村小學原來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民辦教師轉正的,知識基礎偏低,年齡偏大,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根本沒有能力輔導中青年教師;另外,農村小學經費緊張,有的小學連辦公用品都置辦不齊,更不用說出經費讓教師外出學習。每年去縣里參加一次聽課就很不錯了。與城市教師比,新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很少,學校根本提供不出有利于年輕教師成長的平臺。自身發展緩慢,成為名優教師的機率幾乎是零。
農村教師找對象難,成為制約扎根農村教育的又一因素。從近幾年新招的小學教師來看,基本上都是未成家的女教師,年齡都在24~30歲之間,正是談婚論嫁的時候。農村男青年教師沒有,有工作的男青年更是稀有“動物”,想找一個合適的青年伴侶,連人選都沒有。為了終身大事,女教師就得想辦法往城里調動。有的則直接考公務員,跳槽了。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自身的生活要有保證。鳥擇良木而棲,物質生活清貧,精神生活又得不到保證,農村學校有什么理由讓青年教師堅守?眼下農村教師的平均年齡大約在55歲左右,都要到退休年齡了,如果不解決好農村中青年教師扎根的問題,就是招聘再多的教師充實到農村教師隊伍,工作不到兩年都走了,將來農村小學將面臨無教師的尷尬局面,我們又拿什么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辦法:
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使城鄉教師同工同酬。政府在財政投入上,對農村教育特別是偏遠農村教育應當予以傾斜。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和管理,縮小城鄉辦學條件差距。提高農村教師生活補貼標準,幫助扎根邊遠農村的教師解除生活中的后顧之憂,使農村教師工資趕、超城市教師,使他們感到在鄉下從教不吃虧,有奔頭。以此增強農村教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做到“待遇留人”。
加強農村教師培訓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從政策、經費、機制等方面對農村師資隊伍建設予以大力支持,培養優秀師資。開展村小、教學點骨干教師培訓,加強城鄉校際間縱橫雙向交流,以強扶弱,城區優秀教師送教下鄉活動要送到村小。多創造機會讓農村教師學習,讓他們也能成為名優教師。
在職稱評定、晉級以及評優評先等方面應當向農村教師傾斜。在職稱名額的分配中對農村教師要加大比重,要和城市教師占一樣的比例。特別是那些在農村小學工作20年以上的師范生,凡基本符合條件的應關愛三分,“一路綠燈”。讓新教師看到希望。
定向招收一定比例的男教師充實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小學教師女性化,在城市引起重視,但農村小學缺少男教師,就會給農村教育帶來諸多不便。農村小學學額少,不可能配備校工,很多體力活也需要男教師去做。有了男教師,還能給女教師成家增加機會。如果夫妻倆都是小學教師,那么就會一輩子扎根農村教育。
“城市的孩子現在都有游泳池、塑膠跑道了,農村學校的孩子連操場都沒有。這樣的反差不得不使我們的政府要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迅速提升薄弱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困難地區農村的教育。”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說:“有一些教學點的學生只有幾名。我們對這樣的教學點提出了一項政策,就是不足100人的按照100人來核撥經費,確保教學點能夠正常運轉。只有改善了教育,才能出人才,才能更好地建設家鄉。”我們期待著政策早點得到落實。
農村空氣清新,沒有大城市的環境污染,生活水平再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會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從事農村的教育事業,扎根農村,農村教育就有希望!
(作者單位:木蘭縣大貴鎮中心小學)
相關鏈接:
鄉村教師流失這一現象所折射的問題值得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的重視,“我校是一個鄉村中學,今日教師歸校,筆者發現這個只有三十多個初中老師的學校,一次被城里中學通過考試選拔走了9位年輕的優秀老師,12個班主任一下少5個,其中本學期初三班的幾門主課老師(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全被選拔走了。因為新老師一時難以到位,這下竟讓整個學校的開學工作陷入癱瘓。”一位叫“林日新”的網友述說了當今鄉村學校的尷尬。“林日新”網友在信的末尾追問道,“為何鄉村學校留不住優秀年輕教師,為何優秀的鄉村學校會成為城市學校的‘教師培訓基地?”
下面諸多網友的吐槽,值得我們教育人深思:
網友“君子安貧161446”強調從細節著手,“通過一些具體措施,調動鄉村教師的積極性,推進社會公平正義,不要讓老師們帶情緒、帶包袱給同學上課,給他們一個陽光燦爛的工作環境,這也應當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網友“風雅頌172572”算了一筆賬,“我是一名在荊州市農村任教近四十年的中學教師,現在武漢市居住,在武漢一所中學代課。在荊州我是高級教師,在武漢同級別的老師一月工資4 000多元,每月補住房公積金1 300多元,每年績效工資18 000元,每月門診醫療費400余元。還有學校各項工作合格每人可加工資3 000~5 000元,每年年終可拿到14個月工資。這就是差距,為什么農村留不住優秀老師,這就是答案。”
網友“滴水穿石9288 ”認為應該增加資金投入。“把農村學校建設得和城里一個樣,教室、食堂、宿舍、廁所、保潔、電教等;大幅增加農村教室工資、解決兩地分居問題、父母贍養問題、子女就業問題。一句話:提高農村教師收入,提高農村教師社會地位,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編后記:如果在短期內讓城市教師與鄉村教師任何方面都畫等號,還不太現實,但政府關注、重視,并作為下一節點的努力方向,這是必須也是至關重要的。重視鄉村教師的身體狀況、改善鄉村教師的福利待遇、改進鄉村教師的職稱評審機制,給他們的職業和人生以向上的希望。也只有做好了這些,我們才能留住、穩定現有的鄉村教師隊伍,并且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鄉村教師隊伍。那么鄉村教育才有出路,才有明天。
(本文相關鏈接摘編自人民網)endprint